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黑白艺术中的生命哲学

 砚耕迂叟 2017-07-11
摘要:书法是一种黑白艺术,其空间布自与点画结构等着墨处的安排同等重要。书法欣赏从布白入眼,是一种更高级的审美方式。书法布白要正确处理黑与白、实与虚、动与静、局部与整体以及点线、块而的墨色变化、布白空间的分割对比等诸多因素。黑白艺术具有和谐、空灵、时间和空间、节奏和旋律等多种审美要素。
  关键词:书法艺术;计白当黑;布白;时间和空间;节奏和韵律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1)05-0214-02
  
  中国书法是一种黑白艺术,书法中的布白(空白)与点画(着墨处)形成了黑白对比融合中的书法艺术独特的审美质素。书法艺术变幻莫测的空间与时间变化,宽窄自在的阴阳布白,加上浓、淡、干、湿、枯的用墨变化,明阴洞阳,使欣赏者感受到无尽的书法之美。书法黑白艺术的美学源头可以追溯到老子,《老子》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近代书法艺术家邓石如提出“计白以当黑”,直接而巧妙地将老子的哲学观应用于书法实践,抓住了书法艺术造型及布局的关键。《老子》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就一幅书法作品而言,虚就是白,实就是黑。黑白互动的美感,与《老子》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阐述的道理一样,书法中的“黑”和“白”也是相辅相成的,白之不存,黑将焉附?白纸上的黑线条、黑字形,固然值得品味,如果没有“白”的衬托,也显现不出它的美来。
  
  一、布白与书法艺术的和谐之美
  
  书法是借助于两维书纸而展开的三维空间艺术,也就是在平面的白色纸上布置黑色的笔墨线条。人们常称“经营布置”或简称“布白”,从王羲之到张旭、颜真卿,都有过“精巧布置”方面的论述。王羲之甚至把书法创作比喻为“将军布阵”。清人笪重光《书筏》说“巧妙在于布白”,又说“黑之度量为分,白之虚静为布”。但是,如何才为“巧”呢?“巧”的最高原则应该是整体的和谐统一,字与字之间布白,行与行之间布白,整篇总体布白,必须和谐统一。换言之,就是要达到黑之和谐,白之和谐,黑、白之和谐。书法的形式要素由黑、白共同组成,影响人们视觉效果的也是黑、白的综合形象。只有黑或只有白不会有书法,黑、白失调也不是好的书法,难以给人以审美愉悦。
  由于书体的不同,和谐有整齐和谐、错落和谐以及整齐和谐与错落和谐相互交织的和谐之分。楷、隶、篆书以整齐和谐为主,整齐中不失错落。行、草书动感较强,以错落和谐为主,错落中不乏整齐。这是就一般情形而言,实际上,不同书家由于性情不同,书法风格也往往不同,处理和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笪重光《书筏》又说:“匡廓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均称。”“匡廓之白”指方正的空白,一般指小的范围,比如单个字或静态的字体(楷、隶、篆),其章法布白是整齐的;“散乱之白”指错落的空白,用手去量虽不整齐,用眼去看却匀称、舒适。在动感较强的行、草书中多见。但不论哪种情况,都以总体和谐为基本原则。和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平衡和匀称,即使是散乱错落的空白,给人视觉上的总体感受也应当是平衡和匀称的。总之,书法创作要立足于黑,放眼于白,通过白、黑之间点线、块面的对比变化,以求整体上白与黑之间的平衡和谐。
  
