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亭县(甘肃平凉市下辖县)

 昵称44154123 2017-07-10

华亭境内出土文物证明,原始社会就有人群在华亭生息繁衍。

商朝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今华亭南部为芮国,后并于周。

周朝:周孝王时属于秦(汧邑)后被戎侵,周平王八年(公元前763),秦复控制。今华亭北部,商末为卢国,后为戎那地,属义渠。周郝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秦灭义渠,置北地郡,在戎那邑置朝那县,华亭县北部属之。

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华亭南部属汧,隶内史;北部属朝那,隶北地郡。

汉朝:西汉景帝(约公元前156~前141)时,广设牧马苑,在今华亭建呼池苑。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析朝那县东南置泾阳县,华亭北部属之。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华亭北部仍属朝那。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发生灾荒,罢呼池苑,设安民县,安置流民,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废。华亭南部仍属汧,隶右扶风。

三国:今华亭属魏,北部属安定郡朝那县(曾一度归蜀,后复归魏),南部属扶风郡汧县。

西晋未变。

东晋十六国:前秦、后秦(公元351年—417年),在今华亭县西部设平凉郡。

南北朝:北魏移鹑阴县于今华亭县西部,为平凉郡。普泰二年(公元532年),筑城置华亭镇,属东秦州。北周,废鹑阴县。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华亭县,属安定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华亭县属陇州。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更名亭川县(《新唐书》载为华川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故名。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华亭陷于吐蕃,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收复。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在华亭置义宁军。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并华亭入汧源县,为神策军地,仍属陇州。

五代十国: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以原华亭地置义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复置华亭县,为义州治。

宋:初华亭县属义州,隶秦凤路。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析华亭县西北部置安化县。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义州为仪州。淳化中(公元992年前后),划凤翔府的崇信县属仪州。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废仪州,华亭、安化、,崇信三县属渭州,仍隶秦凤路。金改渭州为平凉府,华亭县属平凉府,隶凤翔路。

元:并化平(原安化)入华亭县,属平凉府,隶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华亭属平凉府,隶陕西布政使司。

清:初华亭随平凉府陕西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为巩昌布政使,康熙七年(公元1668)又改为甘肃布政使司。

中华民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华亭县属甘肃省陇东道,旋改泾原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为泾原行政区,未久撤行政区,直属省。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7月29日华亭县解放,属平凉区,1955年属平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华亭县。

1958年12月撤县并入平凉市。

1962年恢复华亭县至今。现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工业园区,101个行政村,27个社区。

2000年,华亭县辖2个镇、8个乡、2个民族乡:东华镇、安口镇、西华乡、马峡乡、麻庵乡、砚峡乡、上关乡、南川乡、河西乡、策底乡、神峪回族乡、山寨回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894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东华镇 40453安口镇26450 上关乡 10513 神峪回族乡 11494南川乡8624 西华乡 21851 马峡乡 11739 山寨回族乡 13186 麻庵乡 1509 策底乡 9936 河西乡 7918 砚峡乡 5271人。

2003年12月8日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平凉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甘民区复字[2003]49号),以及平政发[2003]180号文件:华亭县撤销南川乡,将该乡并入安口镇;撤销麻庵乡,将该乡并入西华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