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清河晏再现 镇海五水共治践行三年综述(下)

 昵称QAb6ICvc 2017-07-11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一个手指头力量有限,紧握起五个手指头就是一个拳头。”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三年来,我区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做到抓其他“四水”与治污水齐行、城乡协调并进,“五水”整体联动,岸上岸下标本兼治,实现全流域综合治理与全社会治理。

经过整治后的蛟川街道柴家港河。

  严防智守防洪水

  “受地形、河水倒灌与台风‘菲特’短时强降雨‘三重’影响,2013年,涝水积聚在基地田里近一周时间,蔬菜都遭了殃。”九龙湖镇科奥农业基地负责人李柳生回忆往事。与科奥农业基地一样,九龙湖镇汶溪、长宏、杜夹岙等片区的大片农田也出现严重积水情况,且短时间内无法排出,给当地农户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损失。

  时隔不到一年,在区农业局和九龙湖镇的共同努力下,作为我区2014年政府实事工程的九龙湖低洼地防洪排涝应急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新建的围堰、排涝泵站与水沟闸门等设施的共同配合,在汶溪、长石、杜夹岙等地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围圩片区,有近14000亩农田直接受益。这让当地农户喜笑颜开。

  “现在出现短时强降雨,可以用水泵排出,蔬菜基本不受影响。”李柳生指着基地边上的排涝泵站说。眼见防洪排涝效益有突出表现,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九龙湖低洼地改造提升工程于2016年初开工建设,并于主汛期来临之前建成投用,又有近2000余亩农田纳入围圩范围并从中受益。

  “三年来,水库维修加固以及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是我区治水强基工作中另外两项重要举措。”据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九龙湖镇汶溪村境内的三圣殿水库,是一座具有防洪和灌溉功能的小型水库,总库容达700万立方米。因运行时间较长,经安全鉴定,该水库需要维修加固。

  “三圣殿水库加固维修工程主要包括套井回填处理坝体漏水点、更换原输水隧洞闸门和启闭机等项目内容,已于2014年底完工并重新投入使用。经维修加固后,该工程重新发挥了水库所具有的防汛、调洪功效,成功经受住近两年来的汛期考验。”区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蛟川街道王家门前河,是我区黑臭问题河因河道生态修复获得新生的典型代表。除了打捞垃圾、清淤等常规河道治理手段外,提高河水流动性与生态护坡等措施也被采用。因打通与中大河、后沙河的互联互通渠道,之前是断头河的王家门前河水体流动性增强。“水体自净功能强化之时,该区域周边河道的防洪能力也得以提升。”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年间,全区生态修复的河道逾55公里。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遍布全区的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最大限度保持了河流自然形态和自然属性,同时推广应用生态工程和生物技术,保持与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九龙湖(十字路水库)。

  保质保量保供水

  今年7月,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全市日平均供水量持续上升,我区相关情况也同频共振。正在全区供水压力严峻之际,大件码头加压泵站应急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建成通水。

  始建于1992年的大件码头供水加压泵站位于大运路与甬江岸堤交叉口,占地120平方米。“原由两台老式电机泵和两条直径800毫米的供水管组成,主要承担招宝山街道和蛟川街道的供水任务,日供水能力达到2万吨。”据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因已运行20余年,该站设备设施逐步老化,故障率高,管网设施水平落后。

  随着城区用水量大幅提升,该站已逐渐无法满足区域供水需求。在供水高峰期,该站甚至可能导致城区出现停水或大面积降压供水现象,存在较大供水安全隐患。“为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大件码头加压泵站应急改造提升工程被列为区‘五水共治’项目。”区“五水共治”相关负责人说。投资约600万元的该工程,占地480平方米,由市自来水总公司镇海供水分公司负责实施,日加压供水能力可达4万吨。

  让群众有水喝,一直是我区“五水共治”的核心目标之一。因地理位置,我区处于被称为“供水绕城高速”的宁波城市供水环网末梢。在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逐一破解难题。随着市供水环网北延与西延,2015年1月1日,九龙湖镇和贵驷片区正式并网供水,全区得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

  水通了,提升供水质量成为下一个目标。“自2015年8月起,镇海供水分公司逐步更换九龙湖镇旧主干管,淘汰38公里旧主干管,新增45千米新管网,至当年11月基本完成更换。”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此举为的是实现全区近15万户群众全部喝上优质水,共享“同网同质同优”的供水服务目标。2015年11月下旬,奔腾逾百公里的宁海白溪水库优质水,从九龙湖镇九龙湖村村民沈国华家中的水龙头里流淌而出,标志着我区全域大网优质水实现全覆盖。

