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圣宗耶律隆绪对于辽国来说,就是一位让辽国国力达到最鼎盛的君主,他存在的价值,等同于清朝的乾隆皇帝,只不过乾隆皇帝是靠自己运筹帷幄,内修外攘最终让大清的国力,发展到了最顶峰。 而耶律隆绪十二岁继位,他自小便非常聪明,而且崇拜汉族文化,他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帝王,故此,学习李世民的治国方略,诗词文章,亦成为他每日必修的一课。 他在契丹萧太后的辅佐之下,不仅女真,西夏和高丽等国,都向其俯首称臣, 1005年,北宋在与辽作战中,接连失利,无奈之下,宋国只得和辽国签署了檀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十万两,可以说,耶律隆绪一时间真有臣服四海,天下为王的感觉。 1021年,根据《辽史》记载,发生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驰驿取石晋所上玉玺于中京”这句话如果翻译一下,就是耶律隆绪命手下,通过驿站,从辽中京将石晋所献上的传国玉玺取了过来! 耶律隆绪手里拿着传国玉玺,他还乘兴写了一首《传国玺诗》:一时制美宝,千载助兴王。中原既失鹿,此宝归北方。子孙宜慎守,世业当永昌。 我们暂且不论这首诗的质量如何,单单就是《传国玺诗》这四个字,就可以将人吓一跳,难道秦始皇御制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落到了耶律隆绪的手中了吗? 传国玉玺是宝中之宝,更是万宝之王,因为它的存在,早已经超出了宝贝的范围,它就是江山社稷的唯一象征,一个帝王,如果手里没有这枚传国玉玺,那么他就是伪皇帝;即使一个贩夫走卒、或者山贼草寇得到了这枚玉玺,他也敢说自己就是正统皇帝的象征。 关于传国玉玺成毁得失的探秘文章,网上简直就是一搜一大堆,为了将耶律隆绪手里的传国玉玺的来历搞清楚,小编准备用最少的字,说明一下传国玉玺是如何消失毁灭的。 这枚传国玉玺自秦朝一脉传下,到了936年,石敬瑭在契丹军的帮助下大败后唐军,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洛阳玄武楼自焚身亡,从此这件宝贝就绝迹人间了。 可是石敬瑭当上了契丹的儿皇帝后,他就觉得没有一个玉玺不过瘾,便暗中命人照着传说中的玉玺刻了一个“赝品”,石敬瑭死后,他的养子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来,辽晋开战,后晋被辽国所灭,这枚伪玉玺就落在了契丹人的手中。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契丹以所献传国宝追琢非工,又不与前史相应,疑其非真,以诏书诘帝,使献真者。 这几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辽太宗查阅了一下资料,认为石重贵献出的玉玺雕工粗糙,与历史上记载的玉玺形状不符合,便追问石重贵,令他献出真正的玉玺。 石重贵说道:“传国玉玺和李从珂一起被焚,这个天下人皆知,您觉得我有可能私藏玉玺吗?” 辽太宗是个明白人,传国玉玺被焚,已经不能复生,再逼着石重贵要玉玺,那就是耍流氓了。可是随着辽国国力的增加,地盘的加大,周围国家的宾服,耶律隆绪当万国之主的心思膨胀,为了显示大辽是受命于天的皇权正统,他就借助那枚存于辽中京的“伪玉玺”搞了一次事。 耶律隆绪手拿假玉玺,向世人宣告,老子也是有玉玺的人了,你们谁敢不服——什么,你说玉玺是假的,那你来辽国皇宫鉴定来啊,我这杀人的刀子已经磨得风快,敢来的哼哼!…… 耶律隆绪说手里的玉玺是真的,真的没人敢说那枚玉玺是假的。1038年,辽国举行科举考试,试题的题目就是《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 辽国第一代皇帝耶律阿保机在马背上开国,靠手中的弯刀赢得了江山,他的后代学习汉族的治国文化,这是好事,可是耶律隆绪没有分清汉族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竟将自欺欺人的“受命于天”的迷信学得精熟,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开创精神,却被他给逐渐丢弃了。 这也是辽国的国力在耶律隆绪手中发展到了顶点,随后开始走向衰败的一个很为重要的原因!……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历史解密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