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大煎饼~天津嘎巴菜~北京咯吱盒

 沈维鑑 2017-07-10

山东人喜欢吃煎饼,不光是现烙现吃,而且曾经带在路上当干粮。

摊煎饼用的不是饼铛,而是一种叫“鏊子”的专用铁炊具,中间高,周围低,像个圆圆的大龟背。摊煎饼的主妇从盆里舀起一勺湿漉漉的面糊甩在刷过油的鏊子上,另一只手拿一个长竹片迅速把面糊摊开刮匀。但见面糊由白变黄,揭下来就是一张薄得透亮,大如脸盆,黄澄澄的大煎饼。就势用竹片三折两叠,叠成一个手掌宽的长方条儿。接下来,烙下一张……一张张叠好了摞起来,裹上屉布,压上木头锅盖,第二天就成一摞瓷瓷实实的干粮了。

无论是鏊子还是煎饼,都曾经是重要的财产。山东泰安就发现过一份明朝万历年的《分家契约》,上面写着:“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您看多重要。

过去山东人顺着大运河北上谋生,包袱皮里带的就是十来斤这种层层卷折的煎饼。煎饼可以用各种面做,白面、小米面、豆面,甚至用白薯干磨的白薯面。当然,白薯面的煎饼不再金黄,而是灰褐色的。凉了的煎饼不再酥脆,而是艮韧,吃的时候最好泡在热汤里才顺口儿。

古时候漕运兴盛,煎饼顺着大运河传到了商贸发达的天津,吃法也讲究多了。现烙的煎饼讲究是绿豆面的,里面夹上个现炸的薄脆,再抹上各种酱料,好吃的像果子,于是叫它煎饼果子。放凉的煎饼依然要切碎了泡汤,可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泡,而是切成柳叶似的细条子,浇上勾了芡的素卤,淋上香油、酱油、芝麻酱,撒上香菜热腾腾地端上来。这就成了天津有名的吃食嘎巴菜。酱香里含着清清豆香,素淡里透着醇厚。

大运河进了通州,看见了燃灯塔,马上就要进京城了。京城里到处是好吃的,不必再备着煎饼。包袱皮里的煎饼经过一路奔波也有些受潮皮软,但也不能浪费了。怎么办呢?索性把煎饼卷起来,切成小段儿,下油锅里炸得焦香酥脆,着小酒儿庆祝一下。这就有了通州名吃咯吱盒。所以咯吱盒是菜,而不算小吃。

现如今漕运不复存在,大运河也早已消沉,但咯吱盒却留在了通州人的日子里,不光可以就酒,还可以做汤、做馅、焦溜,在碗筷之间诉说着大运河上煎饼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讲了几百年,从山东顺着运河讲进了京城,现在的京城里是既有煎饼,也有咯吱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