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在别离时》|为你,穿过生命中的泥泞时刻

 柳星星h02xgxmd 2017-07-11

编者按:

“One true thing”一如它的名字,讲述了一个平淡朴实却又真实感人的亲情故事。看过同名电影,或读过此书的人,会赋予它”家庭“”温情“”治愈“”真实“等诸如此类的标签,但当时在刹那间触动我们心灵的点,又因人而异。可能是一句台词,可能是一个场景,也可能仅仅是父亲在酒吧里黯然伤神的一声令人心酸的叹息……

为你,穿过生命中的泥泞时刻

——献给《爱在别离时》

边江/文

龙应台《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美剧《逍遥法外》里的一幕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女二号的法学院黑人女学生质问千里迢迢投奔自己的白人养母来干嘛的,养母撅着嘴欲言又止:“Honey,我得了癌症…….”话音未落,女二号淡定地说:“不,你没有,你只是没钱了。”大概可以作为多元化的种族融合中不可避免的弊病,大洋彼岸的老美文化界在特定的时代里乐此不疲地勾勒这种源于生活来自家庭的固有隔阂,以至于每每看到美国的电影小说电视剧时,我总会对里面矛盾突出的父与子,母与女,两代人相距甚远多年不见的隔阂误会记忆犹新。不同于家和万事兴般的中华传统伦理观,这样的隔阂在美国文化中越是寻常,而后的和解与包容才越显得弥足珍贵,也正是因为如此,《爱在别离时》时隔20年再版的今天,翻开这标榜为撼动灵魂的救赎之书,才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关于亲情的包容和对爱的理解,是人类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

电影《逍遥法外》

《爱在别离时》在初次降临华语文坛的年月里,它和它的同名电影还被叫做《亲情无价》。如此朴素的名字,十分契合央视6套里风格素雅的译制片主题。这是个在那个年代的文学里常有的家庭回归式的救赎小说,主人公艾伦在纽约找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充实而丰富。有一天,她被父亲告知母亲病重需要接受手术,平静地生活就此打破,她被迫放下手头的工作,离开男朋友回到家中照料母亲。初回到家的时候,她与母亲的交流多少显得有些尴尬,她不习惯母亲生活中的琐事,并沮丧地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张无边的琐碎的网中,无法继续此前的独立生活。就在家庭关系的摇摆震荡中,艾伦终于第一次了解了自己的父母,也终于找到了生命中最真实的感动。

电影《亲情无价》

母亲平静地去世了,艾伦却受到谋杀母亲的起诉。知道母亲死亡真相的艾伦面对法官选择了沉默,而故事的结局很是耐人寻味:经历了种种是非的艾伦,终于看清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悲凉生活中的希望,是污秽之地的鲜花,而浇灌、滋养这朵鲜花的,是温暖、博大的人性之爱。

“对我而言,凯特和艾伦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两种典型女性形象:一种是单单作为母亲和妻子活着的传统女性;另一种则是拒绝这样的角色定位,而以自身存在于世界的新女性。” 作者昆德兰在一次次的采访中透露了创作《爱在别离时》的真正意图,根据现代女权主义革命,写一部关于二十世纪末女性生活的小说。当她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创作二奋笔疾书时,我们也能从她的字里行间中深切感受到她对母亲的深深情谊。这大概便是作者以她的人文情怀捕捉到了凡俗生命中人性的善与爱,以及普通家庭在患难与共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伦理亲情。虽并不冲高热烈,甚至也会消弭于苦难的间歇,然而正是这种朴素而本真,才得以在别离不断汹涌袭击的时候,作为最具人性的力量,慰藉支撑着普通人的生存。

TO ELLEN:

George Gulden

Your mother needs you, Ellen! Jesus Christ, you got a Harvard education, but where is

your heart?(你的妈妈需要你,艾伦!天呐,你受了哈佛的教育,却没良心?)

TO ELLEN:

Kate Gulden

Welcome!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是的!哪儿也不如家!)

——电影《亲情无价》经典对白

(资源摘自网络)

根据小说翻拍的经典电影《亲情无价》由含情脉脉的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而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另一部经典电影《廊桥遗梦》所传达的感情慰藉亦是如此深重和温暖人心。在那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里尔斯特里普联袂演绎的故事里,他们从各自深重而怀疑的家庭中挣脱出来,疯狂挚爱,相互偎依,放肆地享受着三天的自由世界。而72小时,潮水褪去,负罪感和身后的家庭袭来,他们又无奈挥手告别,回归各自如死水般的生活,直到24年后的幽冥相会,在廊桥河畔的骨灰交融,遗梦相聚。《廊桥遗梦》表达了人到中年的彼此是如何在家庭伦理的责任和炽热的爱恋中取舍和纠葛,而在《爱在别离时》中,我们则从微观层面更直观地感受了亲情在绵长时间中的温柔和持久。亲情也好,爱情也罢,所诉求的都是人世间美好情愫的向往,《爱在别离时》也好,《廊桥遗梦》也罢,叩问的都是人类在情感面前的自我发现和抉择,这大概便是此类作品中寂寥却又温情的终点。

电影《廊桥遗梦》

纽约和北上广一样,朗霍恩就像任何一个不知名的故乡,而艾伦太像是我们自己。成长过程的不停对抗,因为不理解而妄图摆脱的血脉痕迹。我们都曾面临这样的身份恐慌,想成为谁或者不想成为谁,但最终又是怎样接纳了完全的自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趟过人生的泥泞时刻,《爱在别离时》中的艾伦和凯特,其实,就是现实中的你我。

《爱在别离时》是安娜·昆德兰的经典成名作,于1998年被搬上银幕(名为《亲情无价》),该片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好莱坞著名影星芮妮·齐薇格和奥斯卡影帝威廉·赫特深情演绎。

名家、媒体评论:

有一点确定无疑:这书太棒了。安娜·昆德兰怀揣着所有的仁慈之心、机智和回家之痛围绕家庭娓娓道来。这是本极度真诚且发人转变的书。——剧作家,普利策奖、托尼奖得主 温迪·瓦瑟斯坦

一个叙述优美、温柔的故事……让你在无价之爱的找寻中,重新审视个人的层层亲密关系。——作家 盖尔·希伊

一部充满勇气、凝聚真挚情感的杰作。——《泰晤士报》

编辑排版:清歌

上海办公室装修上海办公室设计办公室装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