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家庭治疗
2017-07-11 | 阅:  转:  |  分享 
  
家庭治疗(Familytherapy)家庭治疗基本概念定义:以家庭为治疗对象,利用标签病人的症状行为观察、扰动家庭固有的结构、情感
等级、行为模式,以帮助家庭扩大沟通、建立有效的互动方式,降低内部张力,促进家庭功能。家庭治疗基本概念家庭治疗的特点:一,针对
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互动关系,而不看重个人的问题行为。二,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解释个人的症状与成员间关系。三,以家庭整个的改变
来促使个人的改变。家庭治疗基本概念家庭系统概念:一,子系统:多个子系统构成整体功能;二,结构:子系统间相互依存、补充、制约
的一种关系模式。三,边界:家庭、子系统间、以及对外的完整与自平衡。四,个性:家庭分化程度,有无规则。五,角色:成员在家庭功能
中的位置。家庭治疗基本概念系统功能:一,平衡机制保持系统内部的稳定,过弱:系统缺乏规则,没有安全感;过强:缺少变化,形成
问题行为或病态方式。二,变化机制应付内外干扰,系统需要打破和改变原有的平衡和秩序,给系统带来活力和适应能力。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系统思想;一,系统是一种观察方法。二,系统内行为存在交互-回复性-共时性-循环双向性特点。三,问题构成的现实。系统问题与问
题系统。(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四,叙事与共同创作。(描述的三要素)五,线性思维与系统思维。(复杂简单)家庭治疗基本概念家庭
治疗的适应问题:一,各种存在有精神或心理问题的家庭。二,亲子关系不良。三,青少年成长中的困惑四,婚姻与情感冲突。五,家庭
周期变化面对特殊问题。六,各种意外应激事件对家庭的挫折。家庭治疗基本概念一般治疗规则:签订治疗协定:取得家庭成员的认可预
备性会谈:绘制家谱图,了解来访背景和标签病人的治疗经历。治疗性会谈,布置家庭作业和确定回访日期。可兼有对成员的个别访谈。长间隔
短疗程:每月一次,一次50分钟收费:一次五十元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五十年代:治疗精神疾病儿童,约翰.贝尔开始家庭会谈,那萨.阿
克曼出版《家庭生活的心理动力学》。利兹提出精分母亲、婚姻分裂、婚姻倾斜。威纳率先应用“家庭系统”,提出软性现实、假性互惠、交流偏异
概念,伯温(Bowen)开创家庭病房,感兴趣于“寄生式”母子互动关系,发展出家庭系统理论。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六十年代:控制论、
反馈理论、系统论进一步应用,精神分析出现客体关系理论,贝特生(帕罗阿多小组)的双重束缚理论:孩子是不良家庭关系中的代罪羔羊。并把儿
童精分看成交流系统无能。米纽琴(Minuchun)的结构、界线、子系统、权利等级与互动模式。家庭治疗有了几个重要概念:家庭规则
、内稳态、多余信息、对称性或互补性关系、循环因果。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七十年代: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影响,Satir
发展了体验式治疗,用迅速准确的直觉处理矛盾信息,促进交流,形成人道主义模式。Palo小组的悖论情景与建构真实,Milan小组的策
略治疗,差异信息与中立-假设-循环、循环提问。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八十年代:人本主义的盛行,信息论引入,并且注意到不同文化对家
庭的影响。家庭治疗出现整合与创新。海德堡的系统式家庭治疗,Stierlin的派遣论、共同进化与精神动力学家庭治疗:未分化、三角关系
、家庭投射、代级压力与多代传递等。大多数家庭治疗师接受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家庭内部的交流,其次才是改善个体的功能与症状。家庭治
疗学派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主要人物:SalvadorMinuchin基本理论:结构:一种家庭持续作用和
调控的互动模式。描述语言:僵硬、清晰、含混、灵活、完整、缺陷、失功能。对家庭的描述:边界、权利等级、子系统、三角化关系、核心情感
、家庭周期。对症状的理解:家庭系统的问题,如结构不良、内部情感失衡、对环境变化错误的应答方式。家庭治疗学派结构式家庭治疗(
Structural)治疗技术:参加-描述-干预三阶段,七步骤:参加与接纳、溶入互动、诊断、调整互动、确定边界、打破平衡、挑战
概念。治疗目的:改变家庭结构是其有功能,重建边界、权利等级与互动模式。治疗师位置:较权威,指导式,没有情感卷入家庭治疗学派
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符号系统:————僵硬,------清晰,??????
