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雲泉 2017-07-11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明代江南才子,个个多才多艺,往往诗、书、画“三栖”,尤以绘画立派,颇得盛名。江南画派,以吴门为最;吴门画家,有沈周、仇英、唐寅、文征明,合称为“吴门四家”,则以沈周为首,被公认为吴门派的领袖人物。

然而,这么一位杰出人物,一生却淡泊功名,拒绝当官入仕,甘为布衣,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沈周(公元1427年~公元1509年)

字启南,号石田、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今苏州吴县)人。

书画世家,吴门领袖

沈周能投身于书画艺术,源于其深厚的家世背景。

他出身于艺术气息浓厚的书画世家,沈周的曾祖父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好友,祖父沈孟渊、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无不以诗文书画闻名吴中。沈周自小耳濡目染,零距离接触这门艺术行业;加上沈氏一门的书画收藏非常多,沈周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自然见多识广,熏陶颇深。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他不仅天赋聪慧,而且勤奋刻苦,自小便“以丹青以自适”,专心从事书画艺术与诗文,据说,终生未曾中断,一直绘写至老。沈周最初承受沈家之学,同时还师从杜琼。后来,他开始博取众长,宗法元四家,远取董(源)、巨(然),中年潜心于元四家等人的笔墨,尤其推崇黄公望,在汲取前辈名家的高超技法,他融会贯通,并创立了独有的苍劲雄逸、沉着高妙的风格。

因此,沈周在中年时,便已成为画坛的领袖,开创和引领吴门的文人画派。其绘画以山水为主,同时兼善花鸟、人物、园林、宫室等领域,并在画坛兴起一阵画风剧变的潮流。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后来,他还收同郡的一名年轻人为弟子,后来这位弟子成为吴门另一位杰出书画大家,与师父齐名,这个弟子名叫文征明。所谓“名师出高徒”,所言不虚。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沈周出身世家,却淡泊功名;才华冠杰,却拒绝科举,由此踏上艺术之路,一生不仕,甘为平民布衣,却为天下名士所景仰。

相传沈周年少时,他跟随父亲游学南都,曾即兴作了一首百韵诗,呈给了巡抚侍郎崔恭。崔恭很是欣赏,于是要当面再测试一下,他出了一篇命题作文——《凤凰台赋》。沈周不假思索,援笔立就,使得这位巡抚大人大为惊叹。这年他才十一岁。然而,这位奇才却不愿参加科举,甚至连个秀才都不愿考取,仅以书画为自己追求的事业。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后来,郡守大人举荐沈周当官,沈周却决定隐居。所居之处,以水竹亭馆环绕,清雅幽静,室内则以图书鼎彝陪伴。不过,由于沈周书画名气之大,以至于四方名士每天前来登门拜访,互相切磋探讨,堪为古代中国式的“文艺沙龙”。

父亲去世后,有人劝他入仕做官,沈周答道:“我还有母亲在身边,我怎么能忍心离她膝下而奔赴自己的前程?”沈周厌恶城市的喧嚣,索性便在城郭之外建了一处别庐,除非有事的时候,才会入城。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到了晚年,沈周更是深居简出,一心静处,唯恐隐居之地被人打扰。据说,先后有巡抚大人王恕、彭礼等人以厚礼前来请他入幕,沈周都以赡养母亲,不得远游为理由推辞了。

书法名家,神仙中人

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一代宗师,不仅绘画冠绝当时,而且擅长书法,享誉吴中。

沈周的书法始于家学,少年时学习元代大家赵孟頫;后来泛学钟繇、王羲之、明初二沈(沈度、沈粲)和宋四家等人。其中,以宋四家之学最为勤勉,晚年更是倾心于黄庭坚,因此渐渐专学黄庭坚之书,不杂染他体,书风遒劲奇崛,而去除黄庭坚之悍,灵秀便逸却过之。

沈周擅长行、楷,尤以行书最佳。作书喜欢用狼毫,使得笔画铦锐,线条锋利,结构开阖有度,所谓“长撇大捺”,流畅跌宕、遒劲奇崛,堪称明代的书法大家。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其传世墨迹主要以《化须疏卷》、《落花诗卷》、《次韵吴宽东园玩菊诗》、《自题十四夜月图》等为代表作。其中的《化须疏卷》是沈周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以精谨行书大字写成,风格沉著稳健,体势劲挺,堪称其行书中的传世精品。

沈周的书法时常和他的诗画相结合,以至于“诗书画”三位一体。在作完画之后,他每每题诗一首,其苍劲雄厚的书法与他的山水画相得益彰。同时,他还将书法的运腕、运笔之法融入到绘画中,大大拓展了绘画的技法和写意文人画。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沈周的名气很大,书画作品到处流传,因此当时书画界中别人作伪的赝品也非常多,以致于鱼目混珠,真伪混杂。沈周却不以为意,听而任之,文征明因此对他这位老师非常钦佩,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才华冠世,甘为布衣

作者简介:司马武当,字当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