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太实在的人吗?“实在”这个词比喻人们心地善良,说白了是人光明正大,淳朴踏实。但就是这样的人,遇到小人与伪君子时,容易吃亏上当受骗,说好听点是“被忽悠”,其实就是被人坑。 历来成功的人,都是善于玩心眼的。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道理都懂,千百年来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曹操肯定算是其中一个。 年轻时候的曹操想做个实在人,他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按照与皇帝接近而亲的关系,二十岁被举荐为“孝廉”,成为洛阳北部尉,负责治安。 曹操一到任,就把官署修缮一新,新造五色大棒,每张大门旁边各挂十来根,贴上大字“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几个月后,皇帝宠信宦官蹇硕的叔叔,仗着侄子权势公然违反禁令,曹操立刻把这家伙用五色大棒打死。结果曹操命都快保不住,如不是他养父曹腾也是皇帝宠信的宦官。但即便这样,他也被打发去做了有职没权的闲官。 实在人当不成,让只有20岁的曹操看透了汉朝末期官场的腐败昏庸,他开始为自己谋出路。 意识到自己的外部处境,自谋出路,是有心眼的第一个表现! 曹操开始养兵,屯兵,用兵,等待机会。 没过几年董卓进京废汉少帝立汉献帝,拿住小皇帝发号施令,曹操终于等到机会。他用“诛暴乱,朝天子,佐王室”的名义,讨伐董卓,袁术,吕布,迎汉献帝。 随后曹操举“尊汉”名义,讨伐逆贼袁绍、灭掉刘表,驱孙权,定关中,击败刘备。自始至终,曹操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旗帜举得高高的。 他心里太清楚拿住“汉献帝”等于拿住天下百姓人心,可以“师出有名”,对于百姓而言,他曹操是正统,受皇帝号令,其他人都是逆贼。所以他始终在说“我曹某绝无篡汉之心”,我是一心一意维护汉室王朝。 孙权上表请求他做皇帝,曹操坚决不干,他知道孙权在挖坑埋他,他们就想找机会做乱,联合朝中维护汉室的大臣里应外合灭了自己。 清楚这一厉害关系,隐忍不发,是曹操有心眼的第二表现。 然而曹操胜利,光靠一个“汉献帝”是没用的,打仗和治国都需要人才。他懂得自己不是袁绍,只是太监养子,没有袁绍“四世三公”的浑厚背景,怎么办?宽宏大量与给予厚利。 宛城(河南省南阳市)张绣向曹操投降,兵不血刃就胜利,曹操高兴坏了,强纳张绣的婶婶(张济之妻)为妾。张绣感到侮辱,用谋士贾翎的计谋,突然反叛,把曹操打败,杀死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猛将典韦(曹操最贴心的亲兵队长)。 曹操并不责怪他人,还对部将说,“我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我下回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宽宏大量,懂得检讨自己的错误,几年后曹操势力势力日渐庞大,张绣又来投降。 曹操不仅不怪罪,还亲亲热热拉他手,为他设宴洗尘,封扬武将军,列侯爵,并让自己儿子曹均娶张绣女儿为妻,极尽笼络。 懂得自己正用人才,给名给利,是有心眼的第三个表现。
汉献帝时他办案得罪权贵,懂得了不能在这个朝廷有作为,那就隐忍不发,暗自积蓄力量; 没有强大背景,他想做点事情,就得“狐假虎威”,扯虎皮拉大旗,借着皇帝名义号令天下; 不够号令的资格,他想做点事情,就的给人得到手的好处与宽宏大量的感情笼络,让人才听他的话都愿意到他手下干事。 那怎么玩心眼呢?按照成功人士的说法,心眼就是懂得借势,比的是谁能忍,谁能借得到势。在没有实力斗不过时,不要硬碰硬,而是隐忍不发,这一点司马懿和刘邦都是此中高手。但是要比谁能找准机会,借到势,曹操称第二,没人敢第一。 轻心寄语: 隐忍后找准的机会,在于抬高别人,让敌人麻痹,在敌人出乎意料的时刻出手,方能制服敌人,取得胜利。《孙子兵法》中“胜敌益强”,打胜敌人是为自己强大,收编敌人资源为自己所用。当敌人强大自己弱小,或者势力在敌人一方时,千万要低调隐忍,不能硬碰硬,避免损失。 等待时机,找到对手弱点,强大自己实力,在自己实力达到一定境界,有时候不用斗就能让对方屈服,即便要斗,也如同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这就是成功智慧中:做人一定要有心眼,才能干成大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