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边谈艺】华拓:自古山水蕴大师

 风影墨客 2017-07-11

? 华拓丨夏山耸翠园


金陵画派是产生大师的摇篮。自东晋南北朝肇始有顾恺之、张僧繇等;南唐有董源、巨然;由唐而降,明清有石涛、石溪、龚贤,近现代则大师群星灿烂,宛若苍穹中耀眼的光芒,徐悲鸿、傅抱石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巨擘,他们的风姿影响了一个时代。特别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金陵画坛,对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新金陵画派开创期的大家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的“时代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的创作理念,为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实践,奠筑了艺术精神创作的思想内涵。他们对金陵画派的影响起到了青磬红鱼、薪火相传的重要作用。在此,我想对新金陵画派发展期的山水画大师华拓先生的艺术精神,谈三点认识:


一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开拓精神


华拓山水的整体创作风格,是属在“金陵画派”传统基础上的开拓创新。倘若我们把他近年来的山水画创作艺术纳入到民族文化精神的大背景中去衡量和比照,就会发现,我们不论是从六朝人“传神论”的美学观来审视,还是用齐梁时大理论家谢赫的“六法论”的美学思想来比照,皆能洞察到华拓近年来的山水画创作已达到了“入乎其内”,而又能“出乎其外”的新境界。当然,我们在讨论华拓作品的审美性时更因该把握它的时代性与规律性。华拓山水画中所表现的艺术美,是由他所存在的社会时空观的价值理念所决定的。因其时代社会生存的作用,他的审美创作的旨意必然是从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的互相作用中转化而来的。


华拓池塘倩影



二是在意境表现中的创新精神


华拓在中国画“转型期”的创作中,以其沉着率意的整合性,卓立于当代的金陵画坛。他作品中最具艺术魅力和生命力的,就是对秋景的绘画中充满着“春意”的深邃境界。他把人性与物性整合在“美的意象”中,而其人格精神潜隐此中。当然,这种“意象”的内在精神作为自己理念的特殊关照,在青绿山水间其意趣常被无声释放出来。他的这一行式于石涛上人的“运情摹景”的思维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从思维模式上来说,即是主、客观的统一吧。


华拓松泉绕人家


为了表达画中的意境,华拓采用了多种艺术形式,有些技法已成为他创作的定式。如“大胆泼彩”,然后“勾、染收拾”,这是他解决整体与局部、笔墨与气势的“套路”。这一姿态的形式,一来解决了整体布局的气势问题,二来解决了局部画面的效果问题。这样的方法可达到远观气势、近看笔墨的作用。其实,形式与内容的生成皆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与精神社会的客观再现。在华拓的创作理念中,一直都隐含着“新金陵画派”的“时代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创作原则。


华拓湖畔图


三是东方意蕴中的“书卷”精神


观华拓的画有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书卷气”是文人画中的最高品格,也是艺术家人生修养的最高形式,是学者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人格精神。一位画家的作品能被人读出“书卷气”来那是不容易的。因为“书卷气”是造不出来的,它是人生历练的整合,表现出的是:人品、学识、胸襟、游历、士气等。关于这点,我们可从华拓的《太平湖中》、《归庄图》、《秋艳》、《太行犁耕图》等作品中读得。应该说,这些作品都是他的“心声”,从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思想内涵,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儒、道、释”精神的理解与体悟。儒家入世的理性人生观,道家出世的清静无为观,及释家禅宗内悟的净虚超脱观。


华拓熏风图


多年来,华拓在振兴新金陵画派“发展期”山水画的工作中是功不可没的。近代书画大师“草圣”林散之老人在看到华拓作品后,曾欣慰地写下:“华拓山水,亚明之后又一人。”2002年元月,一个隆冬的上午,我去探望久病卧床的当代艺术大师亚明先生,我们就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趋势和金陵画坛的传承关系多有探讨。当时我以顽皮的口吻问亚明:“亚老,现在您是‘金陵画派’的掌门人,您之后孰能接班?”亚老哑然,少顷,他指着我的采访簿,深情地说:“余之后,惟华拓大弟有其实力,胜任尔。”这也许是亚老对“金陵画派”最后的“论道”之言。这是中肯的,也是殷切的。


华拓高秋图


 但不论怎么说, 以亚老多年来对传统艺术的积淀、人生的历练和在画坛崇高的声望,他的话,印证了那句“有德者必有言”的名言。 我们相信,以华拓的真诚、睿智、实力和他的创新理念,一定能把江苏的山水画创作带上一个新的高峰。(文/石延平)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