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少之物多矣,寿山石为何能够长盛?

 同古堂 2017-07-11





所有的文化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否则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1.png


一、印石篆刻文化主要载体——唯一性



不可否认,寿山石最早进入文人视野,盖因其柔而易攻,便于奏刀,而治印几乎成为彼时所有文人文房养心之雅事。而当治印升华为篆刻艺术,成为文人抒情胸臆之情怀寄托,寿山石作为其主要载体,承受了不可复制文化之重。


2.jpg


二、名家文化主要载体——历史性


此后,寿山石作为文房雅器,经由东门、西门两个流派数百年传承发扬,各类雕刻技法日臻完美,名家御工频出,传世佳作不断。此类大雅之物,传承有序,兼具得天独厚之自然情趣,文人墨客岂不百般推崇,他类诸石自然望尘莫及。


3.png


三、印石审美文化主要载体——观赏性


寿山石相较于其他石种,姿色绝佳,毋庸置疑。荔枝的冰清玉洁、芙蓉的雍容华贵、旗降的朴实厚重、田黄的帝王之气……百余种佳品,不胜枚举。所有印石,没有一个石种在色泽、质地上能够与寿山石一较高下。


4.png


四、印石传承文化主要载体——完整性


女蜗补天遗留人间的美石,荡人心脾。寿山石石种有系统的命名,每个石种背后的传说都如此凄美动人。没有一个他山之石能够类似于寿山石将石种划分的如此细致有序。其依产地分三坑——山坑、水坑、田坑,又据矿脉走势、质色等细分诸系,看似繁复,实则颇有讲究。


5.jpg


五、印石佛教文化主要载体——人文性


一切所有缘人,皆摄在四缘,以是四缘,万物得生。寿山石不乏仙佛创作题材,诸佛神态各异,或笑或嗔,或喜或怒,于其中,或可观人世百态,以期荡涤心尘,得悟佛性禅心。寿山石与佛之缘,绝不仅于此,寺坪石、和尚洞、无头佛、尼姑楼等石种命名,由此窥一斑而知全豹。


6.png


六、印石宫廷文化主要载体——传统性


宫廷文化向为传统文化缩影。田黄石作为“石帝”,因其入帝王梦境而尊贵,成为皇室贵胄、王侯将相的囊中宠物。末代皇帝溥仪与田黄三联章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乾隆鸳锦九读田黄章逸事,也是耳熟能详。流落民间的恭亲王田黄龙凤对章,更是让多少豪商巨贾垂涎欲滴,不能自已。


7.jpg


七、印石资源文化主要载体——稀缺性


寿山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经数百年开采,多数石种矿脉已然枯竭,即使有小部分矿脉仍有出产,然而质地佳者寥寥无几。政府为保护资源,甚至规定永不挖掘田黄原产地“最后两亩地”,希望为子孙后代留下仅剩的一点自然财富,令人唏嘘不已。更遑论那些唯流有传说,不见其真实面目的石种了。


8.jpg


所有的文化并非一蹴而就,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沉淀。


天下俊肖、稀少之物多矣,为何寿山石能够历经数百载长盛不衰,就是因其独特的文化赋予,这也是其有别于他山之石真正的生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