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浸没式文献剧《国家剧院的绊脚石》早已售罄,这里是最后的机会

 二少爷收藏馆 2017-07-10

大家好,我是安妮。


6月初,“柏林戏剧节在中国”项目带来了赫伯特·弗里奇作品《他她它》,引起了广泛热议,当期观剧评审团电梯戳——


观剧评审团Vol.26-《他她它》


本月7-8日,今年“柏林戏剧节在中国”的第二个作品《国家剧院的绊脚石》将在天桥艺术中心多功能厅上演,从题材到形式,都足以吸引我们走进剧场。





《国家剧院的绊脚石》

德国卡斯特鲁厄国家剧院

导演:汉斯·维尔纳


演出时间:2017.07.07-2017.07.08

演出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多功能厅


观剧评审团·推荐人:织工


卡斯特鲁厄国家剧院门口人行道的一块石头上,记录了歌唱家莉莉·杨科的一生:“生于1907年/1936年逃亡法国/关押在德朗西/1944年被驱逐/贝尔根-贝尔森/死于1944年10月/拉文斯布吕克”。所有细腻的爱恨情仇都消失不见,从出生到死亡,可以简化为三个纳粹集中营之间的辗转流徙。我读到的时候,只觉得惊心动魄。


这是德国艺术家冈特·德姆尼希的“绊脚石”项目:共有55000块这样的石头分布在全欧洲1300个不同地点,旨在纪念第三帝国的受害者。这些“绊脚石”和路面齐平,不会绊倒我们的身体,只会绊倒我们的心。


卡斯特鲁厄国家剧院的文献剧《国家剧院绊脚石》,用同样冷峻的方式,讲述1930年代莉莉·杨科以及其他三位同事被剧院排挤、解雇的经过,一切都程序合法。艺术家并不见得就是自由和真理的捍卫者,他们常常能够甚至乐于成为喉舌与工具。


《国家剧院绊脚石》中没有虚构的戏剧性故事,只有当年的人事档案、新闻报道和回忆录,是文献穿越时间在说话,不动声色,意味深长。也许它真正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我们国家难道没有卡斯特鲁厄这样的黑历史?还有多少尘封的文献在等待发出声音?


当期观剧评审团-推荐完整链接电梯

观剧评审团-推荐Vol.4 7月北京推荐



我在标题中说这出戏是“半浸没式文献剧”,那么分别说一说。


作为一出文献剧


《国家剧院的绊脚石》利用德国巴登州卡尔斯鲁厄国家剧院的员工档案,导演汉斯·维尔纳和戏剧构作雷吉娜·杜拉重现了该剧院1933年后,反犹太人歧视和解雇左翼自由主义戏剧家的过程。


演员和观众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工作桌周围。演员向现场目击者念着档案、新闻报道、回忆录和采访。周而复始地,他们加入了简单的表演。


我们听他们讲述在卡尔斯鲁厄,犹太演员、犹太提词员以及艺术总监是如何被解雇、逮捕、流放以及自杀的。


每位艺术家并非被简单地处理成为受害者形象,而是被精炼、饱满地塑造出来。


《国家剧院的绊脚石》剧照,下同


作品展现了一套官僚程序如何通过建立周密的司法程序,得以进行社会排斥和种族灭绝;如何通过引用相关法律条款、通过将歧视暗植入当地纳粹报纸的煽动性文章中,将这些程序合法化;还有政府官员发出那些信函,告知犹太提词员对她的解聘是合法的,看上去是何等的礼貌、形式上完美无缺……


所有这些细节使这部戏剧作品像一部教科书似的告知人们,国家官僚体制如何“公正”地运行。



作为一出半浸没式戏剧


全世界的玩咖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

The McKittrick Hotel

 

玩咖们想方设法弄到自己想要的扑克牌

无视所有规则

在暗黑潮湿的酒店里来回穿梭

趁演员和“黑面具”们不注意

在角落里忘情接吻

 

对The McKittrick Hotel很陌生?

Come on!

它就是数年来抢占戏剧圈和时尚圈滩头

最负盛名的“浸没式戏剧”Sleep No More在纽约的演出地


SNM波士顿演出剧照


等一下,什么是浸没式戏剧呢?

 

我们已经知道,

浸没式戏剧的观演方法是,

舞台与观众零距离或者负距离

观众浸没在演区,直接观看或参与表演

 

实际上,

浸没式戏剧是一个起源于英国的戏剧概念,

英文叫做Immersive Theatre

近年来,浸没式戏剧十分流行,

演员在表演空间中移动,

观众也可采取更自性的观看方式,

甚至参与其中

根据观剧视角的不同,

剧情也会呈现出相应的不同

 

在浸没式“剧场”,

人人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故事


SNM上海演出剧照


除Sleep No More外, 

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浸没式戏剧大约是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死水边的美人鱼》


作品与Sleep No More类似

大多数情节由肢体表演展开

《死水边的美人鱼》上演时,

蜂巢剧场被改得面目全非

我被带到二楼的一个房间,

演员叫我为她画像

她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动人迷迭

我在纸上画下一只受伤后搁浅的美人鱼

 

《死水边的美人鱼》宣传照


去年乌镇戏剧节,

国民男神张鲁一

挑大梁出演陈明昊导演作品《大鸡》


乌镇大剧院序厅成为声色犬马的游乐世界

旋转木马、总统椅、炫目长桌……

观众围坐桌边

罗慕路斯大帝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整个演出过程光怪陆离

观众们一边吃“小鸡”们发给大家的白煮蛋

一边见证张鲁一亲手毁掉了“他”的帝国

 

《大鸡》剧照


《国家剧院的绊脚石》从形式上看

是一部“半浸没式”作品

去年造访乌镇戏剧节的《卡里古拉》与之类似


在《卡里古拉》的剧场,

观众也是坐在一张长桌四周

或见证卡里古拉大帝的兴衰沉浮,

或参与其中,成为帝国的一员


一些观众被邀请参与朗读诗歌

他们见证惊心动魄的一段时光

到读诗的段落,每个人都颇富深情

 

《卡里古拉》剧照


可以说,半浸没式戏剧

一方面可以令观众体验浸没式戏剧的参与感

同时,

我们可以拿出一半的思绪,

来反观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思考作品传达出来的深度与哲思

 

《国家剧院的绊脚石》剧照


然而事实是,《国家剧院的绊脚石》在北京的三场演出均已售罄——我知道这样说难免令人觉得扫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