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装打板教程23分享图解合体连身袖原型纸样造型原理和纸样制图

 高州佬 2017-07-11

  1   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比较

连身袖的肩部塑型的方式与装袖有着本质的区别。深入了解他们塑型的方式与差别并将合体装袖的造型方式运用于合体的连身袖造型中是连身袖造型原理的关键,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8

1.1  袖窿部位造型方式的比较
(1) 装袖结构的袖子与袖窿分离而单独进行裁剪,再进行缝合。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一些余量,当手臂抬起和下落时,这些余量像褶裥一样折叠在肩部和腋下,以适应手臂活动所需要的长度变化。
在装袖结构中,有着袖片的“袖山高”与衣片“袖窿”两个因素共同塑造肩部造型及其转折关系。袖子纸样的袖山高,随着腋窝位置的上下设定、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等要素的不同而变化。绱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袖山高的增减是在袖肥线的上下进行,由于袖长没有变化,所以绱袖角度大的时候袖下会变长,袖子更加便于活动。这是装袖结构在处理袖子合体外观与活动机能性之矛盾的特性。装袖结构在塑造合体的造型时,袖山高取值便会增大,衣身袖窿开深位置提高,接近人体腋下部位,衣身与袖子的肥度减小,肩点立体程度增强,整体呈合体内收状。 此时虽然服装松量不大,但袖下长度的增加,也可保证手臂的运动自如。 这种调和外部廓型与运动机能两者关系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体现出装袖结构本身的合理性。

上万G服装视频服装教程微信公众号服装打板技术 fzdbjs  微信754093490 电话15071232918(2)连身袖结构袖子与衣片连裁,既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窿结构,这就成为连身袖结构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成为影响连身袖合体问题的主要因素。
连身袖结构中,前、后片的纸样分别从肩部到手臂构成构成完整的一片,没有袖窿,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就不可能有袖山和袖窿的契合关系,衣身肩线与袖中线的相交角度几乎成为影响服装肩部造型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减小肩线与袖中线的夹角,使之趋近人体肩部角度时,肩部有可能呈现出合体状态的造型。但此时袖下线的长度会大大减小,使得手臂的活动机能性减弱。如何借鉴装袖的造型原理,处理合体连身袖的外观造型与活动机能性之间的关系是本论文的中心和难点。
如何既要使袖子有较好的合体性又要在腋下有足够的余量?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袖角度,使肩部造型圆顺、合体(合体的连身袖款式中,在肩端点处需要有一个转角,以适应肩胛骨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袖外缝的长度)。然后在腋下通过加入插角的办法加长被减短的袖内缝长度,以使腋下部分得以放松,确保手臂的运动自如。因此,设计各种形式的腋下插角是合体连身袖纸样设计中的必要环节。插角不仅增加了腋下缝的长度,而且还减少了腋点上部的张力,使连身袖达到普通装袖那样的适体性。
1.2肩头部位造型方式的比较
装袖肩部结构通过加入吃缝量形成肩头部位的复曲面,而在连身袖结构中,前、后片的纸样分别从肩部到手臂构成构成完整的一片,没有袖窿,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就不能像装袖结构那样在袖山线中加入吃缝量去塑造肩部的造型,肩部造型是通过前肩缝与后肩缝相连的袖中缝的曲线造型,用较平面造型的方法塑造的。在从装袖原型向连身袖原型转变时,必需去掉袖山线中的吃缝量,通过在肩部作省,沿肩缝向袖片方向修剪纸样形成省道,以省道代替吃缝量塑造肩部的复曲面。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弧线上从肩部到上臂所构成的复曲面的平滑度。
2   合体连身袖原型原理解析
首先参考文化女子大学的测量项目、测量方法、和相关的测量数据,根据已有的文化式合体原型的制图方法,用平面裁剪的方式制作合体的装袖服装原型。
将制作的合体的装袖服装原型衣片和袖片,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合并成合体连身袖原型。这一步是合体的连身袖原型生成的原理部分,也是关键步骤。连身袖结构在处理肩部造型与袖窿结构采用了独特的方式,看上去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完全不同。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便可以清楚看到,连身袖结构在处理肩部造型与袖窿结构时,采用了装袖结构中惯用的转省原理。
我们将装袖原型的前、后身片的肩线对准肩端点合并,再将袖山点与肩端点重合,使肩线和袖中线成为一条直线,可以看出,装袖结构中袖窿弧线和袖山弧线缝合后的接缝线的功能,实际上是围绕肩端点作省的处理。以塑造肩部造型和腋下的转折(如图1)。