?模糊,——||——对抗,(括符)结盟,(箭头)迂回,对抗与僵硬
僵硬与含混F——||——MF\/
————ChildrenMChildren家庭治疗学派分析式家庭治疗(Ana
lysis)主要人物:ErikErikson,Ackerman,Sterlin基本理论:家庭我与个体我,客体关系。描述
语言:纠结,联盟、替代(寄生式)和家庭动力学。对家庭的描述:未分化、低分化,关系补偿、情感阻隔、三角化。对症状的理解:相互连锁
病态、家庭投射并形成多代传递过程。家庭治疗学派分析式家庭治疗(Analysis)治疗技术:听、共情、解释、维持分析。明白症
状与家庭行为双向关系、症状的功能、什么担心使家庭停留在冲突中、那些问题与过去的创伤有关、治疗师如何解释重要冲突。并行婚姻治疗。治
疗目的:将多代关系中的压力与债务意识化。消除禁忌与情感联结,促进家庭和个体成长。治疗师位置:非指导性,投射的容器。家庭治疗学派
体验式家庭治疗(Experiential)主要人物:VirginiaSatir基本理论:沟通障碍是家庭困扰的核心,症状是
无法鉴定相互关系所致。对家庭的描述:交流的清晰与含混、缺乏,禁忌与回避,坦诚与开放态度。对症状的理解:语言与非语言教练系统失衡
,无法表述、传递、理解彼此的感觉与体验。家庭治疗学派体验式家庭治疗(Experiential)治疗技术:利用沟通游戏,模拟
家庭会谈,家庭塑型、重塑,换位、身体触摸来引发正确的情绪体验。治疗目的:促进沟通方式,释放焦虑,增强成员间的理解与共情。治疗师
位置:多向结盟,不中立的中立,有时会用命令来控制家庭的行为。新家庭治疗学派策略式家庭治疗(Strategic)主要人物:Mi
lanteam,Paloteam,Steveshazer等基本理论:治疗师的悖论情景,解决问题的行为构成问题。差异是信
息。对家庭的理解:非病态化、权利游戏中的正反反方,变化中的家庭与内在和谐。对症状的理解:所有症状都有功能、构成补偿平衡,不当解
决问题的方式维持问题。新家庭治疗学派策略式家庭治疗(Strategic)治疗技术:简洁、明快、索解取向。常用提问-扰动,反常
处方、维持症状、反权利游戏等建构新问题。治疗目的:改变固化的反馈系统,限定症状的意义,破坏原有的稳态,让家庭按照动力学方向改变。
治疗师位置:中立,指导或合作者。新家庭治疗学派叙事式家庭治疗(Narrative)主要人物:Michaide&Chery
White,DavidEpston,基本理论:问题的意义是建构出来的,而非它本身,描述的过程是建构的过程。对家庭的描述:共
同创作者,叙事的人和协同者。家庭信念系统与文化起源。对症状的理解:描述的故事表达一种观念或文化禁忌。信念传递的方式。禁止标签病人
,只理解为故事中的角色。新家庭治疗学派叙事式家庭治疗(Narrative)治疗技术:五步:听故事,寻找无症状时,提问-共同创
作,用家庭的历史来导向关系松解,用变化的新视觉重新释义问题。治疗目的:改译症状的意义,激发新的认知系统与应答行为。治疗师的位置
:兴趣,协同叙事者。新家庭治疗学派系统识家庭治疗(Systemic)主要任务:Milan&Haiburgeteam.
基本理论:两个系统间信息不能传递只能扰动,假设-循环-中立,真实是不重要的,情景化与共时性原则。对家庭的描述:家庭自组织,复杂系
统,有效或无效互动,任何家庭构想都是平衡的结果。对症状理解:平衡中的要素,非标签化,被害人也是行为者,被关注出来的现实。新家庭
治疗学派系统识家庭治疗(Systemic)治疗技术:循环提问,假设提问和差异性提问,通过提问建构新的家庭现实。阳性赋义与症状处
方,家庭作业。双治疗师技术制造分裂。治疗目的:扰动家庭,改变动力学模式,让家庭通过自组织创造新平衡。治疗师位置:治疗-社会-变
化的中立,第三只眼,身在系统中心在系统外。整合的家庭治疗理论与原则一,家庭存在一种内在结构;二,家庭存在一种多代-连锁反应
;三,沟通模式决定问题模式;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构问题;五,问题是描述出来的,可以用共同叙事来改变。六,家庭自组织,变化是
不可预见的。整合的家庭治疗治疗师的内在逻辑一,软化问题,使问题成为一种家庭互动中的行为序列。二,索引标签病人的责任,将受害
人转变为行为人(获益者)。三,再度情景化,利用系统假设对问题再描述,引入循环因果。(叙事)四,通过提问,突破视觉催眠,让家庭看
到多种可能性,促进新的选择。整合的家庭治疗中国家庭治疗特点一,处理家庭成员意愿的矛盾,平衡家庭内的权威,采用多边结盟的态度。
二,对治疗师过多的期待与依赖。三,对子女问题关注过强,改变视觉比较困难。四,文化中的疾病观念牢固。五,对变化缺乏识别也不能
等待。六,不能按时遵守复诊时间。治疗流程预备性会谈一,了解来访背景:1,家庭基本情况,2,主要求解的问题,3,家庭以往重大
的事件。二,家庭的关系现实:1,成员在问题中的位置,2,对就诊态度,3,家庭的价值系统,4,家庭周期的状态。三,绘制家谱图。(
见后)四,判断家庭动力学状态。(见后)五,签订治疗协议,复诊与收费事宜。治疗流程家谱图一,符号学(略)二,家庭结构:人
