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经济发展

 mrb8 2017-07-11

经济发展

近年来,围绕“打造特色经济强县”的总体目标,全县上下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2013年,全县播种各类农作物127.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93.25万亩,经济作物33.94万亩,其它作物0.71万亩。粮食作物中小麦15.59万亩,玉米20.33万亩,马铃薯55.09万亩,豆类1.8万亩,其它作物0.44万亩。经济作物中蔬菜21.53万亩,中药材10.05万亩,油料2.31万亩,其它0.05万亩。粮食总产量22.62万吨,比上年增加0.52万吨,增幅2.3%。全县累计完成农业增加值9.27亿元,较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32元,较上年增长1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全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农产品区域骨干市场13家,原产地市场35个,各类农民产销合作经济组织437个。农业局下属10个站(办)室,分别为:农技中心、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园艺站、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种子管理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中央农广校临洮县分校、农情信息站、良种繁殖场。全县农业系统共有职工470人,其中局机关68人,农技中心51人,良种场26人,乡镇农技、农经、能源站325人。

一是马铃薯产业。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左右,2013年总产量达到77.1万吨,总产值6.56亿元,农民人均从中收入803元。全县建成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年均调运良种1.8万吨,建成原种繁育基地3900亩,一级种繁育基地4.5万亩,二级种繁育基地10万亩。2013年建成马铃薯贮藏窖678座,全县马铃薯贮藏窖累计达到11.84座(眼),贮藏能力达到41.64万吨。现有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13家,其中万吨以上的有3家,年设计加工能力达到14万吨。共培育各类马铃薯运销企业、运销户5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2013年全县外销马铃薯4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

二是蔬菜产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左右,其中正茬12万亩,复种9万亩。日光温室蔬菜0.68万亩,塑料大棚蔬菜3.2万亩。2013年总产量达到76.32万吨,总产值9.0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收入741元。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万亩。全县胡萝卜、百合、韭菜、葱蒜四大品牌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全县建成了玉井朱家坪,洮阳王家咀、边家湾,衙下张家寺等5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园区11个;建成洮阳南园村大白菜,八里铺白茨湾塑料大棚西红柿,新添梁家无公害甘蓝等5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10个。先后兴建康家崖、崖湾、南苑、水泉等13个大中蔬菜产地批发市场,扶持县内骨干市场建成1000吨以上恒温气调库9个、储藏保鲜能力达6.8万吨。建成恒德源、洮水帝、丰源等蔬菜加工、产销企业5家,全县成立各类蔬菜产销合作经济组织100多个。累计认定蔬菜无公害产地13个,面积达6万多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3个,绿色产品3个,认证地理标志2个。申报注册“貂蝉”、“洮鑫”、“农佳味”等蔬菜品牌6个。

三是中药材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其中:党参6.4万亩,当归0.8万亩,黄芪1.5万亩,甘草0.2万亩,柴胡0.9万亩,其它中药材0.2万亩。2013年总产量达到2.1万吨,总产值8.5亿元,农民人均从中收入697元。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在连湾、窑店、康家集等乡镇建立育苗基地3950亩。全县有甘肃众友药业制药有限公司、临洮县瑞康中药饮片厂、华安制药公司、临洮县医药公司、临洮县金鑫药材加工厂、窑店镇中药材交易市场等药材购销加工企业(个体、联营)40多家,年加工量4500吨以上,实现产值1350万元以上。产品远销陕、甘、宁、青、四川、广州、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全县7个中药材协会,300多户贩运户,40多家加工企业及众友药业的中药材年贮藏量在5000吨以上,中药材年交易量1475万公斤以上,甘肃众友药业制药有限公司、临洮县瑞康中药饮片厂和华安制药3家公司取得了GMP认证证书。

