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状况 1、很多公司的情况:产业曲线第一波走得很好,但是能否走出第二波、第三波,至今还看不清。 2、市值曲线:曾经走得非常好,但由于看不到未来的产业增长预期,资金撤离,市值托不住。 3、当前的关键问题:第二轮增长的产业布局是什么?能做出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持续增长的组织能力和文化活力是什么?如果看不见后面的产业增长曲线,市值曲线迟早会崩溃。 4、市值萎缩:将产生可怕的产业后果和组织阴影。 5、处境成因:并购、全球化的能力欠缺。 6、三大突破方向:并购、创新、全球化---产业基金可以助力。 二、理想很丰满,这样的是好公司、好股票 1、一个企业的产业发展曲线,从零起步,一步步增长,增长曲线越来越平滑,直到最后走向衰落。 2、持续成功的企业,是在第一轮增长走向衰退之前,开始布局下一轮的增长基础(产品、产业及其对应的资源与能力),等到前一轮增长乏力或衰退的时候,新一轮增长已经发力(蓄势待发或步步为营),后一轮增长站在前一轮增长积累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走得更高更强——如此形成增长周期的接力。 3、市值增长曲线:一开始平滑,随着企业业绩不断得到验证,市值增长曲线开始变得陡峭,而且越来越陡,直到估值过度。 4、市值的陡升和高估,往往成为产业走出下一波的制空力量和核打击能力(资金、并购、平台能力、品牌、士气、人才、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感受能力)。 5、产融互动:没有市值制空,往往走不出新一波的产业增长或走得很艰苦,没有产业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的反复验证,市值也无法维持陡峭增长或高估值,制空往往落空,持续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产业和市值两条曲线不离不弃、形影相随、相生互动、螺旋上升。 三、两个问题VS三股商潮 1、两个问题: (1)上市公司:如何实现成长突破; (2)分析师和投资者:未来几年,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有望成为股票黑马。 2、三股商潮回答两个问题:并购、创新、全球化 (1)并购:谁擅长并购,谁就能实现成长突破,就能成为股票黑马; (2)创新:谁能够创新,谁就能实现成长突破,就能成为股票黑马; (3)全球化:谁能走向世界,谁就能实现成长突破,就能成为股票黑马。 最佳公司和最牛股票:擅长“并购+创新+全球化” 四、全球化是一股商业潮流,二个问题将如何展开 1、一股商业潮流:新技术、新经济 (1)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改变一切产业; (2)移动互联网产业化,产业移动互联网化; (3)新技术创造新需求:新商业、新产业; (4)商业的新海盗时代:跨界翻墙,打家劫舍,屌丝逆袭,跨越或者颠覆。 2、上市公司的战略命题 (1)传统业务面临如何应对挑战,逆袭和颠覆,如何保住地盘,如何实现转型和O2O改造; (2)如何基于原有的业务和能力,开辟新业务、新领域; (3)如何甩开原有的业务和能力,全新出发,拥抱互联网,拥抱新经济:跨界去打劫,去逆袭,去弯道超车; (4)归结为一个命题:如何创新? 3、创新有五大障碍: (1)视野、观念和思维; (2)人才和能力; (3)机制、文化和生态; (4)资金; (5)决策,信息披露,风险承担上的制约。 4、产业基金模式: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1)导入新视野、新观念、新思维; (2)连接专业人才和团队; (3)创造机制、文化和生态; (4)放大资金来源; (5)决策速度,商业保密性,风险承担上的便利。 五、并购将成为一股商业潮流,二个问题将这样展开 当前,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战略认识: 1、甩开有机增长或内涵式增长乏力的困扰和纠结,利用上市公司地位,以并购成长作为突破方向; 2、十亿量级市值靠业务,百亿量级市值靠并购,千亿量级市值靠“技术创新+并购”,A股2500多家上市公司,50亿市值以下达到1500家,占比60%。 (1)129家企业IPO终止,他们将去哪里?并给上市公司。各细分行业被PE投资了的将近8000-10000家企业,其中几千家将梦断IPO,他们将去哪里?并给上市公司。 (2)未来几年的产业趋势:以上市公司为龙头的并购和整合,将成为一股商业潮流。 (3)产业效应:产业集中、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率提升。所谓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指什么?这就是其中一大主题内涵:产业整合。 (4)企业效应:行业内的企业竞争,在于上市赛跑;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在于并购赛跑。在两场赛跑中领先的企业,将甩后竞争对手,直奔行业寡头和产业王者的位置上去。 (5)两个问题的破解:这个过程,就表现为上市公司的成长突破和高增长,长期上升趋势的黑马股票从这里跑出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