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反复复晕厥,她却宁死不愿植入起搏器?!

 博览众长123 2017-07-11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植入起搏器后对生活有哪些影响?真的会变成“机器人”吗?借此机会,聊一聊对起搏器的这些“致命”的偏见!


作者|何金山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最近一条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反复晕厥,但患者却拒绝植入起搏器的新闻在医疗圈广泛传播,故事发生在上海瑞金医院。


张女士今年39岁,既往10余年“心脏病史”,反复意识丧失多次,医生告知其患者“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起搏器治疗,患者未重视。


7月3日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探视病重的丈夫期间,突发意识丧失,当时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立即行心肺复苏,经持续心肺复苏、前后除颤8次后,患者意识恢复。


心电图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予患者气管插管、临时起搏器植入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在谈及进一步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患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患者虽然气管插管不能说话,但是却写字表示“拒绝起搏器植入”。


为什么患者在明确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出现晕厥,继发室颤,前后除颤8次才“猝死生还”如此严重症状的情况下,却坚决排斥起搏器的有效治疗呢?


追问之下张女士表示起搏器植入后自己会成为一个“机器人”,乘车、旅行、购物,甚至打电话等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因而不愿植入起搏器治疗。张女士是不幸的,因为她得了严重疾病,起搏器可以治疗但却因自己的偏见差点送了性命,张女士也是幸运的,因而她及时得到了医务人员的救治获得了再次选择的机会。


接下来,我们就着张女士事件的契机,聊一聊对起搏器的这些可能“致命”的偏见!


一、什么时候需要植入起搏器?


简单来说起搏器解决的是心率慢的问题的,起搏器英文名字为Pacemaker,直译过来就是节律制造者,是调节心脏节律的,这里我们用的是调节而不是控制,因为现在的起搏器设计的都很智能,它就像一个好朋友一样放在我们的体内,当心率慢需要它的帮助时,它便出来工作,当不需要它工作的时候,它会安静休息,不会出来捣乱。


正常心脏的节律起源自窦房结,也叫作窦性心律,在此也科普下,心电图上的窦性心律是正常心律,不是疾病,窦性心律产生规律的P波,传导至房室结,再传导到心室,在上述传导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心动过缓,可能需要起搏器的帮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窦房结功能障碍,一类为房室传导阻滞。


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可表现为:窦房结工作效率慢——严重窦缓,窦房结罢工——窦停,窦房结无效工作——窦房传导阻滞等,窦房结调节障碍——变时功能不良,


如上述窦缓、窦停、窦房传导阻滞、变时功能不良等,伴有相应的症状,如乏力、气短、活动耐量减低或晕厥等,均需要考虑起搏器植入,这时起搏器植入主要是为了改善症状。


另一大类起搏器植入原因为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窦房结的指令被拦截在了房室结,不能传导至心室,心室得不到指令不工作,可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严重者如张女士,会合并晕厥,停搏时间长后可导致心肌缺血等,继发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患者猝死。此时也需起搏器植入,来治疗房室传导阻滞,避免晕厥,缓解症状,同时避免继发于停搏后的恶性心律失常,降低猝死风险。


结合张女士,明确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了晕厥,心脏停搏后又继发了室颤,无论从缓解症状,还是降低猝死风险的角度考虑,起搏器都是必须植入的。


二、是否所有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需要植入起搏器?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正如张女士,最初植入的是临时起搏器,而不是永久起搏器,我们需要评估患者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否有可逆的原因,比如高钾血症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这些有明确诱因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常在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此时植入临时起搏器帮助患者度过这段等待的时间即可。


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无明确可逆原因,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如新闻中的张女士,相信在院内已充分评估缺血、电解质异常等继发性原因,才进行了永久起搏器植入。


三、起搏器是一个很大的机器吗?植入过程是不是很复杂?需要开胸吗?


相信这是不少有起搏器植入指证,却对起搏器充满恐惧的原因。随着技术的进步,起搏器体积越来越小,寿命越来越长,新一代的起搏器大小和手表的表盘相当(图1),植入后可使用8-10年。


当前起搏器植入主要通过静脉穿刺进行,是一个介入和微创的手术,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分别植入右心房和右心室电极,然后将起搏器置于锁骨下区域皮下、胸大肌表面(图2),锁骨下区域会遗留4-5cm手术瘢痕,皮肤会有轻微隆起,整个手术耗时1小时左右,手术过程中采用的是局部浸润麻醉,患者知晓整个手术过程,甚至可以在植入过程中和手术医生对话。


仅在特殊情况下,如静脉穿刺困难、先天或感染等原因导致入路静脉闭塞或特殊情况下需要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才需要开胸植入起搏器,否则均可通过静脉穿刺的方法植入。

图1:当前起搏器大小和手表表盘大小相当


图2: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右心房和右心室电极,起搏器置于左侧锁骨下区域皮下


四、植入起搏器后对生活有哪些影响?真的会变成“机器人”吗?


确实,起搏器植入后对生活会发生一定的影响,术后局部伤口需沙袋压迫4-6小时,避免起搏器囊袋内出血,增加后续感染风险。手术后最初的几周内,患者需避免植入侧上肢剧烈活动或提重物,其余日常活动是可以进行的。


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日常旅行、外出、乘车、购物都是可以正常进行的,患者需随身携带起搏器信息卡,这样在机场安检时出示后可顺利通过安检,以免起搏器金属外壳引起检测器报警。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可快速通过超市、车站的探测器,起搏器工作状态是不受影响的。


植入起搏器后患者也可正常接打电话,只需避免将手机长时间放置于起搏器上面。很多人会担心植入起搏器后MRI检查的问题,当前已研发出抗MRI起搏器,植入带有这种特殊功能的起搏器,是可以耐受1.5T磁场强度以内的MRI检查的。


因而,植入起搏器后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更不会因此变成“机器人”,拿张女士为例,和起搏器带来的获益相比,起搏器带来的些许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五、该患者植入普通的起搏器就够了吗?


这里面我们注意到,张女士不但明确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还反复发生了室颤,前后除颤8次才恢复意识,因而,是否需要为患者植入带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及ICD呢?因为患者不但要解决心率慢的问题,也有预防猝死!


的确,对于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预防需要应用ICD,但针对于张女士,其每次发病的过程都是这样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晕厥、室颤,其室颤具有明确的诱因,就是心脏停搏,因而起搏器在这里可谓一箭双雕,解决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也解决了心脏停搏,也就没有了室颤,直接打破了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张女士当前只需要植入普通起搏器即可,无需植入ICD。


学习和普及基础的医疗知识很重要,莫要让谣言和偏见成了死神的帮凶,成了挽救生命的拦路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