四是农技推广。2013年全县共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黑地膜覆盖马铃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等农业技术推广项目30项,在18个乡镇推广旱作农业32.28万亩,完成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3.6万亩。共建设农业示范点(区)54个,示范总面积达到24.4万亩。引进马铃薯青薯168、青薯9号、心里美、乌9,玉米大丰1号、正德305、隆玉602,中药材半夏、金银花等新品种53个。共开展农业新技术试验86项(次)。共完成调运检疫30批次,检疫鲜活农产品306吨,调运检疫率达100%。

五是农村能源建设。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在18个乡镇的适宜村建成农村户用沼气2万多座,建成村级沼气服务网点100个,建成大型沼气工程1处。累计推广太阳灶1.2万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0台,推广建设高效节能架空炕200铺,推广节柴炉20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04盏,惠及农户1.22万户。农业环境保护方面,全县累计为6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申请到位补助资金149万元,扶持企业扩建厂房、购置设备及回收废旧农膜等,提高回收废旧农膜的积极性,2013年争取到临洮县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1370.5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全县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2%以上,对于保护耕地及实现临洮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尾菜处理利用方面,先后申请省级补助资金61万元,在5个蔬菜种植乡镇建成尾菜收集池63个,堆沤池7个,固定尾菜拉运车5辆。

六是农村经营管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方面,2013年全县共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5325万元,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359万元;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70万元,购置各类补贴农机具8514台,受益农户6099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面,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437个,其中蔬菜种植类84个、马铃薯种植类52个、中药材种植类17个、花木种植类63个、养殖类177个、农机服务类16个、购销服务类10个、其它18个。培育发展家庭农场46家,其中种植业25家,养殖业20家,农产品加工1家。其中罗耀刚、韩立刚等部分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完成注册。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全县成立乡级流转服务站18个,成立村级流转服务点323个。截止2013年全县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7.12万亩其中:转包8.28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8.3%;转让0.1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0.9%;互换2.0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1.99%;出租6.1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5.99%;股份合作0.17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0.99%;其他形式0.3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82%。

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2009年,争取到总投资400万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站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站及实验室520多平米,安装到位各种大小仪器103多台套,建成11个乡镇检测室、2个市场检测点、1个区域检测点,配备检测仪器303台(套)。目前,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正常开展,每年组织检测农产品样品1000个以上,合格率达到99%以上。

近年来,临洮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和“工业强县”战略,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关键,立足本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扩充工业经济总量,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13年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5.3亿元,同比增长18.7%;工业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产品销售额26.1亿元,同比增长27.3%;完成增加值7.01亿元,同比增长2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7.43%、用水量降低率为6.5%。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提升承载功能,着力加快园区发展步伐。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临洮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的“分水岭”和“里程碑”,论证规划了以“一区四园”为总体布局的临洮经济开发区:即以临洮经济开发区为统揽,下设洮阳高新技术产业园、中铺工业园、王家大庄物流园和康家崖农副产品集散加工园4个子园区,规划总面积1789公顷。其中:洮阳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总面积66.39公顷,主要发展生物制药、文化开发、旅游度假及高新技术产业;中铺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259.19公顷,主要发展建筑建材、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化工塑胶、商贸物流产业;王家大庄物流园规划总面积212公顷,主要发展医药、汽车销售、五金家电等物流配送、小商品仓储、批发等现代物流产业;康家崖农副产品集散加工园规划总面积251.49公顷,主要发展马铃薯、蔬菜、牛奶等农副产品加工、批发交易等产业。截止2013年底,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2亿元,基本实现了水、电、路、通讯、场地“四通一平”。先后引进入驻企业57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建成投产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2013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53亿元、增加值5.71亿元、税金5853万元。

(二)立足扩大工业总量,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经济的根本举措,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以优化软环境为关键,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严格实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招商引资引荐奖励制及终身服务制,努力营造“来了,就是临洮人”的良好投资创业氛围。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制定了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给四大班子领导和各乡镇及重点单位全部分解下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有力地夯实了招商引资工作基础。2013年,全县共签约引进招金贵金属冶炼、东化新材料等项目29项,签约资金69.8亿元,到位资金32.1亿元,资金到位率达46%,位列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第一名。另外,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制定了《临洮县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2013年,全县引进实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0个,到位资金6.97亿元,全面完成了市上下达的工作任务。

