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初伏遐想

 岚韵 2017-07-12


  “头伏萝卜二伏菜”,“头伏饺子二伏面”,能够流传下来的关于初伏的民谚,不是耕作,就是饮食。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两个领域,最基础、最离不开。


  北京,四季分明。生活在北京,体验着明显的季节变化,成为司空见惯。人们往往在寒冬时,似乎忘了盛夏有多闷热;在伏天,也不去想,三九有多寒冷。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天都不言,人就更顾不上了、或不去想了。


朴学东 摄


  有一种说法,对周围环境、冷热反应不敏感的人,往往是思想内涵较深的族群,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天冷天热,过多影响自己的心绪。但,也正是这个族群,虽不受影响、但不等于不去思考、反而思考更多。


  初伏,天气闷热,温度高、湿度大。在人最不愿出门、最不愿动的时候,应该去顶着太阳种萝卜,此时种萝卜,才可以在初秋,收获美味、去火、顺气、调理的大萝卜。在耕作这件事上,错过了合适的时段,难以弥补。人们只有主动耐着热去努力,才可以期待收获。很多事,咬牙坚持,也就不觉得怎么难耐了。我曾小小地拿自己实验:有一次手不小心破了,很疼,我默默问自己“疼又怎么样?还能疼成什么样?”结果,就真不觉得难耐了。


朴学东 摄


  初伏,人因热而烦,往往食欲大减,身体不补充营养和能量怎么行?于是,头伏吃饺子便成了好方案,饺子,是那年月能吃的最好的东西,想想,在中国民俗中,必吃饺子的,只有三种情形:过大年时,送亲友远行时(上车饺子),再有,就是初伏了!可见,对自己好点儿,让自己吃好是基础。天儿再热,也要吃好,吃好,身体才好……


  说到初伏,会想一想自己过初伏的往事。


  儿时,初伏大多在暑假里,白天,与小伙伴疯玩儿,天气的暑热,似乎与我们无关。晚饭后,坐在院子里乘凉,有根5分钱的冰棍在手就十分满足。小时候曾经自己瞎总结:伏天来了,最高兴的是可以多吃西瓜,最不高兴的是有蚊子。



  儿时关于初伏的记忆中,还有一道美味:凉粉儿。那是没有空调、没有冰箱的时代,从副食店买来绿豆淀粉制作的“粉鱼儿”,(那时副食店里还卖一种方块儿的凉粉,把淀粉制成豆腐大小,回家需再切成小块,也还不错),奶奶会用凉白开把粉鱼儿略泡一会儿,其实凉水就行,但奶奶很在意家人的饮食卫生。之后,加上黄瓜丝、蒜泥,用调好的芝麻酱、酱油、醋(有时再加点儿芥末)一拌,就齐活了,在闷热的初伏,大口吃着凉粉儿,真是一种享受,冰凉、顺滑、五味俱全。


  有个暑假,我还自己做过粉鱼儿呢,把一个罐头盒底儿,打上一些约一厘米直径的小孔,熬上半锅绿豆淀粉,然后把熬熟的淀粉倒进罐头盒,熟淀粉慢慢漏下去,掉进放着水的盆里,就成了粉鱼儿,自制凉粉儿就做好了。


朴学东 摄


  那时如果有机会去护国寺小吃店,爸爸也会点那里的凉粉儿,那里的粉鱼儿,是小吃店自己制作的,形象不如副食店的美观,但口感更柔滑,而且比家里多了一种特殊的配料——咸胡萝卜丝,加了咸胡萝卜丝的凉粉儿,每口,都有惊喜。


  记忆中,还有这样一段:一次初伏,妈妈带姐姐和我傍晚散步,走到了离家不远的立交桥,立交桥上乘凉的人不少,我们也走了上去,随意坐在人行道边,妈妈用扇子给我们轻赶蚊子,我们则专心感觉每次公交车开过,桥面上有趣的微微颤动。那时车真少,好一阵,才过辆车、颤动一小会儿。


  ……


朴学东 摄


  工作之后,整天忙碌。自然环境的冷暖,远不及人世的冷暖影响更大。再加上空调越来越多,城市中,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越来越少,有时甚至盼望多走走路、多晒晒太阳,甚至多出出汗。


  初伏,只是伏天的开端,无论人们适应不适应,喜欢不喜欢,时间,会不停留地飞逝!


  伏天,总有过去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注定是可以让灵魂稍觉惬意的,金色的、清爽的、收获的秋天。




阅读公社原

作者/朴学东

责编/兰宇

制作/兰宇、跃升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