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孩子的品行教育

 教育者之惑 2017-07-10

在德国家庭,让两三岁的孩子养成能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习惯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德国,你会经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自己拖着小小的行李箱,随父母赶火车或者一起旅行。我在法兰克福主火车站乘火车,曾见到一对德国夫妇带着3个孩子旅行:儿子3岁半,左手拉着自己的旅行箱,右手拉着2岁的妹妹,妹妹右手也拉着自己更小的行李箱。妈妈怀里还抱着弟弟,爸爸在一旁问儿子和女儿,旅行要去的目的地,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之类的细节,孩子们一边想一边认真回答。列车进站,父母没有对儿童有过度的监护。他们鼓励孩子自己找到车门和座位,只在一旁观察和进行必要的指引。

德国的家长带孩子去饭店吃饭,不会让孩子养成浪费的习惯。如果孩子点的饭菜吃不完了,家长就会让他一一吃完,即便吃撑肚子也要让他吃完,否则孩子就不会再有享受饭店美味的机会。孩子撑一次肚子,下次在饭桌上点菜时,孩子就知道要适可而止。

其实,德国的家长很少溺爱,更重视培养孩子的意识习惯。这种深入生活的教育,从小筑造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很大概率上会伴随孩子们一生。

原文

重视幼儿品行教育

在德国,你会经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自己拖着小小的行李箱,随父母赶火车或者一起旅行。这种“为难”幼儿的情况在中国一般不会出现,就那么点东西,中国家长基本是不假思索地完全代劳了,干嘛要劳累孩子呢?!然而,在德国家庭,让两三岁的孩子养成能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习惯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自立,也会减轻家长的负担。

2016年12月,我在法兰克福主火车站乘早上7点的火车,曾见到一对德国夫妇带着3个孩子旅行:儿子3岁半,左手拉着自己的旅行箱,右手拉着2岁的妹妹,妹妹右手也拉着自己更小的行李箱,两人一副有担当的小大人的模样,表情严肃认真地在候车,让人看来忍俊不禁。妈妈怀里还抱着弟弟,爸爸在一旁问儿子和女儿,旅行要去的目的地,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之类的细节,孩子们一边想一边认真回答。一会儿列车进站了,父母用手指勾住孩子们的衣服上的帽子,确保他们的安全,但并没有对儿童有过度的监护。他们鼓励孩子自己找到车门和座位,只在一旁观察和进行必要的指引。

2013年,在汉诺威火车站,我见到一个6岁左右的女孩因和父亲起了争执而大哭。走近才知道,原来是父亲带女儿假期旅行,而女儿不小心装多了东西,拉着行李箱不想走了,希望爸爸给拿一部分行李里面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孩子小,需要照顾,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父亲举手之劳就可解决的事情,何必在炎热的公众场所让女儿大哭并引起路人注意呢?但这位德国父亲坚决不为女儿分忧解难。

他首先蹲下来安抚了女儿几句,意思是女儿的东西带得太多,早上他和太太已经提醒过女儿了,可是她自己还是坚持带这么多东西出来旅行。渐渐孩子平静下来了,他帮女儿打开了箱子,取出了一套小型乐高玩具,一本旧书和一只玩具小熊,然后让女儿自己重新整理箱子,扣好。我以为父亲终于想明白要帮孩子了,会把这些放进自己的箱子或者背包。而他的下一步举动却让我非常意外:他吻了女儿的额头,告诉女儿这些被筛选出来的物品与本次旅行无关,应该主动丢弃,放到垃圾桶上面,留给其他可能需要的人用。而且提示女儿要分类摆放。让我更意外的是,刚才还哇哇大哭的小女孩平静地擦擦眼泪,照做了。之后,她拉着自己的小箱子和爸爸的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虽然也回头看了几眼,但也许这以后她再也不会给自己添加多余的负担和指望别人的帮助了。

德国的家长带孩子去饭店吃饭,不会让孩子养成浪费的习惯。如果孩子点的饭菜吃不完了,家长就会让他一一吃完,即便吃撑肚子也要让他吃完,否则孩子就不会再有享受饭店美味的机会。孩子撑一次肚子,下次在饭桌上点菜时,孩子就知道要适可而止。

其实,德国的家长也一样深爱着孩子们,但是他们很少溺爱,更重视培养孩子的意识习惯。这种深入生活的教育,从小筑造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使得德国的多子女家庭也不会乱成一团,不用都靠父母来操心管理和保护。而且儿童时期养成的好习惯,很大概率上会伴随孩子们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