  二、书法黑白艺术的空灵之美
  
  书法造型所依附的纸张虽然是平面的,是在两维空间展开的,但人们往往尽力去追求三维的空间效果,即书法的立体效果。因此,“计白当黑”论对我们还有进一步的启示。
  阿恩海姆说过:“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看上去不像是位于纸面以内,而像是悬浮在这个平面上方的空间之中。”这种视觉上的变化,使书法艺术中黑色的线条在白色空间内有了立体感,从而为书法艺术营造出更加悠远空灵的意境。但对于一个成熟的书法艺术家来说,只凭这种原始的表现手段远远不够。表现书法三维空间效果还有其他一些更重要的手段,比如线条的质量,墨色的变化,点、线、面、块与空白空间的分割对比等等。
  书法线条的立体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实践表明,只有通过中锋用笔才能得以实现。宋代米芾说:“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其中所说的“圆”,指的就是线条的立体感。然而,要写出有力度感的线条,仅中锋用笔还是不够的,米芾所说的“得笔”,也就是得中锋的用笔效果,起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线条圆满厚实的中锋用笔;二是提按顿挫,逆涩行笔;三是线条中融入适量苍劲枯老的、着纸力行的枯渴笔;四是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精确组合所形成的稳定重实感。
  墨色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黑白对比提供了无限的立体空问。中国书法的结体及章法,如同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的空间意识。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总是采取种种办法,通过巧妙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创造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一统天地,给人带来舒适畅快的自然的审美享受。书法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这种处理空间的艺术。空间的纵深度取决于空白的大小,同时也与黑线的形态和色彩的深浅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空白越大,纵深度越深;空白越小,纵深度越浅。平直线造成的空白整齐,纵深度也大体相等;弧曲线造成的空白不整齐,纵深度则不等。如果再加上用墨干、湿、浓、淡、枯的自然变化,创造出无数个阴面和阳面,使纵向深度和横向深度不断发生变化,画面的立体感就会显得更强烈。如枯、湿笔的穿插,前一笔枯,而相迭的后一笔湿,枯笔在视觉上显然离观众远,而湿笔则显得近,其余浓、淡、粗、细的穿插也可如是观,这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空间框架。因此,只有将空白与空白、空白与黑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综合考虑,安排适度,做到疏处可以走马而不觉其空荡,密处不使透风而不觉其堵塞,才能产生富有立体感、灵动感和空灵感的艺术审美效果。
  
  三、书法艺术黑白共奏的时空节奏与旋律
  
  时间性和空间性都是事物的存在形式。空间是静止的,时间是流动的。空间是时间延续的基点,时间则是空间生存的条件。时间还具有不可逆性,即不可重复性,如同音乐的时间美特征,在不可重复流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节奏和旋律一样,书法也表现出与此相通的节奏和旋律,因而书法艺术又被称为无声的音乐。在这里,空间美是书法的外在形式,时间美才是书法的内在形式,其艺术韵律是由黑线和空白共同谱奏的。
  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书法的节奏则表现为线条轻重、疾缓等变化。由于结体及章法的需要,线条会发生长短、肥瘦以及欹正、大小等变化。与此相应,一字之内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所形成的空白也有疏密、大小等一系列变化,再加上干、湿、浓、淡、枯等多种用墨变化,黑白对比又会呈现出强弱、明暗之别。对于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来说,这些变化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性。书法正是在这些有规律的对比变化中,显示出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成为一种表现着生命力量的艺术形式。
  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和载体。汉字是我们的祖先仰观俯察而受到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启发而创造出来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把自然的生命凝缩在简练的笔画线条之中,一个字就是一个生命单位,一幅字就是一个生命群体。它们需要黑的线条,也需要白的空间。可以说空白就如同线条一样,不但是生命形象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构成生命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轼《论书》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书也。”包世臣《艺舟双楫》也说:“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骨、肉、血靠实的线条表现,气则靠虚的空白表现,神则是由虚实两方面综合作用表现出来的。重视字内的空白,是塑造单个字生命形象的需要。重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白是一个生命集合体的需要。可以说,空白是一个完整生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字的结体,不注意留足空白,就会造成无气或气不充盈;然而,如果有空白,四周却封闭堵塞,气不流通,也是不行的。
  总之,留白是处理笔墨的高明手法,是安置字的平衡的最佳方式,是导引行气和抒发生命节奏的有效途径。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只是写黑,更是写白。学会留白,欣赏留白,品味书法的空白空间之美,正是摆脱笔墨束缚,呈现生命灵气,融入《老子》四十一章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艺术圣境的有效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