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遥远的热带雨林,跟中国有啥关系?

 零壹贰012 2017-07-11

科学与艺术之声



6月12日晚,自然教育论坛邀请了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发起人赖芸先生,在自然教育论坛线上直播间,开展了走进浩瀚的婆罗洲热带雨林”的图文直播分享。

“走进浩瀚的婆罗洲热带雨林”分享嘉宾——赖芸


热带雨林是什么

婆罗洲热带雨林在生态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那里的雨林面临怎样的现状

生态旅行对当地的雨林保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婆罗洲雨林之旅能为参与者带来何种改变

素未谋面的婆罗洲热带雨林,

跟生活在中国都市的我们又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


赖芸先生多年在婆罗洲热带雨林开展生态旅行/自然教育活动,他的所思所感也许能为上述问题提供答案!

俯瞰婆罗洲热带雨林 赖芸/摄



婆罗洲,通往发现神奇自然的大门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一种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澳大利亚的北部、南美洲的亚马逊、非洲的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及众多的太平洋岛屿。最大的热带雨林在亚马逊,第二大的在非洲刚果河流域,第三大热带雨林就是婆罗洲热带雨林


婆罗洲也称为加里曼丹岛,世界第三大岛屿,是距离我们最近的热带雨林,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整个岛非常大,几乎被绿色所覆盖。整个婆罗洲岛分属三个国家: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文莱位于马来西亚东部,沙巴洲跟沙捞越洲中间的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但是因为地下石油矿产非常丰富,它非常富有。印尼是婆罗洲最重要、面积也最大的一个国家,几乎整个婆罗洲南部都属于印尼。


从谷歌地图上面可以看到婆罗洲岛的地理位置跟关系。红线圈出来的是婆罗洲的沙巴洲和沙捞越洲,短的黄线圈出来的是文莱,长的黄线把印尼跟马来西亚的婆罗洲岛分开。婆罗洲整个岛有三个国家,是全世界唯一的有超过两个国家在同一个岛上的情况。 图片:网络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华莱士花了8年多的时间在马来群岛考察,采集了12万余件生物标本。他通过地质对比、植物对比、物种对比等,根据物种之间的显著差异,提出了当地动物分布的“动物地理学”概念,他注意到婆罗洲与苏拉威西岛、巴厘岛、龙目岛之间,似乎有着一条隐性的界限,将两边的生物区分开来,他将这条界限东边称为“印度马来区”,西边称为“澳洲马来区”。科学界为纪念他的发现,将这条隐性的线称为“华莱士线“。东部是一些有袋动物,比如袋鼠、袋熊、鸭嘴兽。西部的婆罗洲、巴厘岛、龙目岛,有巨嘴鸟、红毛猩猩、野猫等动物。这样一些地理上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从生态系统去认识婆罗洲是非常重要的。婆罗洲位于马来群岛,华莱士写过一本《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可以让我们对婆罗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图中红线即为华莱士线,能够很明显看到,华莱士线东部跟西部的物种特性是非常不一样的。 图片:网络


整个婆罗洲岛有七大生态区域,包括低地雨林、山地雨林、泥炭沼泽林、高山湿草原、淡水沼泽森林、红树林和石南丛。不同生态区域的物种多样性、丰富程度也是非常特别的。

图片:网络


和伊班族的向导进山寻找红毛猩猩 赖芸/摄



想进我们村儿?坐船还是坐飞机?


我在2015年1月去了婆罗洲南部和沙捞越洲的一个叫隆拉浪(Long Lellang)的村子,那个村子非常偏远,相当于处在雨林心脏中,需要转两次小飞机才能去到,而且第二次飞机上只能坐12个人,是非常不容易去的一个地方。

仅容12人的小飞机。呵呵,有没有发现徐仁修老师? 赖芸/摄


那些飞行线路本身就不是非常热点的线路,而是方便当地居住在雨林的村民出入,与外界联系,所以每周会有两个航班。婆罗洲雨林因为河网丰富,所以通常当地的原住民及生活在里面的人是靠长舟作为交通工具另一个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飞机,特别是小飞机,在整个婆罗洲不同的一些村落,都有一些小飞机可以去到,小飞机是当地人跟外界联系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通工具。城市里也有公路,但不多。


交通不便让婆罗洲的雨林很多甚至还是游猎民族或没有跟外界联系的。坐小飞机飞越婆罗洲上空,可以看到非常浩瀚的婆罗洲热带雨林,同时也能看到有许多雨林已经或者正在被破坏。


伊班族的长舟,前往乌鲁艾村落 赖芸/摄



游说游猎民族投身雨林保护,容易?