(三)立足主导优势产业,着力加强工业项目建设。以培育壮大有色金属加工、建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水电开发及中医药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大优势产业改造整合力度,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主导产业整体竞争力。2013年,全县共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3个,建成22个,完成投资20.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总数达到23家。建筑建材方面:以水泥、板材、钢结构、砌块等为主要产品,规划实施禾丰钢结构、宏源万达钢结构等建筑建材项目12个。其中,三易水泥、顾地塑胶、苯日钦牡、安居新科建材、恒通管材、银锋不锈钢、达文节能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2013年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9.7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5.3%。农畜产品加工方面:规划实施薯界公司5万吨变性淀粉、洮大公司5万吨饲料加工、华商清真牛羊肉储备、恒德源大田蔬菜精深加工、康源乳业20万吨生鲜乳制品加工等项目10个,建成投产7个。2013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7.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6.2%。有色金属冶炼方面:规划实施了5万吨电解铝产能置换项目和招金贵金属冶炼项目,已分别完成投资3.9亿元和4.4亿元,基本具备生产条件,计划于5月份投产运行。2013年铝冶炼产业实现产值5.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水电产业方面:依托丰富的洮河水资源,建成各类水电站16座、在建2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9.2万千瓦。2013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8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0.2%。装备制造方面:紧抓国家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加大对洮河拖拉机制造公司、宏丰机械公司等装备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2013年,全县装备制造业累计生产各类农机机械1.2万多台(套),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4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1%。另外,引进实施新能源利用、塑料回收等企业3家,2013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2%。中医药产业方面:积极发展以地产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中药材精深加,引进建设众友药业、华安制药、瑞康中药饮片等中药材加工、购销、制药龙头企业6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中药材生产体系。另外,全县有药材购销加工企业5家,个体购销加工户38家,年加工量4500吨以上,实现产值1350万元以上。

(四)立足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加大服务支持力度。一是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完善了《临洮县关于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工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意见》和《临洮县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意见》,重点细化了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制订了《鼓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的意见》,鼓励政府采购、项目建设及上下游工业企业优先使用本地工业产品。二是大力争取项目支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扶持资金。2013年,累计为企业上报各类项目33个,申报企业技术中心(薯界淀粉公司),甘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顾地塑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铺工业园)各1个,争取到位各类扶持资金1404万元。三是切实加强人才支持。整合就业再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阳光工程”资金,通过订单委培方式,为县内企业培训产业工人600多人,聘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集中培训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2600多人次。同时,积极推行企业特派员工作,从乡镇选拔优秀年轻干部38人,作为特派员进驻企业,帮助支持企业发展。四是持续加快信息化进程。2013年申报实施信息化项目5个,临洮经济开发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和吉运公交公司公交车远程实时视频网络监控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积极帮助三易水泥、顾地塑胶等企业建立网站,指导开展电子考勤、电子结算等业务,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招商引资进展情况

