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岳麓山【游记】

 mrb8 2017-07-11


岳麓山雄峙县城之东,人文景观和自然美景交相辉映,是陇中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是古城临洮最亮丽的一处名胜古迹,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岳麓山因宋代在山上修建东岳庙而得名,山上亭台楼阁遍布,花草林木繁茂。2003年,经国家旅游局审查,岳麓山被确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岳麓山岗下,相传有玉泉。流来波影动,涌出月光圆。水面蟾晖满,溪头桂魄鲜。听是常倚树,石蹬泻涓涓。读清代临洮诗人魏椿《洮阳八景·玉泉涌月》一诗,更是让人对岳麓秀色浮想联翩、神往不已。
岳麓山山门巍然矗立在古柳浓荫之中,翘角飞檐、画栋碧瓦、宏伟壮观。进入公园,迎面山脚下,玲珑的假山、古树修竹、小桥飞瀑,引人入胜。水池里碧波荡漾,一组神鹿雕塑展蹄腾飞,栩栩如生。拾级而上、一溪清流榭前过,满贯假山胜蓬莱,洮惠渠清波微漾,山光云彩倒映水中,数10间长廊顺洮惠渠岸而建,坐在廊下,即可饱览倒映水中的青山绿树,也可品味镌刻在长廊周围的匾额楹联,于小憩之间享受自然美景、感受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过惠桥,向山上攀登,十步一楼、五步一阁,风雅亭、优龙阁、畅怀亭、悬亭、一览厅等颇具特色的建筑飞檐流丹、画廊回阁掩映在绿树花草之中,晨钟暮鼓、鸟语花香。再往上行,山回路转,曲径通幽,超然书院便坐落在半山之中。

超然书院建在超然台上,是贬官临洮的一代名臣杨继盛为兴办临洮教育而建,现经维修,面貌焕然一新。他在书院讲学时所写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激励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至今脍灸人口。还有刻于清代德宗光绪年间的杨继盛手书的赏心况有樽前客,忍负春风寂寞还对联碑石至今保存完好。清代临洮籍诗人吴镇在《重修超然书院碑》中说:东去狄道城,二里许为岳麓山,山之麓有台,三面壁立,而其上如砥,登之则临川百里了如指掌,洮水萦洄在足下,故谓之超然台。为纪念杨继盛、邹应龙、张万纪等同严嵩进行无畏斗争的仁人志士,临洮人民在书院内建了杨公愍公祠双忠祠,至今还传诵着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千古名句。而今这里绿树蓬蓬,芳草绵绵,花香四溢,姹紫嫣红的花草百卉簇拥着高耸的文峰塔,把超然书院装点得格外宁静、美丽。

离超然书院不远,有一座巍峨挺拨的砖石建筑,掩映在梧桐树下之浓荫中,其上镌刻凤台二字,相传是老子飞升之处,缘有凤来仪而得名。至今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老子提笔点太极的优美传说。如今在凤台之上,巍然屹立着一座高达数十米的老子飞升阁,整座建筑气势磅礴,里面供奉着一尊3米高的老子汉白玉石雕像,供人们瞻仰、凭吊。

在盘山石碑的高处,甘南农民起义纪念碑高耸云天。1943年,不屈强权、敢于向暴政挑战的临洮优秀儿女及相邻各县的汉、回、藏各族人民在王仲甲、肋巴佛、毛克让等人的率领下,聚10万之众,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甘南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甘肃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正处在抗日战争困难时期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促进了甘肃人民的觉醒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推动了革命的深入发展。虽然起义惨遭国民党镇压,但临洮儿女向往和平、追求自由的精神将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与之相邻的是鲜花簇拥的烈士陵园,是开展爱国教育的基地。

南面山坡上与之相呼应的是为纪念1949年临洮儿女踊跃参军、进疆戎边的戎疆亭1949年临洮解放后,1500多名临洮有志儿女追随王震将军进疆战斗,为解放新疆建设新疆立下了不朽功勋。

岳麓之巅,是巍然高矗的姜维墩,如今加固维修一新。它是三国时姜维修筑的作战指挥台,后人称之姜维墩。据史料记载,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大将军姜维九伐中原多次与魏军激战于洮水之滨。姜维立于墩上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立于姜维墩上,遥想当年战马嘶鸣,英雄悲壮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

在岳麓山巅举目远眺,但见南屏黛色碧如玉,一脉洮水流入川,新兴的临洮城高楼林立,田野碧翠,春潮滚滚,不禁使人感慨今昔变化之大,更添无限豪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