隆拉浪离机场走路就两三分钟,对面一排长屋,住的是葛拉毕族(Kelabit)的村民,他们过去也是靠游猎为生。我们那次行程是和荒野保护协会沙捞越分会一起去,协会把那边的长屋租了一部分,希望通过生态旅行给当地的村子提供更多的生计,让他们不要再去打猎而转为生态旅行。

本南游猎民族的村民 赖芸/摄


游说当地的游猎民族,让他们认识到雨林的生态多样性及重要性,能够参与到保护里面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也并不容易。对于当地人,游猎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然随着包括有飞机这样建立跟外界的连接之后,或多或少对当地的村子在过去十几二十年的发展已经产生影响了。但通过生态旅行或外部介入如何去引导、探讨当地雨林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对当地的村民来说,如果有更多的出入让他们能够看到,满足他们简单、俭朴的生活,生态旅行也包括比如开发少部分地方来种植雨林咖啡,换取经济收入,他们能够认识到这片土地对他们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只是木头财政,或让雨林开发来换取经济发展,那么未来有开发商要买他们的土地、林子来用于雨林的开发,他们或许就会不答应。

村子里面当地人住的高脚屋。以前都是长屋连成一起的,现在也有一些村民分开,没有完全在长屋里面,而是建一些比较独栋的高脚屋来居住。 赖芸/摄


荒野保护协会沙捞越分会就希望能够透过生态旅行,让当地的猎人变成向导,带着旅行者去做雨林发现,探索雨林当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当地要看到非常丰富的物种,如猴子、红毛猩猩、婆罗洲侏儒象等丰富的哺乳类动物及各种鸟类本身并不容易。一来当地人打猎,二来雨林非常茂密。所以荒野保护协会沙捞越分会,也包括我们、荒野保护协会台湾的总会以及其他各地的保育机构,都在探讨如何透过生态旅行去帮到当地的村落,以至于他们能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热带雨林脚下的咖啡种植园。咖啡是当地村民的经济作物,也有一些外地的人会来这边种咖啡,环境非常好的。 赖芸/摄


荒野保护协会沙捞越分会在这方面有不少经验,也有成功案例。在沙捞越古晋那边有个伊班族的村子,这个村子的合作模式就相对发展得比较成熟,是伊班族跟沙捞越荒野保护协会以及当地的旅游公司合作开发,然后令到当地的村民能够放弃打猎去发展生态旅行的。


生态旅行都一样?当然......不是啦


图片:网络


在沙巴和沙捞越两个洲,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旅行来推动雨林保护。第一种非常典型,通过政府介入、基金会参与、旅游公司介入这样一种几方合作的形式,丹浓谷(Danum Valley)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丹浓谷是整个沙巴州雨林保育非常好的一个地方,也是非常纯粹的原始雨林。整个丹浓谷只有一个生态旅行酒店,和一个研究中心。酒店非常豪华,价格高昂,一晚需约2000-3000元人民币。这里的生态旅行本身主要是去雨林里看动物。一片方圆几十公里都是未被开发、未被破坏的雨林,它的生物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只有一个生态旅行酒店在里面接待,也就几十个房间,去的人也就很有限。也并没有进一步开发到遍地旅馆的趋势。

丹浓谷的原始雨林 赖芸/摄


这种高端的生态旅行,通常都需要提前一年或者大半年才能预定到足够的房间来开展生态旅行的活动。我们开展这种生态旅行活动,是一个团一个团去,每个团约二十人。这个规模对于当地的生态旅行酒店或者旅行社来讲,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团了。这也可以看出对于欧美国家的生态旅行方式来讲,往往都是散客,小团体的形式开展的生态旅行通常三五个人,七八个人已经很多了,没有大规模组团或者几十号人出去的。我们组织去沙巴或沙捞越的亲子活动,也是10个家庭20个人左右,不会太多人,一方面当地的接待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这样的生态旅行会比较深度,效果会比较好。


第二类是从消费水平来讲属于中等的一些生态旅行线路,比如山打根(Sandakan)或者京河(Kinabatangan Rive),环境也很不错,也较容易看到丰富的野生动物

神秘的角蛙 赖芸/摄


比如踏缤(Tabin),它本身是一个保护区,也开发旅游,有一些生态旅馆,接待能力有一定限度,它们是很典型的一方面通过生态旅行来推动当地雨林保育,另一方面又要跟开发商去制衡。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每次去踏缤,当地的经理都会跑来感谢我们来到这里支持他们可持续发展下去,如果没有游客去那里了,他们很快就会被说服,包括被政府给压力,生态旅店的老板也支持不下去,就可能要被开发用于油棕园。我们能看到在踏缤那个生态旅馆挨着保育区旁边,大片大片的油棕园已经在开发了。这也让我们感觉,无论是政府、基金会或者企业,他们在当地开展生态旅行的工作,都很清楚保育的重要性,能感受得到上上下下对于这样一种雨林保育都投入了很多的资源、精力和心血

