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艺花蹊】词牌:忆秦娥

 雨雪霏霏vwngx3 2017-07-10


一、词牌故事


《忆秦娥》与《菩萨蛮》,同为词中最古者,是“百代词曲之祖”,最早出现在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源自即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


据西汉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刘向的《列仙传》记载,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自成音调,其声宛如凤鸣。一天,长空如洗、明月皎皎,弄玉有吹奏起“凤凰鸣”的曲子来。乐声回荡夜空,如天上仙乐。忽然,她听到一阵袅袅的洞箫声,似乎从东方天际飘忽而下,分明和自己的曲子相和相鸣。过了一会,只见东南方天门大开,倾泻楼台,五光十色,一个美少年跨这彩凤,翩翩降落。这位少年说:“我叫萧史,本是神仙,因为和你有缘,才应曲而来。”他们在凤凰台切磋音乐,十分情投意合。萧史不愧是神仙,箫音所达数百里。一曲奏完,引来彩云缭绕;二曲奏完,引来赤龙飞舞;三曲奏完,引来凤凰和鸣。秦穆公欣然把弄玉嫁给萧史,并修建凤台让他们居住。在萧史的培训下,弄玉公主吹奏水平越来越高,所奏音乐抵达天庭。终于有一天,上天派来一条赤龙和一只彩凤,弄玉骑着凤,萧史跨上龙,双双成仙而去。陕西咸阳现在还有凤凰台遗址。


据传唐时李白首制《忆秦娥·箫声咽》一词,其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的句子,《忆秦娥》成了词牌名。


二、常见格律


《忆秦娥》也称有“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等。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格为定格,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三仄韵一叠韵。


● 仄韵格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上片)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下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平韵格


贺铸《忆秦娥·映朦胧》)


(上片)

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

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下片)

仄平平仄平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

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三、词牌声情


《忆秦娥》音节急促悲凉,适宜表现凄苦的感情。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李白所作。此词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上片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古人对此词评价很高,誉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 李清照《忆秦娥·临高阁》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此词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上片作者立笔高阁之外,描写作者登楼所见所闻,并将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片作者转笔高阁之内,描写作者登楼所思所感,并将所见之景绘入其中。全词两片均不脱出写情绘景,寓情于景,情景交加的诗词三昧,写得极为高妙,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 贺铸《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子夜歌,即《忆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列入清商曲吴声歌曲类。其声哀苦,该词情绪与之相类,兼有“三更月”之句,因此袭用其题。此词是思妇的子夜的悲歌。词的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从而表现一位女子对丈夫久久不归的怨情和苦闷。词中写景与写人相结合,借助外物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独具特色。全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风格凄婉,神韵悠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