  “保供水,重点推进开源、引调、提升等三类工程建设,保障供水之源,提升供水质量。”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来,通过生态引水调水项目,我区已累计从姚江调水6000万立方米。同时,原澥浦水厂进水管通往石化区2.3公里管网已建成,碧海水厂澥浦老厂区改造提升工程也已完工。

新泓口强排泵站。

  想方设法排涝水

  总投资1亿元的新泓口强排泵站,由4台单机功率为480千瓦、单机排涝流量每秒10立方米的水泵组成。该泵站是我区目前最大的外海强排泵站,让我区初步实现了由候潮排水向全天候、全时段排水的转变。“通俗地说,4台机组全部启动,50秒内就可抽干一个标准游泳池内的水。”区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2014年夏天,经过6个多月时间的紧张施工,全市5个应急排涝泵站之一的镇海东排南线工程新泓口强排泵站,率先通过试运行条件验收。在这背后,是各参加单位、各相关部门众志成城,一心为民的集中表现。

  现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舟山连岛大桥沿线海天路至新泓口强排泵站段是条绿色通道。以前,这里违章建筑扎堆。2013年的“菲特”台风过后,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需求更为迫切。若不拆除该区块分属25家单位的12万平方米违法建筑,作为全市“治水强基”建设重点项目的新泓口强排泵站工程就不具备建设条件。

  由石化区管委会、城管、围垦等多家单位组成的拆迁小组工作人员,持续上门做工作。“为了排涝水,不怕得罪人。”据石化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强拆该区域非章建筑两次之后,终于实现全拆除。

  借助新泓口强排泵站工程、澥浦大闸外移工程、涨鑑碶闸泵工程和澥浦闸站工程建设,我区加快从候潮排涝向全时段排涝转型。2016年“莫兰蒂”“马勒卡”双台风期间,通过清水浦、涨鑑碶、澥浦、新泓口四个外海排涝闸及新泓口强排泵站全负荷运行排水,全区累计向外海排水近5000万立方米。

  通过建设全区域排涝设施,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聚焦全天候应急保障,我区防洪排涝能力全面提升。截至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姚江东排镇海段南北支线整治工程已全线通水,沿线河面宽度由原来的20米拓宽到40至80米;总投资17.8亿元的镇海东排南线工程(除骆驼老城段外),已基本完工,新的排涝格局已初步形成。

农业节水智能化喷滴灌。

  千方百计抓节水

  有句老话说,要想富裕,一得靠多挣钱,二得靠省支出。话糙理不糙的这老话,同样适用说明我区节约使用水资源的意义所在。我区水资源总量富足,但水资源使用依然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如何治愈水资源使用的结构性短缺病症?节水是良方。

  近日,市商务委公布了市级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名单,庄市街道繁荣瓜果蔬菜基地荣列其中。眼下,该基地每日有花菜、包心菜、萝卜等十余吨蔬菜供应市场。这些都离不开该基地260余亩的大棚全面应用了智能化灌溉系统。

  “该系统在高效节肥节水之时,也可减少人力成本30%以上。”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说。坐在办公室里,通过该系统就能知晓与调节大棚里的温湿度。只要轻点鼠标,该系统就能自动进行肥水灌溉。三年来,通过农业节水工程,我区已完成1500亩的农业节水面积。

  招宝山街道皇家御都小区入住人口逾千人,可因居民主动从身边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2015年人均月用水量只需3.02立方米。因地处中大河旁,该小区便利用中大河河水作为绿化、冲洗路面用水,小区内设有的喷泉等景观装置也采用河水。

  2015年7月至今年6月,港务新村南区小区居民人均月用水量则只有2.39立方米。该小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老小区,以前住户卫生间未采用节水功能的坐便器,经后期配件更换及坐便器更新,目前节水器具普及已达100%。

  “自省级节水型小区创建以来,招宝山街道皇家御都小区与港务新村南区的节水氛围悄然形成。”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16个省级节水型小区,并已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

  “雨水年总收集量可达3万立方米。”浙江泰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益天说。泰阳建设是蛟川石塘下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古塘丽景四期)的施工单位。古塘丽景四期共有14栋房屋顶上建有屋顶集雨设施,收集的雨水顺着管道来到深埋地底的雨水净化设施。现在,这些本来未被合理利用的雨水,经净化处理后,已被用作绿化、防道路扬尘等非生活用水。

  镇海年降雨量丰沛,我区也盯准了屋顶节水,雨水收集与再利用即是其中重要一环。古塘丽景四期并非孤例,区实验小学的10栋房屋顶上也装有集雨设施,经处理的雨水用于浇花与冲厕等方面。放眼全区,共有107处完成屋顶集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