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三观,是由什么决定?

 龙叔文馆 2017-07-11

“谁在操控你的人生?”

你的三观,是由什么决定?

文:清蓝

1

看过蒋方舟和徐静蕾参加的一期《圆桌派》,蒋方舟说:如果一个人不爱阅读,那么他的三观便只好由身边的人来决定。

这句话引发了我的联想:

我们现在所秉承的三观,到底都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所相信的一切真理,做出的一切条件反射,一切不假思索的行动和选择,到底都来自于谁?被谁支配?

小的时候,父母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读个师范专科学校,然后在小城当个小学或中学老师,拿着不多不少的薪水,过着不咸不淡的生活,在合适的年龄嫁人,在合适的年龄生子,最后活成一个最从众的模样,他们希望我如此。

那时,他们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女孩子,不要想太多,读个专科就很不错了。

而我所处的环境,也在不停对我耳濡目染。

我想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我想要野心大一点,他们会说:想那么多干什么,混得过去就行了。

即使我内心很不以为然,并嗤之以鼻,但我却发现,在20岁之前,我的很多种行为,却在无意识中“遵循”着他们对我的“教导”。

我会常常自轻自贱,认为自己这么普通,不配拥有任何好的东西。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也会无意识地告诉自己:只要……就够了……

所以,我常常会“莫名其妙”放弃去选择好的那一个,而让自己去选择没那么好的那一个。

仿佛人生只要拥有基础配置,可以混口饭吃,那么一切就可以“将就”。

这实际上是一种极自卑,活得极低端的三观。

虽然我对这种三观从一开始就是不认同的,但是,我竟然还是被它浸染了!

因为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几乎无一不在不停地,无意识地,或多或少地,宣扬着这种三观。

直到后来随着眼界的开阔,阅读量的增加,环境的脱离,以及对人生经历的各种思考,我才真正看清曾支配着我的这种价值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倘若没有这之后的所有,那么我无疑会继续着我各种无意识的行为,一辈子都被那种三观所支配,浑浑噩噩,却从不知道原因几何!

2

一个人的三观,到底是被什么决定的?

被他的原生家庭,被他的成长环境,被他周围所有的人决定。

如果没有独立的阅读、观察和思考,那么,这个人的三观,就是这么被周围的人所轻易支配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一个人很可能一辈子都活在他人的支配下而不自知。

小孩子是没有自己的三观的,他的三观,就是他父母的三观。他的思维模式,就是他父母的思维模式。

因为小孩子的经历和知识都相当少,也还没有学会思考,他们只会无条件接受。

一个人原生家庭的三观,会很轻易地浸染到他生命最初的潜意识中。

如果你刻意去觉察一下我们大大小小的行为,从选择哪双袜子,到是去创业还是去做工薪阶层,实际上,都是被我们的潜意识所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里,父母本身就拥有着健康而宏大的三观,那么这个小孩在潜意识里很可能就是健康的,积极的,自信的,从而决定了他会习惯有相当积极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里,父母本身拥有着消极的,自卑的,狭隘的三观,那么这个小孩在潜意识里很可能也是自卑的,消极的,狭隘的,从而决定了他会有各种消极的行为。

我曾见过一个女博士,在发自内心感叹:学历那么高有什么用?还不是嫁不出去?

我也见过一个很不错的男生,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在一本正经地安慰自己:谁不是混着啊。

我还见过一个怀着孩子忧心忡忡的大学女教师,因为怀的不是男孩害怕婆婆不爽,而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去打掉……

我更见过一个老是遇见渣男的女生,每次她都狠不下心主动和对方分手,只有忍让,无限忍让,直到被对方狠心抛弃……

这些行为这些思想是被谁给支配的呢?

他们所思所为所想所做,真的是出自他们自身的本意吗?

我们其实一直在被潜意识给操纵。

而潜意识,又来自于我们从小生活的原生家庭,来自于我们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言,周围绵绵不断的价值观熏染。

我们就像一个个提线木偶,被它们操纵着人生,而毫无反抗之力?