上万G服装视频服装教程微信公众号服装打板技术 fzdbjs  微信754093490 电话15071232918 
 
如果我们将袖窿线和袖山线的省量转移到肩线,便可以明白连身袖结构的造型原理。将身片中的对位点G1、Q1和袖片上的对位点G2、Q2对合,以对位点为核心,旋转袖片,使得原来具有省的作用的袖窿线与袖山线接近重合,这时,如图,可以看出前后袖片分离而形成一个张角,这就是肩端点的省缝转移。也就是说,以肩端点为核心,将装袖袖窿弧线和袖山弧线形成的袖窿省转移成肩袖省(如图2)。由于断缝的造型效果比省缝更好,视觉上也更美观,因此将省缝转变成断缝,肩袖线相连形成肩袖缝。这是连身袖结构处理肩部造型与袖窿结构的造  
型原理。采用这种原理,便可以利用合体的装袖原型,直接生成合体的连身袖原型。
3  合体的连身袖原型制图
将合体的装袖衣身原型和袖片原型作为母板,进行连身袖原型制板试验。
(1)确定袖中缝,并分割袖片。将合体装袖的袖片,以偏袖线为分割线分为前片 和后片(图3)。
 
 
(2)袖中线的倾斜度的确定(按照装袖原型的绱袖角度,旋转袖片,确定袖中线的倾斜度)。
分别旋转前、后袖片,达到原型袖的绱袖角度[1],前袖片袖角度为26°,后袖片袖角度为28.5°,平均值为27°[2](图4)。
 
 
(3)对位点的确定。前、后衣片上G1、G2点,前、后袖片上的Q1、Q2点是服装上的前后腋点的位置,也是衣身与袖片转向腋下部位的分界点,也是服装制图和制作时的对位点,它们位置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服装的功能性,而且还影响服装的外观造型。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该点的位置是可变的,位置改变可以调节袖片与衣片间空隙量的大小, 该点越接近人体的腋点部位,服装的腋下部位就越贴合人体,活动机能性也就越好。结构设计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则手臂下垂时腋下会紧绷,影响舒适性,同时也不美观;太低则手臂抬不起来,影响手臂的运动。
(4)袖与衣片拼合(图5、6)。将袖原型保持不变对合到衣片上,前袖片的对位点G2和前衣片的对位点G1重合,后袖片的对位点Q2和后衣片的对位点Q1重合。
 
 
 

