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车让道救护车”,规则涵养素质

 指间飞歌 2017-07-11

“千车让道救护车”,规则涵养素质

文明也好,素质也罢,都是规则导向的。有bug或无力的规则跟“没素质”之间,往往就是并蒂花。

“素质”是很多人喜欢挂在口头的词。说到素质时,许多人大概有鲁迅批国民性的幻觉,“国人素质低”是万金油式批判的落点。批评所援引的“他山之石”,就包括德国上千辆车为急救车让道的背景资料。这两天,一段视频也在网上热传。7月7日下午,有位深圳市民在东莞发病被送往深圳救治。当急救车行驶至特别拥堵的南海大道玉泉路至深南立交附近路段时,数百辆车在听到警笛后主动避让,为急救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急救车仅3分钟就穿过那段最堵路段,顺利就医。

这无疑是则暖心新闻。警笛拉响,车辆步调一致地选择避让,注意,不是几辆几十辆,而是几百辆集体让道。背后的“给救护车让道”共识和“为生命让路”意识,难能可贵。

在网上,有人将这称作“中国式礼让救护车”,感慨“原来不是国外才有这样的规则意识”,还有人表示对那些让道司机肃然起敬。这听上去是“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歌咏嗟叹之”,还夹杂些本土情愫乃至民族化情结,但未尝不能理解:置于现实语境中,数百辆车一齐给救护车让道,真挺让人震撼的。跟前些年我们时常耳闻的“因生命通道被堵,受伤者在急救车中死亡”相比,这更是熨帖人心。

就像我们说某某影视剧中演员演技集体在线一样,套用“素质论”中的说法,这次深圳“千车让道救护车”事件中,司机们的素质可谓集体在线。这样的“集体在线”,支撑起了寓于颇具气势的让道景象中的“汽车文明”。

之前我们见多了“老人跌倒不敢扶”场景,也动辄受到“女子被撞后无人扶遭二次碾轧身亡”等惨剧的冲击,“是守规则者不上街,还是不守规则者不上网”的讨论也由之衍生。而深圳那些司机们的素质在线,显然不是“键盘侠”般的止于线上,而是付诸了切实行动的。但“素质”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先赋的或自带的,而是涵养出来的。考虑到某些背景,“千车让道救护车”发生在深圳,或许不是偶然:2014年6月,深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对“120”网络100多台一线救护车安装行车记录仪,启动“无忧避让”救护车系统,对避让救护车而产生的违章记录进行筛除,让深圳车主免除避让救护车而违规行驶被罚的担忧。对超过设定时间不避让的,人工甄别后扣3分。这其实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涵养”公共素质。

近年来,也有不少城市为“避让救护车”的既有规定注入了刚性。像北京明确拒不避让或阻碍执行急救任务的救护车通行将予以行政处罚;南京规定不避让救护车可能记入信用记录等。但就目前看,在将“如何在拥堵道路上给救护车、消防车让道”写入驾考课程,交通安全法明确“左车向左,右车向右”的协作停靠具体方法等方面,中国还有不小的“师德国美国长技以补漏”的空间。文明也好,素质也罢,都是规则导向的。有bug或无力的规则跟“没素质”之间,往往就是并蒂花。这是深圳“千车让道救护车”启示录的精髓,也是我们在赞叹那些司机外应涨的“姿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