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铺满皇城的临清贡砖 五百年不蚀不碱 质若金石

 雲泉 2017-07-11

1957年,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寝——定陵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陵墓所用青砖历经五百余年,依然不蚀不碱,叩击有金石声。这些刻有“临清”字样的青砖,正是自明朝永乐初年(约公元1403年后)开始,由山东临清烧制的“贡砖”。由皇权而兴,由运河而盛,临清贡砖也随皇权陨落运河淤塞而不再辉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正期待新的振兴。

铺满皇城的临清贡砖   五百年不蚀不碱 质若金石

铺满皇城的临清贡砖   五百年不蚀不碱 质若金石

记者来到临清贡砖第一贡砖厂时,厂长景永祥告诉记者,再过几天温度上升,青砖烧制就该开工了。今年74岁的景老先生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的项目传承人,他家祖辈就是烧制贡砖的窑工,到他是第四代。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在砖窑干活,前后从事贡砖制作30多年。

临清贡砖原系皇家御用,清末以后便渐趋凋零。据景永祥回忆,到上世纪60年代时,用“贡砖”的技艺烧制的青砖便完全被红砖代替。到七十年代末,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故宫、天坛等单位出于修复的需要,陆续到临清寻找可替代原有旧砖的青砖,竟然发现在当地已无生产。到九十年代,随着文物复建与仿古建筑的大量需求,已经烧了20多年红砖的景永祥,凭借世代口传心授的经验,重又恢复了青砖生产。

景永祥的砖厂现在有8个砖窑,每年烧制300多万块青砖,质量上乘的砖每块能卖到20多块钱以上。虽然体力付出很大,但他砖厂的职工能拿到6000元以上的月薪,这在当地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景永祥砖厂的产品卖到了蓬莱水城和成都杜甫草堂,用于古迹维修。他的砖完全按照古法烧造,他拿起一块砖敲给记者听,果然发出类似敲击金属的声音,这就是正宗临清贡砖的品质: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如石。

铺满皇城的临清贡砖   五百年不蚀不碱 质若金石

铺满皇城的临清贡砖   五百年不蚀不碱 质若金石

铺满皇城的临清贡砖   五百年不蚀不碱 质若金石

景永祥的砖厂门口竖着“临清贡砖第一贡砖厂”、“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单位”、“临清金砖研究所”等几块牌子,然而整个厂区是坐落于一片麦地之中,没有围墙、没有办公区、甚至没有厂房,不但工艺连制作环境都和几百年时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经过景荣祥的一番研究,终于可以用煤炭作为燃料来代替豆秸,使得温度更易控制。景永祥说,以他现在的产量,无法供应市场的需求量。此前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修复,有一个300万元订单的大买卖,由于产量有限,他没敢接。而同时,由于青砖供不应求,当地也出现了多家青砖厂,由于急功近利部分企业不按传统工艺制作,造成青砖质量低劣,损害“临清贡砖”的声誉。景永祥特别希望政府能落实有关政策,使临清贡砖的品牌能健康发展。不过景永祥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他相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清幽淡雅的“青砖白灰”式建筑必将代替刺眼的红砖而重新兴起。目前他的儿子正在帮他打理砖厂,接续贡砖家族第五代的传承。

据悉为了保护发展临清贡砖这一遗产,临清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保护计划,设立保护研究机构,建立技术研究开发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大资金投入,力争使临清成为全国知名的古建筑维修用砖生产基地。

临清贡砖盖起北京城

提起临清贡砖的历史,临清博物馆馆长魏辉如数家珍。他说临清距离京城迢迢几百里,之所以能成为贡砖的基地,与大运河有着扯不断的联系。京杭大运河自临清而过,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淤积土质,俗称“莲花土”,细腻无杂质,沙粘适宜,是烧制青砖的最佳材料;同时,临清傍临运河,贡砖烧成检验后可直接装船解运京师。并且当时临清是卫所重镇,屯兵拥众,又是国家储粮基地,还是商业都会,可以严格控制各地派出徭役滋事生变,满足窑工生产生活日用所需。同时临近运河,借助水路运往京城甚为便捷。于是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的时候,便决定在临清设工部营缮分司,专司建窑烧砖,直至清末绵延500余年。在临清有句古语“临清砖,北京城”, 说的是临清贡砖撑起了北京皇城。

此话并非夸大,记者在临清博物馆的贡砖展厅看到,在紫禁城发现的刻印有“大工”、“内工”、“寿工”等字样的各式临清砖。魏辉介绍这是由临清制作分别供给皇家公务建筑如(太和殿)和祭祀建筑(如天坛)、内府以及陵寝所用的贡砖。这些砖每一块都详细标明产地、年代、窑户、工匠等信息。这些细节显示了临清青砖作为贡砖的品质。临清贡砖烧制工艺十分精致。首先要选取黄河淤积的“莲花土”,经过碎土、过筛后,选出没有杂质的精土放入池中浸泡。浸泡时间需要一年,过滤出细泥膏后,经过人或牲畜的踩踏,去除泥内气泡。然后经过“醒泥”、“摔泥”过程,放入砖模内用板拍打成坯。再将砖坯晾干后装入土窑。装窑后,用豆秸或棉杆烧30天左右,再用水慢慢洇窑,然后出窑。贡砖烧制多达18道工艺流程。从取土到成砖,要经过2-3年的时间。

烧制好的青砖要用黄表纸分块包裹,经水路北上后,再经过数道检验程序方能正式被皇家选用。由于选料考究、工艺精细、筛选严格,临清贡砖质量非常高。据测算,普通砖的硬度是70号,而临清砖一般都在100号以上。1992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用现代科学仪器回弹仪测试,临清舍利宝塔的部分古砖的硬度高达200号以上,比一般石头还硬。

史书记载,明清两代 临清“岁征城砖百万”。按照其严格的淘汰程序来看,当时临清每年的贡砖烧造实际数量应远远超出几百万块的数量。文人用“官窑万跺”形容其盛况。如今在临清依然存留着东窑、西窑、张窑这样的地名,成为那过往辉煌穿越到现世的遗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