通往踏缤保护区的检查站 赖芸/摄


还有一种我归类为民间的。就像我们看到的隆拉浪还有古晋那边的乌鲁艾这两个案例一样,就是源于荒野保护协会沙捞越分会透过民间的力量,纯民间自发的一种介入,去看到当地一些特别的雨林。它介于完全被政府纳入保护区的,本身又有很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的地方,又有一些机缘,当地村民愿意支持。当然除荒野保护协会外,也有很多其他在为当地的雨林保育、生态保护在做努力的民间行动者

长臂猿每天早早的就开始鸣唱,声音非常动听悦耳,十足的雨林歌手。 赖芸/摄



穿越热带雨林之后,是开始还是结束?



一趟婆罗洲雨林生态旅行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有些小朋友非常喜欢热带雨林,回来以后也在自己的学校做雨林推广,也希望介绍更多的小伙伴了解雨林是什么样的。


河口鳄,被我们惊醒之后,也许见我们人多势众,它只好默默的悄然离场,潜入水里。 赖芸/摄


之前有个台湾女生参加雨林计划,去了沙捞越伊班族村落乌鲁艾,那里面生活着一种叫做青鸾的雉鸡,英文叫Great Argus Pheasant,这种雉鸡非常漂亮,也是我们传统讲的凤凰。她当时帮忙沙捞越保护协会做雉鸡的研究。在参与这个计划的过程里,那个小女生开始觉得挺有趣,去了后发现Argus并不是那么容易看见的,她在伊班族家里住了约两个月,在Argus可能会去的地方搭了一个隐蔽的帐篷,每天去守着,希望能够看到这种雉鸡的求偶舞(雄性的青鸾会把一小片地方扫得非常干净,扫干净后它就在那里跳求偶舞吸引雌性雉鸡过来)。这个活动促使她对伊班族以及对那片雨林产生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回到台湾后,她就跟几个朋友就创建了一个叫“雨林之心”的网站,也开始了透过生态旅行,来帮助伊班族的村民建立连结,并开始逐渐对当地物种做一些物候记录,丰富那边的物种记录,让人们能够对那个环境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


婆罗洲侏儒象也是婆罗洲特有的野生动物 赖芸/摄



像朋友一样相遇,在爱你的心情里想要守护你



鸟兽虫木在做生态旅行的过程中,也常把保育的元素放进去,在整个雨林的探索活动中,只要有时间都会去安排一些保育的课程,让大家了解我们为什么来婆罗洲雨林,它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比如去京河的活动。京河是沙巴洲最长的一条河流,约500公里,野生动物非常丰富。据说是由于雨林被砍了以后,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影响,逐渐外逼至京河,他们就依附着金河两岸的雨林来谋生。


京河两岸郁郁葱葱的原始雨林 赖芸/摄


京河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原始雨林,有一些像长鼻猴,它们傍晚在河两岸的树上觅食时就容易看到它们,我们就会跟大家去介绍长鼻猴的一些生态习性、特征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去观察。这跟在动物园看猴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一方面在去野外探索时,你不知会看到什么东西,一些动物有时能看到,有时不能(但这样一些常见的物种基本每次都能看到);活动也不单纯让大家看到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大家透过自然观察逐渐去熟悉这些物种,了解它们的习性特征及在自然里面的故事(特别是要在雨林里面生存它们可能会有很多的竞争,很多的技能),引导参与者思考自己与雨林的关系


长鼻猴 赖芸/摄


京河能够看到非常多的物种,比如红毛猩猩,长鼻猴,猪尾猴,还有河口鳄,观察过程也很有趣。比如看飞鼯鼠。往往傍晚六点时就会有一些蝉开始叫。一叫它就像听到闹钟一样醒来了,醒来之后过一会儿它就会探出脑袋来看一看,然后腾腾腾地,就往树冠层跳,跳到最高的地方,接着刷一下就滑翔过去。我们带小朋友去看飞鼯鼠的家,去观察它,从它还没醒等到它出来,以及去觅食,以及第二天很早我们又出来等它觅食后从外面回来,这个过程让很多小朋友很兴奋,觉得飞鼯鼠非常神奇。有这样一种亲身经历,对他们来讲不只是认识这样一些物种,更重要就是能够去了解婆罗洲雨林这些物种的生存智慧。这很重要。

飞鼯鼠 赖芸/摄


红毛猩猩是婆罗洲的特有种,随着雨林的砍伐,他们的栖息地的消失,红毛猩猩也会灭绝。 赖芸/摄


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也是非常丰富的,里面有很多物种的故事、生态的故事。



在婆罗洲,砍热带雨林最多的,是华人......



