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巍山和大理两个茶马重镇之间,沿S224省道到大仓镇,路边已竖起一块很大的旅游景点标识牌,上面写着一个诱人的名字:啄木郎。新胜村啄木郎目前还未通班车。出大仓镇向东去往啄木郎,出镇时有点周折,在一车宽度的民居中间穿梭。之后,顺一条窄窄的水泥路,翻过两个垭口后的终点就是东山顶上的啄木郎,全程18公里,约1小时左右车程。
对很多摄影人来说,啄木郎传统的婚礼仪式有着无可取代的魔力,喜庆的盛装惊艳四射。在平淡的日子里,仍然可以感受她的魅力。啄木郎的彝族妇女,用对比强烈的东方色彩,一针一线绣出花团锦簇,令世界惊艳。
有人说她是南诏宫廷服饰遗风,因为当地彝族称自己是腊罗拔、米舍巴,即蒙舍诏的后人。历史上段王爷与蒙古铁蹄的战争是不打自降,甚至给忽必烈出谋划策,攻打自杞国,因此不必跑进深山。元朝廷瓦解36部,策略沿用至明、清两代,之后彝族左氏土官政权统治巍山长达514年之久。啄木郎东山彝族的出现至少在元代以后。至于啄木郎为何如此艳丽,还是让它成为不难解释的历史之谜吧。
啄木郎在地理上离大仓古镇直线距离不超过10公里,步行约半天的路程,地貌无险可守。它特殊之处是位于巍山坝子和弥渡坝子北部中间的山脊上,是大理通往弥渡最近的茶马古道。通过这条捷径,不必绕道巍山或祥云,走翻倍的路程。有很多资料介绍在啄木郎语言不通,但不难发现,啄木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双语村寨。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然可以用汉语沟通,且这一历史相当悠久。
除了盛装的惊艳,啄木郎的打歌也有着独特的风韵。当地人称踏歌,彝语称“阿克”。每逢婚丧嫁娶、竖房乔迁、寿庆喜宴、朝山庙会,总少不了一场热闹无比的打歌。







啄木郎不仅对打歌、绣花、服装津津乐道,对民居的完美最求也使人眼亮。土掌房的墙面更多与云南白族民居壁画类同,但大部分土掌房的转角画有砖块图案。山中交通不便使砖瓦建筑材料稀少,土掌房的简陋不代表啄木郎缺少美好愿望。
村中的狗很快能分辨出谁是外来的,样子彪悍。不时有几只窜出来,防不胜防。跑的话,就该遭殃了。好在村民好客,一顿臭骂,都灰溜溜的闪开。

土垒的拱形门上有石头垒砌的拼花几何图案。与有丰富造型的砖瓦门头相比,是张扬的朴素。与鲜艳的服饰相比,啄木郎民居在相反的表现形式上做到极致。






茶马古道上的铃声过后,传来了汉族麻将的声音。

年轻的媳妇脱下了艳丽的彝装,她们更向往城市美好的生活,不知啄木郎的艳丽还能保持多久。

村长夫人,给她拍照时一直说身上穿的不是最漂亮的······


经济条件的改善,新建的民宅有了精致的木雕,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



一户人家的小女孩,看见镜头忙关门。不时开半扇门,露出头,探看有没离开。

从啄木郎下山,远处山凹中一片小平原,就是南诏的发祥地——巍山坝子。

啄木郎在两个表现形式相反的端点上所呈现美感,令人惊叹。
远眺西北,积雪的苍山上白云飘过。五个多世纪前,一队马帮正为啄木郎的色彩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