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多效中医药熏罐的临床应用
2017-07-10 | 阅:  转:  |  分享 
  
收稿日期:2002-3-14

多多多多多

多多多多多

多多效效效效

效效效效效



效效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



中中医医医医

医医医医医



医医药药药药

药药药药药



药药熏熏熏熏

熏熏熏熏熏



熏熏罐罐罐罐

罐罐罐罐罐



罐罐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



的的临临临临

临临临临临



临临床床床床

床床床床床



床床应应应应

应应应应应



应应用用用用

用用用用用



用用

何秀容,何晓玲

(贵州恒霸民间医药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3)

内容提要:多效中医药熏罐是苗医的一种治疗工具,其治疗特点是以多效中医药熏罐为主,辅以专用药物,将传统的

温灸法、熏蒸法、火罐法结合起来,按穴位治病。该罐比较单纯的火罐法,虽无负压,但施灸的温热面集中,药烟被罩在罐

内,使热力渗透强,温热持续时间长,对风寒湿而致的痹证、疼痛、痞块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已获得国家专利。

关键词:熏罐;苗族医药;何秀容;

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108(2002)02-0034-01

多效中医药熏罐是贵州苗族医师何秀容祖传四代的

专用治疗工具,此罐治疗时结合了传统的药物灸,但此温

灸过程是在罐内进行,虽称为“罐”,但是并不需要负压,所

以在一些关节部位亦可以置罐治疗,并在治疗中可顺着皮

肤在穴位周围移动,具有穴药结合、药力集中、操作简便随

意、可同时在多个穴位治疗的特点,集中了中医灸法、熏

法、罐法的优点,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95216105.2)

适合针灸临床使用,兹介绍如下。

1熏罐装置

多效中医药熏罐系陶瓷结构,用土陶烧制而成,分为

圆型、椭圆形两种,又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制成了平底和

弧型底两种底面结合形式,分别用于人体不同部位。罐顶

部分别开设有直径1.5-2cm左右的圆孔2-6个,用于安

放药球,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由多孔到少孔分别使用。

治疗时将药物用草纸包裹成球状,用长钉从药球底部刺入

(约三分之二的深度)置入熏罐顶部各孔内并压紧后点燃

药球尖端使药物燃烧,然后将熏罐安放于人体相应穴位上

治疗过程中,病变部位较大或熏罐过烫时,可以擦着皮肤,

在穴位周围移动熏罐,治疗者用双手轻压罐体两侧罐耳,

轻重以皮肤边缘不漏烟为原则。

2药物成份及功能

多效中医药熏罐的药物是苍术、两头尖、菖蒲、水蜈

蚣、甲珠、天麻等数十味中药、苗药研制而成的粉散剂。具

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散结消肿,化湿和胃,清

利湿热,醒脑开窍之功能。

3多效中医药熏罐的治疗原理

多效中医药熏罐与传统中医的罐法相比,其共同之处

均是在皮肤上进行,属中医外治法。不同之处在于罐法有

负压,而熏罐无负压,但其具有皮部给药、穴药结合、热熨

疗法的特点,故而较传统罐法更具特点。经络学说认为:

皮部是人体体表之皮肤。《素问·皮部论》云:“欲知皮部以

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又云:“皮者脉之部也”,即指人的

皮肤按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之部位,划分为十二个分区。在

经络系统中,十二经脉是主体,络脉是分支,通过十五络脉

及皮肤上网络状的浮络和孙络,沟通了人体的内外、表里,

所以,十二皮部中充斥着络脉之气,十二皮部与十二经脉

紧密相通。不同的皮部联络着不同的脏腑。多效中医药

熏罐在皮肤上施术,更注重穴位的运用,在相对密闭的熏

罐中,点燃药球,产生热力,使皮部腠理开放,毛细血管扩

张,药物燃烧时产生的药烟,在罐中浓度最高,通过熏罐的

集中作用,针对皮部进行了物理、化学的良性刺激,使皮部

更易于吸收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进入人体微循环;再通过经

穴的特异性功能,起到综合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

4治疗范围及用穴特点

多效中医药熏罐适宜于内、外、妇、儿各科杂证,运用

最广泛的疾病是:肩周炎、落枕、颈、肩、腰椎增生疼痛,风

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后期运动障碍,头痛,失眠,

胃痛、腹痛,泄泻,四时感冒,痛经等。在穴位选择上,多选

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和募穴以及督脉、任脉上的

穴位,局部痛点等阿是穴也是常用蒸罐的部位。

5典型病例

吴某某,男,18岁,学生,主诉:哭笑无常、吐涎1月。

患者1月前因受老师严厉批评和父亲打骂,渐情绪异常,

时哭时笑,对人吐涎,被家人送至贵州省安宁医院救治,诊

为“精神分裂症”经服药效不显,送到我所门诊就医,患者

神情呆滞,语言、思维异常,时哭时笑,查舌淡紫,苔黄厚

腻,脉弦滑。诊为狂病。证属气郁化火,炎炽痰涌,痰火上

扰神明,治宜醒脑开窍,清热化痰。让家属将病人按压俯

卧在床上,沿督脉及背俞穴放置3-4个平底4孔熏罐,装

4壮药球,点燃熏蒸,每日一次,经治一周后,患者哭笑症

状减轻,吐涎次数明显减少,连续治疗一月后痊愈,至今未

发。

·1·

第24卷第2期

2002年6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2VO.24

June2002

袁某某,女42岁,工人,主诉:下腹部鹅蛋大包块,伴

下腹疼痛5月。患者5月前流产后,恶露未净之时就去矿

山抬重物,后渐出现下腹疼痛,月经不调,脐下偏右处渐长

出一鹅蛋大包块,边缘整齐,触之痛甚,舌边有瘀斑,苔白,

脉细涩。诊为症积。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散

结消症。病人仰卧,在下腹部气海、中极处置两个4孔平

底熏罐,包块处置—5孔平底熏罐,每孔均装药球进行熏

蒸,每日一次,治疗3天后,病人自述解下大量马粪样大

便,腹痛好转,经治疗月余,包块消失,疼痛缓解痊愈。

6结语

多效中医药熏罐确有独特的疗效,它是对贵州传统苗

族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它集中了中医灸法、熏法、罐法的优

点,药罐结合已获国家专利,特别适合于针灸临床推广使

用。

收稿日期:2002-3-7

穴穴穴位位位埋埋埋线线线疗疗疗法法法治治治疗疗疗痤痤痤疮疮疮

1!2"4#

例例例临临临床床床报报报道道道

杨涛

1

,刘贵秀

2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2.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4)

关键词:痤疮;穴位埋线

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108(2002)02-0035-01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又称

粉刺、酒刺、青春痘,好发于面部,有粉刺、丘疹、脓疮、结

节、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并常伴有皮脂溢出。本病是

由于雄性激素的分泌旺盛,使皮脂腺发育旺盛,皮脂分泌

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导致皮脂淤积于

毛囊内阻塞而形成脂栓,即所谓粉刺,本病是一种多因素

疾病,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皮脂腺导管及毛囊口角化

过度与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是其主要病因。中医

称之为肺风粉刺,此病多表现为红肿奇痒,此起彼伏,持续

不断,搔破后灼痛不止。笔者从1998年起到现在采用穴

位埋疗法治疗痤疮12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共124人,其中男49人,女75人,最大年龄53

岁,最小年龄9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6个月。

2治疗方法

2.1针具:采用医用8号注射不锈钢针头,用28号不锈

钢毫针针芯,剪取针尖,长2cm,组成一套,打包常规消毒。

用“0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长1cm长短的线头若干浸泡在

95%酒精内,注入8号针头内。

2.2取穴:肺俞(双)、肾俞(双)、灵台、身柱等。肺经风热

加尺泽,脾胃湿热加足三里、阴陵泉,冲任不调加中极、三

阴交。

2.3带无菌手套并常规消毒,以肺俞、肾俞、灵台、身柱为

主穴,然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取穴,其中,肺俞、中极平刺,

其余穴位直刺,深度1.50—2.00cm,得气后(酸沉、胀感)边

推针芯,边抽针头,然后将针头连同针芯拔出穴位,肠线线

头不能留在皮肤外,于埋线处创可贴包扎处理。操作要求

无菌、准确、迅速。15日一次,2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

疗程。

2.4嘱患者无论皮疹轻重,忌用手挤压,以免感染,每日

用温水肥皂洗涤患处两次,避免用脂类化妆品及避免服碘

化物、溴化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

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改变,无新发皮疹。

显效为皮损消退2/3以上,炎症明显减轻,偶有极少新皮

疹。有效为皮损消退1/3以上,炎症减轻,新发皮疹较疗

前明显减少。无效为治疗前后无明显的改变

[1]



4治疗结果

本组124例中,治愈者共105例,占84%,其中一个疗

程治愈者49例,占40%,二个疗程治愈者56例,占44%,

其余19例经一至三个疗程治疗后,均显效。

5病例介绍

张某某,女,40岁,工人,面部痤疮12余年,平素嗜食

辛辣食物,偶伴失眠,大便常干结,检查见面部疮面大如黄

豆,小如米粒,可挤出白色粉状物,个别为脓疮,形成瘢痕,

舌淡尖红少苔,脉弦数。诊断:痤疮(肺风粉刺)脾胃湿热

型,取穴:肺俞(双)、肾俞(双)、灵台、身柱加足三里、阴陵

泉治疗三疗程后痊愈,经一年追访未复发。

6讨论

痤疮之成因较为复杂,但多与过食炙博,高梁厚味关

系密切,由于肺胃积热,上薰颜面,血热郁滞,阻于肌肤,或

留于腠理,发为痤疮。肺主皮毛,取肺俞可治疗一切皮肤

病,肾主生殖,取肾俞可调整内分泌,降低雄性激素的分泌

水平;灵台、身柱是治疗疔疮的要穴;尺泽可疏散肺经风

·2·

第24卷第2期

2002年6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2VO.24

June2002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