那么多年跑去雨林,了解到有一个信息:在婆罗洲,砍热带雨林最多的是华人。大部分在当地进行雨林开发、砍木材的,就是华人。从一些数据也能看出来,中国在全球的木材贸易里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也从很多地方进口木材,印尼、马拉西亚这些国家是很主要的木材输出国。


从1997年开始,中国进口林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当年长江发大水,中国已经禁止砍伐长江上游的天然林,包括云南的天然林,也禁止砍伐了。而不能砍的同时,中国又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加工厂,在全世界如此多“Made in China”,这意味着中国要消耗非常多的自然资源,也包括木材,中国又不能砍本国剩下不多的一些林子了,那怎么办呢?向国外进口。缅甸、马来西亚、俄罗斯甚至非洲,都是向中国进口木材的非常重要的地区。这里面也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关系:中国现在要进口别国的木材了,而这些木材可能就是来自热带雨林


已经被砍完的雨林,再种上了油棕。一圈一圈的是油棕,一条一条的线是公路。木材公司在雨林里要开路,方便木材的运输。有些也会依靠当地的河流来把木头运出来。 赖芸/摄



被砍伐的热带雨林,“变成了”食用油、洗发露、化妆品?


在马来西亚坐飞机,特别是内陆飞机,起飞没多久,从飞机的窗舷望出去,就能看到大片大片已经被砍得差不多的热带雨林,被砍之后干嘛呢?砍完的雨林主要是用来种油棕,发展油棕园,提取棕榈油。雨林砍伐之后要烧,把不是那么粗的木头烧掉,烧掉后开荒开荒完后就种油棕。油棕就是这样大面积被种出来。

飞机上看到的砍伐后的雨林 赖芸/摄


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两个非常主要的砍伐雨林烧毁开荒后种植油棕的国家。这个一直也都会有些媒体在报导,我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2015年的10月,国庆节活动从深圳飞马拉西亚去古晋,当天还非常幸运,我们的飞机能够起飞也能够降落在古晋的机场,如果我们早两天来的话,这个机场是关闭的,原因就是印尼烧森林,当地遭受了18年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就是说印尼烧森林,风把那个灰霾都吹到马来西亚、新加坡了,因此当地的机场被迫关闭。在当地,油棕园是非常大面积的,甚至望不到边,在飞机上也能看到雨林深处有一些加工厂,就是油棕的加工厂。

飞机上拍到的在热带雨林的棕榈油加工厂,冒着白烟。旁边有很规则的土地就是都被开发为棕榈园种植油棕了。 赖芸/摄

 

油棕是一种热带的木本油料植物,它的果肉、果仁都含油非常丰富,有“世界油王”之称。通常它种三年就可以收获,它的寿命大概25年。每一公顷的油棕树大概可以产棕油4吨左右,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马来西亚就开始企业化种植油棕,加工成棕油了。目前棕油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类的食用植物油,马来西亚出口棕油的产量都占了50%左右。


这些油棕可以用来干嘛呢?油棕的产品,一个主要是食用油,或者食用调和油;棕榈的硬脂也可以用来做人造奶油、肥皂、沐浴露、洗发剂、护肤品、化妆品......我们生活里很多吃的用的都跟它有关系。据统计,大型超市里面每10件产品里面有4件都是含有棕榈油的。棕榈油在全球都那么重要,而马来西亚、印尼又都是全世界最主要出口棕油的国家。


在2007年,印尼就取代马来西亚成为最大的棕油生产国,2009年成为最大的出口国。马来西亚的油棕园也几乎遍布沙捞越洲、沙巴洲这些地方,以沙巴洲为最多。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目的地,排名第一的是中国。也就是说,中国是马来西亚棕油的最大进口国,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雨林破坏的帮凶。雨林跟我们是有关系的。

眼镜猴是夜行性动物,它们聪明机智,在夜间凭借声音来捕食昆虫 赖芸/摄



或许,可以来一场生态旅行


这样一种关系也让我认识到生态旅行的重要性,如果它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的话,那当地政府也好、民众也好、企业也好,才能够把生态旅行作为保护当地雨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这里面,我相信有很多东西能给我们启发,也有很多东西让我们看到这背后的经验,未来也可以用于国内。特别是,中国也有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如果我们也能够向马来西亚学习,把真正的生态旅行跟当地的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一个的个案,那么我相信,生态保护在当今,会有一些新的出路、新的发展。所以在这么多年的婆罗洲生态旅行活动,也让我们不断摸索,希望有更多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也能够去探索一些问题,看看如何去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