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是结石阻塞于输尿管所致,发作时可见腰背、小腹放射性疼,小便淋漓不畅,或尿急、尿痛,或兼血尿,尿有砂石等症状,是泌尿系常见病症。属中医“石淋”、“尿血”、“腰痛”范畴。多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热下注,化火伤阴,煎灼尿液而成结石。 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化石通淋为法。然而本病虽为下焦湿热,病久常及于肾,若一味清热通淋,效果往往并不太理想。有医生根据数十年临证经验,灵活运用温阳、活血、利湿、通淋、祛风之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尤其是针对输尿管特征,选用既能温补肾阳又具有滑利通便作用之肉苁蓉、锁阳。专家认为,二药皆入肾经,其滑肠作用与滑利输尿管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使输尿管柔软并使其蠕动加快,使排石效果尤著。 肉苁蓉气微,味甜,微苦,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作用,一般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病症。《神农本草经》称肉苁蓉“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血,妇人癥瘕”(妇科症瘕为腹中结块的病。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其涵盖了各种妇科良性肿瘤,病种较多,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症。此病多因脏腑失调,气血阻滞,瘀血内结引起,气聚为瘕,血瘀为症。证候以气滞、血瘀、痰湿、湿热等四型多见),是对其“补肾阳、益精血”作用的阐述。《名医别录》认为肉苁蓉可“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本草正义》对肉苁蓉论述最详,认为“肉苁蓉厚重下降,直入肾家,温而能润,无燥烈之害,能温养粘血而通阳气”,且肉苁蓉滑肠,以去痢之积滞,且祛邪而不伤正,以其“咸味能下降,滑能通肠,以主大便不爽,颇得捷效,且性本温润,益阴通阳,故通腑而不伤津液,尤其独步耳”。 锁阳味甘性温,入肝、肾经。功可补肾润肠,主治阳痿、尿血、血枯便秘、腰膝痿弱等症,为历代名医所重用,多从其温补肾阳和滑肠通便两方面论述。如《本草纲目》谓:“甘、温、无毒。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润燥养筋,治痿弱。”《本草从新》和《本草图解》均强调了锁阳调补肾阴肾阳养筋润燥,滑利大肠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锁阳所含无机离子能显著增强肠蠕动,缩短小鼠通便时间。其中可溶性无机盐含量约为7%,所含的大量无机离子在水溶液中可形成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磷酸钠等,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名老中医专家认为肉苁蓉和锁阳均有温肾阳、益阴精、滑肠通便作用,亦能软化输尿管并促使其蠕动,有利于结石的排出,且两者合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对于输尿管结石病,中医专家在辨证基础上加用肉苁蓉和锁阳,能提高排石效果。 病案举例:赵某,男,50岁。1998年6月10日初诊。近3月来右侧腰部肿胀,腰痛阵作,并向小腹放射,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B超检杏见:“左侧肾110 mmX45 mm,集合系统分离16mm,左侧输尿管上端扩张11mm,左侧肾盏内见多个强光团,最大约5X4mm,后伴声影,近膀胱处见一强回声团,大小约11X8mm”。诊断为“左肾盂积水, 输尿管扩张伴结石、膀胱结石”。治拟温肾滑肠,通下利尿。处方: 肉苁蓉12g,锁阳12g冬葵子24g,车前子12g, 石韦24g,朴硝15g,赤猪苓(各)12g。 煎3—4汁,以汤或茶频服。 复诊:经服上方1月,昨下午突然尿道刺痛伴小便频数,随即排出结石一块,小便遂得通畅,腰部胀痛顿时减轻,复杏B超示“右输尿管未见结石”。尿检阴性。 本例患者,以赤苓、猪苓合石韦、冬葵子、车前子利尿通淋排石,以肉苁蓉、锁阳温肾滑利,且温阳益精,合朴硝通下增加输尿管平滑肌的蠕动,药证相合,遂使结石顺利排出,且邪祛而正不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