员、关系、婚姻状态、年龄、教育、职业、疾病史(注重精神心理神经遗传)、去世者的年代和原因。三,家庭现实:代际界限、结盟、三
角关系、亲疏、有无代际间近似或跨代传递,权利等级、个性、信息传递线路、问题发生的关系、背景与功能。治疗流程家庭动力学一,系统
逻辑:非此即彼既…既。二,个性化:缺乏明显。三,关系控制:弱
强。四,疾病观念:受害者行为者。五,关系现实:软硬。六,
时间组织:异时性同时性。七,访谈气氛:顺便、沉闷、严谨……。治疗流程首次访谈一,转诊背景1,谁建议
来访,家庭的同意过程;2,亲友的态度与家庭外的帮助者;3,在以往治疗中获得的经验。二,问题行为1,被标签的病人,2,症状的意义
和痛苦体验,3,症状的时间组织(指向谁,谁观察,谁在意),4,对症状的应答方式。(WhoWhatWhenHowWhe
re)治疗流程首次访谈三,针对症状意义的提问1,寻找对症状理解的差异,让家庭解释这些差异,2,症状维持的条件,变化的条件,
解释症状的条件性,3,通过假设提问揭示症状的功能。(建构真实)四,叙事过程1,循环提问家庭的关系现实,2,假设或奇迹提问,把家
庭视觉扩展到无症状、加重或维持不变的多种可能。3,针对家庭结构,对可能发生的新行为提问。4,探索问题索解的道路。治疗流程首次访
谈(可以插入暂停技术)五,治疗性干预1,总结会谈要点,2,赋予症状新的意义,3,扩大家庭内的差异,扰动结构。4,通过改译、阳
性赋义,故意分歧,鼓励保留一些症状。六,布置作业:内容:秘密日记,单双日,角色互换,水枪作业,症状处方。治疗流程后续访谈
一,检查作业二,对变化提问,利用等级提问分析家庭对治疗的感受、症状、家庭互动结构的改变,决定进一步扰动方向。三,讨论家庭的新
行为和新观念。四,针对改变的扰动与提问。五,结束干预与作业。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家庭周期一,脱离束缚的年轻人。二,新家
庭的诞生。三,新生命的到来。四,孩子到了青春期。五,成年的孩子离家。六,晚年。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如何进行个体观察一
,家庭结构、权利等级、亲密关系、交流方式。二,沟通中的真实信息与隐含信息,非语言交流与关系期待。三,寻找个体内在情绪体验与对语
言理解的差异。四,对文化、传统差异性的理解。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提问技术一,直陈式提问二,差异提问三,假设性提问四,
等级提问五,循环提问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Simon的交流四格图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家庭的冲突类型1,代际间冲突2,跨
代联盟3,假性互惠4,双重束缚5,过度派遣6,循环冲突7,冲突的对抗升级与补偿升级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家庭治疗师的作
用一,游戏破坏者,扰动功能。二,第三只眼。三,不在乎真实,在乎有效与有用。四,建构问题需要新意,合理、可解决。治疗相关
的理论与技术家庭塑型一,方法二,技术三,多种假设四,角色感觉五,角色交流六,隔离-独处十五分钟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与医学思维的区别医学模式:注意症状-找到缺陷与障碍-对成因关注-直线因果关系-形成病因说-责任判断-去情景化-专业诊断-给予治
疗与指导-观察症状的改善来判定疗效。心理模式:软化疾病观念-将个性特征引入行为序列-再度情景化-用系统构架寻找症状意义-索引病人
的责任和获益-解释循环因果-对未来假设-尝试新的选择-揭示家庭资源与更多的机会。家庭治疗的问题一,与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冲突,治疗师需要狡猾的处理家庭对治疗的期待。二,家庭存在一些禁忌,治疗师无意中可能触犯禁忌(注意问什么不能谈)三,中国家庭交流缺乏,有时难以形成家庭内部的响应。四,在关系复杂的家庭环境中,容易陷入其中,形成一种功能补偿。五,要注意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中国家庭看起来是以孩子为中心,实际上是以父母的意志为中心家庭治疗的问题六,家庭成员常常不能到齐,不能按预约的时间复诊。七,不愿做家庭作业。八,许多家庭在诊室里反应很好,回到家一切照旧,讨好治疗师。九,对治疗的周期性缺乏认同,希望立即看到疗效十,对治疗师依赖明显,不易形成家庭内部平等商谈的气氛。No对抗性NoYesNoNo软性现实YesandNo弹性格Yes心身症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