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高血压低血压常识,太全了

 rwm1110 2017-07-11
血压

下面这些有关血压的常识得知道,尤其家里有高血压、低血压患者的小伙伴,为了亲人的健康,快快学起来! 


血压


血压(BP):


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收缩压(SBP):


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DBP):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 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


高血压的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


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如:肾炎、恶性肿瘤等。



高血压的易患因素


①正常高值血压人群(120-139mmHg 和/或 80-89mmHg);

②超重和肥胖;

③高盐饮食;

④酗酒;

⑤长期精神紧张;

⑥缺乏体力活动;

⑦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⑧家族史。


高血压的症状:


①头晕:


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


②头痛:


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③烦躁、心悸、失眠:


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


⑤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


⑥出血:


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


高血压的危害:


①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害因素,增加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②高血压影响心(心肌梗死、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高血压影响脑(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④高血压影响肾脏(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


⑤高血压影响血管(外周血管疾病);


⑥高血压影响眼睛(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


(1)减少钠盐摄入:


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每日钠盐摄入量小于6g。低盐饮食对10%以上高血压病人有效。


(2)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


(3)戒烟: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4)限制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5)体育运动:


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


(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


精神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A型性格(一种以敌意、好胜和妒忌心理及时间紧迫感为特征的性格)、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等。



低血压


低血压,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的分类:


①生理性低血压: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常见于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而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也常见。


②体质性低血压:


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备、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症状更为明显。


③直立性低血压:


从卧位、蹲位改变到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颈脊部疼痛等。


多种疾病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或其他情况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④继发性低血压:


多因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外伤、烧伤、感染、过敏等引起。


也可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慢性营养不良和血液透析等。


餐后低血压:餐后发生的低血压。


⑤排尿性低血压:


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后2-3分钟恢复正常。多因膀胱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夜半老人起夜)


⑥药物性低血压:


老年因病服用降压药如甲基多巴,胍乙啶、优降宁、安定类、氯丙秦嗪、奋乃静,双氢克尿噻、速尿,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也可引起低血压。



低血压的易患因素:


遗传、体质瘦弱、贫血等。


低血压的症状:


①疲乏、无力:


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疲劳过度所致。


②头痛、头晕:


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


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


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血压低致脑灌注不足有关。


③心前区隐痛或不适:


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尤其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这种情况不仅见于低血压病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于血压过低本身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④神经功能障碍:


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⑤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类物质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


⑥其他:


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低血压的危害:


专业陪诊陪护服务平台贴心小护温馨提醒,低血压易造成身体组织器官缺氧缺血;低血压患者在体位改变时易出现晕眩。


低血压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


①建议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②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烟酰胺(维生素PP)等。


③贫血者,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及造血原料的食物,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④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⑤适当多饮水,增加血容量。


⑥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⑦忌食生冷及寒凉、破气食物,如菠菜、萝卜、芹菜、冷饮等。


⑧不要吃玉米、芹菜等类降血压食物。


(2)体育锻炼:


适当参加运动,如太极拳、气功、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