上万G服装视频服装教程微信公众号服装打板技术 fzdbjs  微信754093490 电话15071232918合体连身袖原型造型原理和制图步骤小孔
1   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比较
连身袖的肩部塑型的方式与装袖有着本质的区别。深入了解他们塑型的方式与差别并将合体装袖的造型方式运用于合体的连身袖造型中是连身袖造型原理的关键,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1.1  袖窿部位造型方式的比较
(1) 装袖结构的袖子与袖窿分离而单独进行裁剪,再进行缝合。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一些余量,当手臂抬起和下落时,这些余量像褶裥一样折叠在肩部和腋下,以适应手臂活动所需要的长度变化。
在装袖结构中,有着袖片的“袖山高”与衣片“袖窿”两个因素共同塑造肩部造型及其转折关系。袖子纸样的袖山高,随着腋窝位置的上下设定、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等要素的不同而变化。绱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袖山高的增减是在袖肥线的上下进行,由于袖长没有变化,所以绱袖角度大的时候袖下会变长,袖子更加便于活动。这是装袖结构在处理袖子合体外观与活动机能性之矛盾的特性。装袖结构在塑造合体的造型时,袖山高取值便会增大,衣身袖窿开深位置提高,接近人体腋下部位,衣身与袖子的肥度减小,肩点立体程度增强,整体呈合体内收状。 此时虽然服装松量不大,但袖下长度的增加,也可保证手臂的运动自如。 这种调和外部廓型与运动机能两者关系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体现出装袖结构本身的合理性。
(2)连身袖结构袖子与衣片连裁,既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窿结构,这就成为连身袖结构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成为影响连身袖合体问题的主要因素。
连身袖结构中,前、后片的纸样分别从肩部到手臂构成构成完整的一片,没有袖窿,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就不可能有袖山和袖窿的契合关系,衣身肩线与袖中线的相交角度几乎成为影响服装肩部造型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减小肩线与袖中线的夹角,使之趋近人体肩部角度时,肩部有可能呈现出合体状态的造型。但此时袖下线的长度会大大减小,使得手臂的活动机能性减弱。如何借鉴装袖的造型原理,处理合体连身袖的外观造型与活动机能性之间的关系是本论文的中心和难点。
如何既要使袖子有较好的合体性又要在腋下有足够的余量?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袖角度,使肩部造型圆顺、合体(合体的连身袖款式中,在肩端点处需要有一个转角,以适应肩胛骨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袖外缝的长度)。然后在腋下通过加入插角的办法加长被减短的袖内缝长度,以使腋下部分得以放松,确保手臂的运动自如。因此,设计各种形式的腋下插角是合体连身袖纸样设计中的必要环节。插角不仅增加了腋下缝的长度,而且还减少了腋点上部的张力,使连身袖达到普通装袖那样的适体性。
1.2肩头部位造型方式的比较
装袖肩部结构通过加入吃缝量形成肩头部位的复曲面,而在连身袖结构中,前、后片的纸样分别从肩部到手臂构成构成完整的一片,没有袖窿,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就不能像装袖结构那样在袖山线中加入吃缝量去塑造肩部的造型,肩部造型是通过前肩缝与后肩缝相连的袖中缝的曲线造型,用较平面造型的方法塑造的。在从装袖原型向连身袖原型转变时,必需去掉袖山线中的吃缝量,通过在肩部作省,沿肩缝向袖片方向修剪纸样形成省道,以省道代替吃缝量塑造肩部的复曲面。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弧线上从肩部到上臂所构成的复曲面的平滑度。
2   合体连身袖原型原理解析
首先参考文化女子大学的测量项目、测量方法、和相关的测量数据,根据已有的文化式合体原型的制图方法,用平面裁剪的方式制作合体的装袖服装原型。
将制作的合体的装袖服装原型衣片和袖片,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合并成合体连身袖原型。这一步是合体的连身袖原型生成的原理部分,也是关键步骤。连身袖结构在处理肩部造型与袖窿结构采用了独特的方式,看上去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完全不同。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便可以清楚看到,连身袖结构在处理肩部造型与袖窿结构时,采用了装袖结构中惯用的转省原理。
我们将装袖原型的前、后身片的肩线对准肩端点合并,再将袖山点与肩端点重合,使肩线和袖中线成为一条直线,可以看出,装袖结构中袖窿弧线和袖山弧线缝合后的接缝线的功能,实际上是围绕肩端点作省的处理。以塑造肩部造型和腋下的转折(如图1)。

           图1                                     图2
如果我们将袖窿线和袖山线的省量转移到肩线,便可以明白连身袖结构的造型原理。将身片中的对位点G1、Q1和袖片上的对位点G2、Q2对合,以对位点为核心,旋转袖片,使得原来具有省的作用的袖窿线与袖山线接近重合,这时,如图,可以看出前后袖片分离而形成一个张角,这就是肩端点的省缝转移。也就是说,以肩端点为核心,将装袖袖窿弧线和袖山弧线形成的袖窿省转移成肩袖省(如图2)。由于断缝的造型效果比省缝更好,视觉上也更美观,因此将省缝转变成断缝,肩袖线相连形成肩袖缝。这是连身袖结构处理肩部造型与袖窿结构的造  
型原理。采用这种原理,便可以利用合体的装袖原型,直接生成合体的连身袖原型。
3  合体的连身袖原型制图
将合体的装袖衣身原型和袖片原型作为母板,进行连身袖原型制板试验。
(1)确定袖中缝,并分割袖片。将合体装袖的袖片,以偏袖线为分割线分为前片 和后片(图3)。




