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八派分裂刍议(四)孔门弟子淘汰赛(下)

 JwwooLIB 2017-07-11

在这两场争斗里,首先出局的是子游。因为按最后的结果来看,子游是后学终止并且没有著作的一位。虽然其学说也是算作“有圣人之一体”
的,但就其本身的观点来说,打算把儒家的思想按照道术自浅近至深远的顺序传承下去在理论上固然完美,而事实上是不可能做到的。《礼记·礼运》一篇据说就是子游的作品
,倘真是如此,则子游志于大道之心名矣。然而过分执着于大道而不顾社会乱象的现实便会导致学说与社会脱节,所以子游的学派也就不免异化,只是空喊大道而忘记最基本的礼仪,“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
。子游是儒家各派系中唯一的理想主义者,只可惜这理想无从实现,只有出局的结果。
其次出局的是子夏,我们断定子夏出局在于子游之后,是因为我们知道有所谓子夏传经。《四库全书》中第一部《子夏易传》,据传就是他的作品。四库编纂者虽然对本书的作者提出质疑,但并没有否认子夏传经的事实。否认子夏传经的是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他不但否认子夏传经,并且一度否认孔门传《易》,宾四先生以为:“孔门传经系统见于史者惟《易》,而《易》之与孔门,其关系已最疏,其伪最易辩。其他诸经传统之说,犹远出史迁后,略一推寻,伪迹昭然矣。”
但是缺乏系统的论证,“其伪最易辩”“伪迹昭然矣”云云,实在令人难以信服。不过也有人否认子夏出局的,理由是,“孔子卒后,(子夏)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师事之,而咨国政焉。”
子夏在魏期间,“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郭沫若先生认为“《汉书·艺文志》儒家有“《李克》七篇”,注云“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说者多以为即是李悝的异名,我看是很正确的。因为悝克本一声之转,二人时代相同,地位相同,思想相同”
,如此说来,李悝又是子夏的弟子。则法家学说中至少有两人出自子夏门下(郭沫若认为商鞅授业于李悝,也是间接授业于子夏,但是其论证乏力,所以此处依然以商鞅未受子夏影响,尚有两者),所以前期法家实在源于子夏,“子夏氏之儒在战国时代确已别立门户,而不为儒家本宗所重视了。《韩非子·显学篇》言儒分为八……而独无子夏氏之儒,要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也才可以得到了解。那是因为韩非把子夏氏之儒当成了法家。也就是自己承祧着的祖宗,而根本没有把他们当成儒家看待的。”
但这种论点经不起推敲,因为我们知道,且不言李悝是否确认是子夏的弟子,便是有法家弟子又作如何?荀子本人同样也教出了两位法家的弟子——李斯与韩非,却依然列于八派之内,为何单单在于子夏,就要摒于儒家八派之外呢?恐怕说不通。所以,韩非子不提子夏的原因唯有一个,即子夏在韩非子的时代之前已经出局。
在子夏出局以后,儒家学派中子张氏一派独大,并且首先对当时的儒门执政者有子发难。据《礼记·檀弓》记载:
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子游曰:“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人死,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翣,为使人勿恶也。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之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
这段记载十分奇怪,因为上文已讨论过,子游一向不主张小节,而至于大道,丧礼之事尤其不在其思想意识之内。何况子游也曾经说过:“丧,致乎哀而止。”(《子张》14)正与有子所提倡的去丧而“情在于斯”很是符合。更何况曾子与有子辩礼的时候,子游曾经坚定不移地支持过有子,称赞他“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也许正是由于缘故,有子才会选择子游探讨废除丧礼的意思。但子游一反常态,大讲礼仪的好处,不能不让人思量,这是其挚友子张的意思。或者说在子游出局以后,在有子与子张之间,子游毫不犹疑地选择了后者,并代替后者向前者发难。这并非是无根据的杜撰,因为这次辩论是所有关于有子的资料中,唯一一次有子辩驳失败的记录(最后一次关于《诗经》和商瞿的质问,有子未作任何辩论与回答),并在此之后,受到更大的难堪,黯然出局。这也正是我们前文所提出的子游把子张与孔子相比较的缘故——子游支持有子时,曾把有子比成夫子,而此时支持子张时,又以子张“未仁”不能超越孔子为遗憾。此后,子张就成为了孔门弟子中的领军人物,韩非子把他列作儒家八派的第一名。按照这样的势力,子张很有可能成为在有子之后,孔门实质上的第三任领导者,并在后来的争锋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在孔门弟子中,最后一个出局的是仲弓。冉雍,字仲弓,鲁人。《论语》中对仲弓记录不多,最出色的一次是与孔子探讨居敬行简的问题。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有一篇《仲弓》,是仲弓向孔子问政的记录。《荀子》中对于仲弓的言行十分推崇,经常把他与孔子并举,认为其人是“圣人之不得势者”
。但对于仲弓的思想,《荀子》中却缺乏记述,我们也无从探知。但可以推测的是,仲弓一派在荀子之前方才消灭,并深得荀子推崇。以至于荀子对其出局深感痛心,由是才把仲弓本人推向了与孔子相同的高度。
在仲弓出局以后,孔门弟子的派系划分基本确定,这也正是韩非子所提出的儒家八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