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向来是一种稀缺资源,可惜拥有它的人,不见得都能用对地方。于是对有的人而言,“聪明”是一件无价之宝,但对有的人而言,它却可能是一颗定时炸弹。 很不幸,三国时期的杨修,便是一位“定时炸弹”背负者。 杨修出身名门,为杨彪之子。此人博学善言、聪明绝顶,连“狂妄冠军”祢衡也承认他还算个人物,呼他为“小儿”。东汉末年,杨修在曹操手下做秘书,颇得重用。当年曹操忙于征战,丞相府里里外外的行政事务,被杨修管理得井井有条,连曹操都自叹不如。 关于杨修的聪明,坊间流传着不少段子—— 门太“阔” 曹操令人修建相国府大门,完工后,曹操视察了一圈,并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 在场的人都不理解丞相是什么意思,只有杨修意会了,他说:“门里边添一个,活,不就是‘阔’吗?丞相是嫌府门太宽了,应当修窄一些。” 一“合”酥 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高档点心。曹操只吃了一点就合上了盖,并在盖子上写下了一个“合”字。杨修看到点心后,便自作主张打开盒子吃了一口。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杨修回答说:“你看,点心盒上明明写着‘一人—口’嘛,我若不吃岂不是违抗命令吗?” 绝妙好辞 曹操与杨修一起路过曹娥碑,见碑面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是什么意思,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等等先别说,容我想一想。”走过三十里路后,曹操一拍脑门突然想了出来,这才要跟杨修对答案。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乃受五辛之器,受旁辛字为辤(辤是辞的繁体字)。所以这八个字便是‘绝妙好辞’,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 曹操听后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你的IQ领先我三十里啊! 《红楼梦》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将这句话送给杨修,恐怕也再适合不过。无论是野史还是小说,都将杨修的送命归咎在太聪明上。 曹操梦中杀人 曹操害怕遭人暗算,就谎称自己有“梦中杀人症”,并告诉众人“我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靠近我,不然会误伤你们”。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有病”,不久后,曹操就在夜间杀了一位为他盖被的近侍。 曹操醒来,先是装出一副震惊状,接着又哭着为死者送葬。但是,就在曹操痛哭流涕时,杨修却在一旁指着死者叹息说:“丞相并非在梦中,而是你仍在梦中啊”。这句话让曹操对杨修起了杀心。 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最终死于这样一件事—— 曹操亲自率兵与蜀军作战,结果战事失利,想攻却久攻不下,想退又怕被人笑话,于是处于进退两难之中。吃饭时,曹操看到碗中的鸡肋,一时有感于怀,于是传令夜间口号为“鸡肋”。 杨修揣测道:鸡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嘛。曹操明天肯定下令撤兵!于是未曾核实就直接通知士兵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得知,大怒,以“扰乱军心”为由,将杨修诛杀了。 正史之中,杨修之死是因为卷入世子之争。不过说到底还是聪明惹的祸。正是因为他的聪明,曹植极力将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中。 据说,曹操经常出题考验两个儿子。每次曹操出题,杨修就帮曹植押题,并提前做好十多条答案交给曹植。于是,每一次曹植都是对答如流。结果有一回,杨修没拿准节奏,曹操考题刚一送出来,曹植的答案就呈上来了。如此敏捷的反应,让曹操感到很奇怪,于是命人调查,杨修和曹植的双簧小把戏就这样暴露了。 还有一回,杨修看见曹丕把智囊吴质藏在装绸缎的竹筐运到府中,便立刻报告曹操。曹操当时没来得及调查,这让曹丕大为恐惧,紧急通知吴质,吴质说:“没有关系。”第二天,装载绸缎的车辆,又神秘地进入曹丕家;杨修再向曹操报告,曹操立即派人搜索,却找不到人。吴质的这一招将计就计让杨修搬砖头砸了自己的脚,从此上了曹操的黑名单。 《三国志》载,“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曹操决议立曹丕为太子后,他担心在杨修的出谋划策下最终会引得二子相斗,再加上杨修又是袁术的外甥,便在自己去世前一百多天把杨修杀了。 其实以杨修的聪明,他很快就后悔参与世子之位的争斗,可惜他只有上船的聪明,却缺少下船的智慧。 聪明,要悄悄地用 在《有一种缺点叫聪明》一书中,作者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总结了聪明人最容易犯的八种错误——
悉数这些错误,尽管平常人也会犯,但聪明人似乎更容易恃才自傲而往坑里跳。 那么聪明究竟该怎么用呢?明代政治家吕坤的答案是:“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意思是说,聪明是个好事,但是只能悄悄地用。古往今来,因聪明而惹祸上身者,绝大多数都是自恃聪明喜欢卖弄的人,那些深藏不露、大智若愚者,从来不会牵连其中。 如果说“美丽”的最高境界是“美而不自知”,那么“聪明”的最高境界,大概便是“难得糊涂”和“大智若愚”了。只有当一个人可以对“聪明”能够收放自如时,它才会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是成为美丽的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