图3



(2)袖中线的倾斜度的确定(按照装袖原型的绱袖角度,旋转袖片,确定袖中线的倾斜度)。
分别旋转前、后袖片,达到原型袖的绱袖角度[1],前袖片袖角度为26°,后袖片袖角度为28.5°,平均值为27°[2](图4)。




图3
(3)对位点的确定。前、后衣片上G1、G2点,前、后袖片上的Q1、Q2点是服装上的前后腋点的位置,也是衣身与袖片转向腋下部位的分界点,也是服装制图和制作时的对位点,它们位置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服装的功能性,而且还影响服装的外观造型。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该点的位置是可变的,位置改变可以调节袖片与衣片间空隙量的大小, 该点越接近人体的腋点部位,服装的腋下部位就越贴合人体,活动机能性也就越好。结构设计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则手臂下垂时腋下会紧绷,影响舒适性,同时也不美观;太低则手臂抬不起来,影响手臂的运动。
(4)袖与衣片拼合(图5、6)。将袖原型保持不变对合到衣片上,前袖片的对位点G2和前衣片的对位点G1重合,后袖片的对位点Q2和后衣片的对位点Q1重合。








通过观察,前、后衣片在原型的G线位置上部的曲线与前、后袖片原型G线上部的曲线几乎重合,衣片的袖窿底部与袖片袖山底部相交,G线下部的衣片和袖片的轮廓呈相反的弧度,但弧线长度值相等。
(5)肩袖线的确定及肩部造型的处理
装袖结构中的吃缝量,集中在肩头部位,在装袖结构向连身袖结构的转化过程中,可以将吃缝量转换为省[3],并以分割线的形式出现(转换成肩袖连线)。用省造型去代替吃缝量塑造肩部的复曲面。在修剪肩部到上臂省道弧线时,应保持曲面的平滑。在袖山部位设定0.5的弧线凸势,以保证衣袖的立体感,画顺肩袖线。
(6)腋下片的处理
图6
腋下片的处理并非简单的款式设计,是功能设计基础上的款式设计。只有设计了该腋下片,连身袖的裁剪才能完成。连接前片的胸省和a省,将该线画顺。这条曲线(公主线)在分割衣片与腋下片的同时,还具有转省和并省的功能,巧妙的解决了结构与美观的双重问题。(7)画出所有的裁片,以便于裁剪。
    (8)根据结构图制作样衣。
由于合体的连身袖的腋下片,相当于高度延展的腋下插角的特殊形式。因此,在缝合工程中涉及到一些插角袖的特殊制作工艺。
①    在衣片的前后腋点部位烫一小块粘合衬,以增强牢度,并防止缝份毛出,在制作时尽可能使针迹密些(图7)。
 
   连身袖腋点附近的插片尖角部位,两侧均放缝份0.8cm,胸部弧线处也放缝份0.8cm,下摆和袖口处放缝份3cm,其他部位放缝份1cm(图8)。

 
 ③    将前衣片与后衣片正面相叠,后衣片放在下层,前衣片放在上层。缝合肩袖缝时,前段袖缝因为是斜丝绺,必须保持自然的平缝;后段肩缝下层的后肩缝处要略微归拢,以便使后肩部位有一定的松量。

④    分开缝烫平,凸弧处剪刀眼,使拼缝平服。
⑤    图8
试穿。模特试穿结果合体效果好。
结论
1.论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合体的连身袖原型的造型原理:将制作的合体的装袖服装原型衣片和袖片,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合并成合体连身袖原型。
2.连身袖结构,不仅可以构成宽松的平面结构的造型,还可以塑造合体的立体结构的造型。甚至,可以塑造出合体的立体造型。立体造型的连身袖借鉴装袖的造型原理的基础上,融入了多种立体造型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