2015年以来,临洮县通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压缩项目审批流程、优化园区招商平台等举措,新签约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1个,签约资金25.75亿元,较去年同期31.5亿元下降18.3%;新项目到位资金2.29亿元,较去年同期2.74 亿元下降16.5%;实施续建项目20个,到位资金 5.53 亿元,较去年同期4.1 亿元增长34.9%;新建和续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7.82亿元,较去年同期6.84亿元增长14.3%;实施省外项目21个,到位资金5.67亿元,较去年同期4.92亿元增长15.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招引项目结构不尽合理、质量不高。从新引进项目结构来看,工业加工类项目占比小,高科技、上规模的工业项目更少,项目的经济拉动效应不明显。二是因项目政策约束力加大,项目生成动力明显不足。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之项目手续办理、用地指标、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政策约束力增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不乐观,投资趋于保守。三是园区建设扶持力度不够大,承接能力较弱。我县中铺工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还不完善,对项目的承载力、吸引力不强,尚未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千方百计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一要调方向,突出招商重点。今后,要将招引重点从建筑建材初级加工型项目为主转向“技术型、知识型、资本型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围绕“一区三园”平台,着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一是围绕马铃薯、畜草、蔬菜、中医药等特色产业升级招商,重点依托康家崖农副产品集散加工园,积极引进一批食品加工、现代制药、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和集散加工项目,加快发展农产品运营、仓储、保鲜等产业。二是围绕中铺工业园现有工业基础招商,重点引进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和物流仓储项目,加快引进一批关联配套项目,努力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扩大产业群。三是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招商,依托沿洮文化产业带和大王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大力引进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项目,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二要转方式,完善招商举措。抢抓各项利好机遇,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举措,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抓好常规招商。充分利用节会招商,积极组团参加兰洽会等经贸洽谈会及全国性重大节会,努力提高项目签约率;推进全民招商,发挥协会、商会的桥梁作用,动员临洮籍在外创业人员回乡投资,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都成为招商引资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二是坚持以商招商。充分利用商人信商、商家互的特点,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引导优势企业有计划、有目标地对点招商、合作经营,特别要紧盯东中部梯度转移产业和兰州“出城入园”产业,下决心盯住大企业、大集团,主动上门对接,努力实现新突破。三是着力优化环境。认真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对历年未落地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分类梳理提出处理意见;全面清理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措施,严格执行省市政策,进一步精简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征用、招标投标等审批手续,全方位帮助解决项目审批、建设和经营中的困难,切实营造“来了,就是临洮人”的良好投资环境。

三要抓前期,提高招引实效。一是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结合县情实际,下功夫编制、论证、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建立科学、准确、实用的招商引资项目库,实现招商项目的滚动储备、动态管理。二是认真做好项目前期。扎实做好招商准备工作,认真分析项目投资效益,高水平包装项目,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特别是对投资10亿元的白俄罗斯明斯克拖拉机厂、6亿元的众合新型建材生产、5.45亿元的太石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要切实盯牢看紧,加大对接力度,争取在第21届兰洽会上成功签约并及早落地建设。三是加快落地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加强新续建项目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困难,确保按期完成年度建设计划。

以培育壮大有色金属加工、建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水电开发及中医药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大优势产业改造整合力度,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主导产业整体竞争力。2013年,全县共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3个,建成22个,完成投资20.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总数达到23家。建筑建材方面:以水泥、板材、钢结构、砌块等为主要产品,规划实施禾丰钢结构、宏源万达钢结构等建筑建材项目12个。其中,三易水泥、顾地塑胶、苯日钦牡、安居新科建材、恒通管材、银锋不锈钢、达文节能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2013年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9.7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5.3%。农畜产品加工方面:规划实施薯界公司5万吨变性淀粉、洮大公司5万吨饲料加工、华商清真牛羊肉储备、恒德源大田蔬菜精深加工、康源乳业20万吨生鲜乳制品加工等项目10个,建成投产7个。2013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7.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6.2%。有色金属冶炼方面:规划实施了5万吨电解铝产能置换项目和招金贵金属冶炼项目,已分别完成投资3.9亿元和4.4亿元,基本具备生产条件,计划于5月份投产运行。2013年铝冶炼产业实现产值5.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水电产业方面:依托丰富的洮河水资源,建成各类水电站16座、在建2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9.2万千瓦。2013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8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0.2%。装备制造方面:紧抓国家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加大对洮河拖拉机制造公司、宏丰机械公司等装备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2013年,全县装备制造业累计生产各类农机机械1.2万多台(套),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4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1%。另外,引进实施新能源利用、塑料回收等企业3家,2013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2%。中医药产业方面:积极发展以地产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中药材精深加,引进建设众友药业、华安制药、瑞康中药饮片等中药材加工、购销、制药龙头企业6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中药材生产体系。另外,全县有药材购销加工企业5家,个体购销加工户38家,年加工量4500吨以上,实现产值1350万元以上。