3

大约每个人都想要出生在环境良好的原生家庭,想要一个豁达包容的成长环境,但现实却是,很多的家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而我们周围的那些人,也并不总是可爱善良的。

如果一个人不够幸运,从原生家庭里获得的垃圾远比珍宝多,那么,他是不是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这些负面影响?他由原生家庭继承而来的三观是不是就真的坚如磐石无可更改?

并非如此。

小孩子终究会长大。

当他渐渐长大,学会独自观察,学会独自思考,学会批判,学会阅读,学会接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会开拓自己的眼界,学会兼容并包,这时,他完全有可能逐渐将原来的三观给摒弃掉,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三观,掌控自己的人生。

怎样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潜意识的操控呢?

1、随时保持清醒的自我觉察力。

自我觉察,也就是自觉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我们可以在心里安置一双眼睛,随时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这双眼睛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它只是在冷静地观察,并负责将观察结果随时汇报给我们的意识。

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个行为是被原来的某种三观所操纵,我们就知道了这个行为是“不正常的”,“不合理”的。

这个警觉性可以使得我们同类行为的发生频率越来越低。

2、带有批判性的广泛的阅读。

唯一让我们可以摆脱周围环境“催眠”式浸染,让我们随时保持清醒的,就是阅读了。

受空间所限,我们周围的环境往往是很单调的,每天接触到的人也很可能是重复的。我们再会玩,也不可能每天都换一个地方,每天都能接触到截然不同的一群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中穿梭。我们周围的环境很可能几年,十几年都纹丝不变。

在单调的环境里人很容易被同化,被浸染。因此,我们必须阅读。

阅读可以教会我们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是开拓眼界最快捷也是最简便的方式了。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也就是打开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阅读的种类越是广泛,我们看过的世界也就越多,看问题的角度也就越丰富。

如果一个人不阅读,那他无疑就会被周围环境给“催眠”,而毫无自知。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才是打开眼界的正确方式。

如果光是阅读,光是接受,而不加以思考,那么一千本书就有一千个世界,你要听哪个世界的?

书不是拿来听从的,而是拿来思考的。

3、一旦固化,你就陷入被动。

有些人很顽固,在听到不同的意见的时候,总是想也不想就彻底否决了。

而让他们说出否决的理由,他们又说不出来,充其量只是:我听不惯,我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大家都说的是……

其实,他们之所以想也不想就否决,是因为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他们潜意识里从周围环境里延续来的三观。

当一直操纵着他们的三观遭到了冲击,他们会下意识地恐慌,因此,常常会态度激烈地进行否定。

然而,如果你只是单纯地坚信,而从来不去检视,不去思考,那你就是盲目的。

这样的人,很难从原来的三观中跳出来,哪怕它们带给了他很多的伤痛,很多的挫折,让他走了很多的弯路,他充其量也只是感叹一下,接着又继续心安理得被它们操纵。

然后一直无限循环。

要打破这种循环,就得学会不顽固。

一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往往会带来一段截然不同的思考。

想也不想就否决,那也就是在自断出路。

4、反思所有的人生经历。

你经历过的一切,都是你的财富。

但是,很多人却只是在经历,完了之后从不检视,也不反思。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经历再多,也不过是像被水溅湿了一下,干了之后就看不出一点痕迹。

就像《摔跤吧!爸爸》里面说,摔跤是要用脑子的。

如果你只顾着摔,而从不主动去想想为什么摔,怎样摔,那你所受的所有伤,对你来说意义也就仅仅是疼痛而已。

只有拨开伤痛的表皮,细细研究,你才能看到那些发光的东西。

反思才可以有所调整,才能知道更多。

在反思中,人才能不停成长。

人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开始拥有清醒的自我觉察能力。

然而,很多人依然活得浑浑噩噩,一辈子都被原生家庭及童年成长环境的人、事、物所操纵,拿自己的人生去践行着别人的三观,甚至陷入一种无限循环的杯具模式,却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要打破这种循环,首先你就得想想:到底是谁,在操控你的人生?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