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目单挂釉双挂釉的迷思

 弱小滴强大 2017-07-12

X
这几天在脸书上有几位陶艺家谈论「天目茶碗--单挂釉, 双挂釉」的话题,令我想起自己二十多年前闭门造车开发天目釉的故事。
从1988年购得瓦斯窑后,我就将研究釉药的重心放在天目釉上。一开始我无法用单一釉种烧出油滴结晶,某日偶然发现重迭釉的部分会有油滴型的结晶出现,抓住这迹象就抽丝剥茧的深入下去,竟也烧出几种清晰、平整、色彩不一的油滴结晶'天目釉' 。
1994年经由'竹南蛇窑'林瑞华先生介绍,有幸认识江有亭老师。我非常兴奋地带着自己烧制的油滴天目碗去三芝乡拜访他,一见面他就问:「是单挂还是双挂釉 ?」第一次听到这词,我愣了一下并据实回答,他告诉我:「双挂釉不能称为天目,天目茶碗必须是单釉,单铁发色(只能用氧化铁),宋代古人是这样做,日本人也延袭这种做法」。感谢他的指导!此后我搬去苗栗造桥乡烧制柴烧陶,就暂时搁置天目釉的功课。
在造桥时期,我的工作室有一座柴烧窑、一大和一小的瓦斯窑。因为我始终无法忘怀单挂天目釉,所以1996年间烧柴窑的技术逐渐稳定,便在白天做柴烧陶夜里继续研发天目釉。感谢老天的恩典,数年后有些小成绩!
2011年小儿杨净服役退伍后,选择和我一起做陶,我就是让他从「双挂红油滴釉」开始入手。因为此釉须先浸一层底釉,干燥后再喷一层不同的釉,两种釉层的施釉精准度要靠经验累积,工续非常繁复。磨练半年多后,我才让他尝试烧制单挂天目釉。这种工法只需浸一次釉浆,既简单又无粉尘困扰,进行到今天都很顺利并常有新的突破,现在要他回头再烧双挂天目釉,那是肯定不愿意的了!
过去我的柴烧陶和天目茶碗都是用原矿土制坯,去年租到较小的厂房,才改用商品土调配;今年六月窑场迁移到现址,有空地可放置新购买的原矿土,就继续调配我们适用的土胎。我们窑场模仿宋代建盏,胎土质感略粗糙,裸胎部份烧成褐色或黑色两种。有些朋友会在意天目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茶碗土胎是陶或瓷?我见过的建窑老件是褐色或黑色胎,华北窑口出土的则是灰白色胎。这点提供大家参考。
有人提到「二次黏土」,做陶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这种土是由高处的「一次黏土」(又称原生黏土 Primary clay)经过雨水的冲刷磨蚀、河流运输到低漥的沼泽、淤积沉淀而成的黏土,通常富含铁质和有机质,可塑性极强但耐火度低。我曾经到过北投和苗栗南庄两处寻找原矿土,南庄一带的矿区山壁断面呈现一层层不同颜色的土,这是百万年历史的沉积岩,由原本的湖泊经造山运动隆起形成的。南庄的土矿就属于「二次黏土」。而「一次黏土」是岩石受风化作用就地崩解,未经污染,质地往往是白色,耐火度高可塑性较差,通常都存在于高山上,例如中国的瓷土(高岭土 Koalin)或北投复兴岗后山上的白土。
我年轻时曾有一段时期学过书法,书法家寇培深老师告诫我们:书法的成就取决于自己人品的高低。老师的这句话陪伴我至今,对我的人生有深刻的影响,个人的艺术审美标准亦作如是观。釉面平整实用、釉色悦目耐看、技法娴熟、坯体曲线优美流畅是我们制作天目茶碗的基本要求,至于是单挂釉或双挂釉,我认为那不是重点,只要符合以上标准都好。就我的经验,双挂釉要研发出两种不同的釉,重迭后还要能烧出美色,理论上说这是要花单挂釉两倍以上的时间和心力,施釉的成本也高过单挂釉,若以刻板观念来贬低双挂釉的成就,我认为有失公允!
我读书不多,腹笥不丰,无法和大家分享各种釉相、几价铁等理论,但我谨记美国陶艺家Simon Leach在他制作的工具上都刻有「Keep Practicing」的句子。我也坚信,这世界对我们的评价是看我们做到多少。与大家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