一、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累计执行情况

2015年以来,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2084万元,占收入预算的31.6%,较均衡进度慢10.1个百分点,短收7083万元,比上年同期20186万元增长9.4%,增收1898万元。大口径收入分级次情况是:上划中央收入完成6247万元,占预算的41.6%,比上年同期5478万元增长14%,增收769万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4113万元,占预算的45.8%,比上年同期2980万元增长38%,增收1133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723万元,占预算的25.5%,比上年同期11729万元下降0.04%,减收5万元。分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部门完成5421万元,占预算的43.4%,比上年同期4792万元增长13.1%,增收629万元;地税部门完成13797万元,占预算的33.7%,比上年同期12679万元增长8.8%,增收1118万元;财政部门完成2866万元,占预算的17.4%,比上年同期2715万元增长5.5%,增收151万元。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12666万元,占变动预算212374万元的53.1%,较平均进度快11.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90680万元增支21986万元,增长24.3%。

(二)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981万元,占预算的10.3%,比上年同期13722万元下降63.7%,减收8741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108万元,占预算的18.4%,比上年同期16856万元下降63.8%,少支10748万元。

二、预算执行需关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从预算执行情况看,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和财政收入呈现中低速增长新常态的影响下,确保完成全年收支预期目标形势依然严峻,促进经济“稳增长”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财政收支执行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更胜于往年。一是收入增幅回落趋势难以改变。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国家财政政策已开始转型,未来将不再一味追求财政收入的高增长,而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调控的作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相适应,预计未来几年我县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将是常态。二是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导致收支矛盾压力凸显。随着经济发展深度调整以及全面落实“营改增”、资源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调控政策措施,我县财政收入增速趋缓,确保实现上半年预期目标任务的难度很大。但同时,保障“1236”扶贫攻坚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点领域支出需要,提高城乡低保、企业养老保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公车改革等刚性支出因素只增不减,收支矛盾日益凸显,财政预算执行面临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应积极应对新常态,主动把握新机遇,用足用好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有力条件和积极因素,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确保上半年任务“双过半”。

(一)攻坚克难,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坚持完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两个税务部门衔接力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推进“营改增”改革扩面,全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扩大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等各项政策落实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积极发挥财政组织协调作用,继续强化税源监测和征管措施,准确把握收入增长面临的复杂因素,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性,明确目标任务,抓大不放小,主体税种和地方中小税种齐抓共管,大力培植财源税源,夯实财源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同时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为增收亮点,在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转让处置收入征管基础上,拓宽有偿使用的范围和领域,挖掘增收潜力;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为征收重点,督促相关部门加大执收执罚力度,确保稳定增收。

(二)有保有压,切实加快支出进度。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执行“三公经费”预算,确保“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大力压缩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一般性财政支出,千方百计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事关民生发展,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上来,全面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政支出质量。二是牢固树立依法理财、为民理财的责任意识,针对预算缺口较大的实际,要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顺序,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杜绝预算以外的追加项目,管好用好各类财政资金。同时,要根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支出预算管理的要求,积极调度资金,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压缩一般性开支和建设性支出,确保年度收支平衡。

(三)锐意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各项规定要求,建机制、强管理、抓实效,统筹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绩效预算评价、跨年度预算平衡、三年滚动财政规划、专项资金整合以及政府债务管理等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财政监督以及信息公开管理质量和水平,通过深化改革破难题、解困境、激活力、增动力,推进财政管理全面提质增效。同时全面核查清理各类存量资金,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把闲置、沉淀的存量资金形成实际支出,用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增加财政支出的实际规模,并通过杠杆效应带动社会投资和消费,达到与扩大赤字同样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