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治失眠

 为什么73 2017-07-10

半夏性温味辛,有毒,《神农本草经》将此药列为下品,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由于其擅长化痰,故而临床多用于多种痰证,如清代陈士铎《本草秘杂》谓:“无论火痰、寒痰、湿痰、老痰与痰核、痰延、痰结、痰连,俱可用。”而对其所治疗失眠的功用很少提及。

半夏治失眠,最早记载在《皇帝内经》一书,《灵枢·邪客》谓:“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历代医家对此去烧深入研究与应用,仅在盛唐时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创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能眠;明代王肯堂《论治准绳》创十味温胆汤(即温胆汤去竹茹,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熟地、人参、红枣),用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导致心胆惊扰,气郁变生诸证。

直到清代,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一书中,才对历代医家应用半夏治疗失眠做了较好整理。为谓:“ 汪春圃《拔粹医案》亦有以黄连、肉桂治不寐症者,丁俊文每日晡后发热微渴,心胸间怔忡如筑,至晚则生懊僬,欲骂欲哭,昼夜不能寐,诸药不效,延至一载有余,汪诊其脉,左寸浮洪,两尺沉细,知属阴亏阳盛,仿《灵枢》秫米半夏汤,如法煎成,外用肉桂三钱,黄连三钱,另煎,乘热同和入内,徐徐温服,自未至戍尽剂,是夜即得酣睡”。次日巳牌方醒。“又谓:“西溪居士《医学密旨》中载:“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则阴阳配合之妙也。”

由此可见,半夏对失眠一证,确有相当疗效,古人取半夏治失眠,或取秫米为配;或以交泰丸为佐;或用夏枯草为辅,其用意也颇为巧思,临床勿以平易而忽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