分享

宋亮:清华博士告诉你如何挑大学选专业,纯干货!

 秋天的海 2017-07-1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亮】

一所华东211和西北985该如何选择?一所211高校的王牌专业和985高校的一般专业又该如何选择?

作为曾经挑专业挑学校挑得眼花缭乱的研究生,想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眼见过身边同学各种掉坑里:有的在理想的大学如鱼得水,有的因为选错了专业而苦苦改行。又是一年高考季,就与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如何挑大学、选专业的话题。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总论

先说个大前提,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报考内陆的普通高校,不包括军校、警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等等需要特殊要求的院校。同时也不谈论是出国读本科还是在国内读哪个比较好(土豪请绕行)。

下面来介绍一种科学的填报志愿的流程:

首先,考生和家长务必了解的就是今年所在省份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要搞清楚——“平行志愿or梯度志愿”(主要涉及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院校)“专业志愿之间是否有分数级差”(涉及专业志愿的前后顺序)“目标高校对于单个分数的要求”(特别是个别要求某些单科成绩的专业)等等。

同时还要获得目标高校的录取分数信息,包括在本省近3-5年的录取分数(能分专业更好)还包括在其他省份的录取分数(后面会说这样做的意义)。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类考生。这里我们将考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考生,“职业导向型”,比如立志就是要学医,或者学会计、学建筑;另一种就是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考生,“大学导向型”。因为对于这两种考生的选择策略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志愿填报,总共考虑的因素包括大学、专业、城市和分数四个因素,好的志愿填报就是这四个因素的合理搭配。下面也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2017年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分数:一把烂牌怎么打好

除了那几十个分数高到稳上清华北大的稀有物种,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类都不会觉得自己的高考分数已经足够高了。所以,对于每一个考生,手上的牌都是烂牌,至少不够好。但是如何在有限的分数内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呢?

这里要聊一个话题,就是“分数虚高”,或者是“分数虚低”。具体说就是一所高校的录取分数并没有与其在全国高校的实力地位相匹配。

举两个小例子,在东北地区,一位同学就以高于一本线30分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而这个分数是考不上东北三省的4所985高校的。就是因为这个跨越中国对角线的距离造成了这种分数虚低。而反过来看,东北三省内财经类大学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甚至高于长江流域的一些985高校,这是由于财经类专业热度导致很多考生向“钱”看的结果,抬高了分数。

所以,如果考生的分数不够高,那么放开视野,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些离本省距离远(注意不是偏远地区)、地域不占优、专业热度不高的985、211高校,反而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外,在报考时一定要注意大学和专业对于单科成绩的要求,比如语言类专业是否要求英语分数等。

大学:鱼和熊掌的选法

鱼和熊掌的稀有程度,谁都能分的出来吧?主要的纠结在于价位。好大学犹如“熊掌”自然分数高,而分数有限就只能吃鱼?有没有像“鱼”一样便宜的“熊掌”?

那么“把大象放冰箱,总共分几步?”——分三步

第一步,要确定自己属于“职业导向型”还是“大学导向型”。

第二步,多找几份大学排名来做参考。(要知道,在中国“985大学排名榜”的数量比985大学还多)圈定目标大学。

第三步,通过招生手册、网站等渠道,准确获得目标大学往年录取分数、往年招生专业人数。最好再来点数据分析,比如高于一本线的分数及其波动,在其他省份的录取分数等等,以判断“大小年”。

好,下面就具体说说两类考生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职业导向型”

“职业导向型”,这个导向可以是自己给的,也可以是家里给的(但自己一定不能太讨厌)。对于这一类的考生,选择大学的空间其实就很有限了,反而很容易。先来普及一个背景,在中国的211高校组成中,有两类重要的成员,一种是创建于民国时期的老牌名校,还有一种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各部委在建国初期创建的专业类大学。所以在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行业的老牌大学。

举几个例子,政法类高校有传统的“五院四系”的说法,“五院”是: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四系”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律系。如果立志政法行业,“五院四系”就是首要的选择范围之一。特别有意思的是,由于当年211高校的名额分配时,各行业是有名额限制的,所以这“五院”很多是“双非”,但这一点不影响它们的行业地位。

同样地,建筑类也有“建筑老八校”的说法,是中国最早开设建筑学科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也是立志学建筑同学的首选。

在中国,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内名校”,比如财经类公认的四大财经院校算是“黄埔嫡系”;军工类最认可的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7所军工类高校;医学类实力最强的还是原卫生部直属7所医科大学(大部分被合并);铁路系统最认可曾经直属过的9所交通院校;师范类最知名的还是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语言类专业也就只有几家外国语学校学科齐全。

所以“职业导向型”的考生一定要对行业名校特别清楚,然后“量分而行”。

“大学导向型”

“大学导向型”考生应该是大多数。其实还是要先明确一下自己的大概意向,至少在地域、大学、专业这几三个变量上有所侧重。

如果实在难以抉择,那就拿几份大学综合排名从上往下看吧。

“大学导向型”选择大学,首先985要优先于211,这是很多人的共识。985、211高校如何在教学资源、学科建设等优于其他高校,网上有很多介绍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在这里要请大家注意两点——

第一,“本科高校”是一个人在社会竞争,特别是应届生竞争中,极其重要的身份标签。比如在很多高校招聘青年教师、研究员会明确要求本科毕业于985高校;中央部委选调生只有部分985高校才具备报考资格。所以,985、211高校的标签属性,可能在人生各阶段产生影响。

第二,985、211高校毕竟是近20年前的事了,并不能完全代表当代高校的发展水平。一些985学校在近年来也出现了被势头强劲的211高校超越的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

而对于上了一所985一般专业的苦恼,考生们不要忘记,现在还有转专业。虽然在转专业的时候存在竞争,但是至少还有改变的机会,而且有条件的还可以修双学位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