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华文化会有“三妻四妾”?“三妻”“四妾”分别指什么?

 上善若水604fin 2017-07-11

中华文化中,一直存在“一夫一妻多妾制”,毕竟从古至今一直是男权社会。一般位高权重,为了享受欢乐和传宗接代都会妻妾成群,毕竟资源支配能力大,而且很多官职权位都实行世袭制度,所以从后代延续方面来说也有必要性。

根据《礼记·昏义篇》记载:周之天子有后一、夫人三、嫔九、世妇二十七、御妻八十一,可谓伙矣。而诸侯、大夫、士庶,亦莫不有妾。

为什么中华文化会有“三妻四妾”?“三妻”“四妾”分别指什么?

可见一夫多妻,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由平等的婚恋观念普及,三妻四妾依然不在合法了。妻妾成群也只能是每个男人心中一种隐秘的幻想。

三妻四妾到底出自何处呢?

根据《庄子?则阳》记载:仲尼问于大史大弢、伯常骞、狶韦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 听国家之政;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大 弢曰:“是因是也。”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 浴。史鳅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 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为什么中华文化会有“三妻四妾”?“三妻”“四妾”分别指什么?

这是最先的“三妻”一词的出现,但是没有具体说明“灵公有妻三人”的分工,只能说就是其三个妻妾了。

根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记载:大夫,公大夫后子为大夫,官大夫后子为不更,大夫后子为簪袅,不更后子为上造,簪袅后子为公士,其毋適子,以下妻子、偏妻子。

由此可见,当时汉人的三妻为“嫡妻”、“偏妻”、“下妻”。妻子并不仅仅局限于正妻。

为什么中华文化会有“三妻四妾”?“三妻”“四妾”分别指什么?

关于妾的身份就与妻有很大的区别。妾主要指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地位低于妻的

根据《礼记》中记载:“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同样是与丈夫共枕、为丈夫生育儿女,妾的身份却只不过是买来的物品。

所谓“一发妻二平妻四偏妾”,就是指发妻持家,平妻辅佐,偏妾则要尽心伺候夫君,当然妾的数量就不一定了,四妾只是为了凑个押韵而已。

为什么中华文化会有“三妻四妾”?“三妻”“四妾”分别指什么?

另外根据《陔余丛考》考证:“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皆妾之称也。换言之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均为妾,又称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

随着妾制的发展,妾还有许多别称:小妻、下妻、次妻、庶妻、旁妻、小妇、孺、如夫人、小夫人、侧室、偏房、小星、篷贱、属妇、逮妇、副室、副房、小老婆等等。

传统文化中,习惯份三六九等,不同等级有不同的名称。由古代帝王及太子妃妾众多,就有很多名称了。我们就拿汉元帝的后宫来说吧,皇后,昭仪、婕妤、容华、美人、充仪、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等十四个等级的多种名称。

为什么中华文化会有“三妻四妾”?“三妻”“四妾”分别指什么?

中国的古代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秩序,一夫多妻制盛行,男子既使没有三妻四妾,也会出外寻花问柳。但是实际上,还是注重嫡妻之分的。能通丈夫同起同坐的只有一位正妻。也就说所谓的“三妻四妾”,其实严格来说是“一夫一妻多妾”而已。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