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东山】“古紫金庵”吴带当风(040)

 jsszsjl 2017-07-10

     

     古紫金庵在东山镇碧螺村西坞中,亦称金庵寺。明代郑杰《洞庭纪实》记载:“金庵在西卯坞内,昔有胡僧沙利各达耶于此结庵修道,玄宗时诏复修殿宇,装金佛像,焕然重新焉”。清代邱赓熙《紫金庵净因堂碑记》记载:“吾山招提兰若不下数十处,其最幽折而寂静者莫如紫金庵。今相沿称金庵。庵创自梁陈时,其殿制古朴可爱”,两文所记载的的创建时代是不一的。据庵边出土的《唐示寂本庵开山和尚诸位觉灵之墓》的碑石记载:庵创建于唐朝初叶。佛殿在唐贞元年间(785—804),曾遭废毁。另据史籍记载,在盛唐、南宋时曾两次修葺,明洪武年间和清康熙年间有所增筑。
    世人称“天下罗汉两堂半”,一堂就在紫金庵,一堂在济南长清灵岩寺,半堂在甪直保圣寺。


      紫金庵大殿坐西朝东,殿内正面佛坛复莲宝座上是三尊周身饰以金装的主佛。主佛佛坛左右两壁的佛龛中,分列十六罗汉像。罗汉群像装饰十分精工,全是彩色汉装,衣褶线条流转自如,层次分明。不是贯修的水纹描,近乎李龙眠的兰叶描、铁线描。雕塑手法把衬衣、中衣、袈裟三层服装交待得十分清楚,并能表现出丝绸、纻麻的质感。服装上的刻花填彩具有宋代瓷刻的风格。图案丰富多彩,有翎毛花卉、博古人物,是宋代装饰作风。


   十六尊罗汉塑像中,降龙、伏虎两尊高3尺5寸,其余皆高3尺4寸。所有塑像头部前额突出,额骨圆中带方,具有西域民族丰颊高鼻、粗眉大眼的特征,具有极细致生动的表情和各自的特殊性格:慈、虔、嗔、静、醉、诚、喜、愁、傲、思、温、威、忖、服、笑、藐。在十六尊罗汉像的上部,用仙山、浮云错落有致的托起四大天王和二十诸天像,以表现神的威严。


    三尊主佛像坛背后,正对大殿后门塑有鳌鱼观音大慈大悲金身像,面容安详庄严,有唐塑“吴带当风”之势。疏密适当的刻纹使盖面仿佛在微风中飘动,塑法有独到之处。要从下面仰视,方见是一、二厘米厚的泥塑。在大殿北壁像龛中有八尊罗汉坐像,是由明末邱弥陀增塑,其风格远不及前面的罗汉像逼真。其形态正襟端坐,目光呆滞,缺少细微的生动表情而失去传神之妙,与宋塑名手雷潮夫妇的十六尊罗汉像相比,差之远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