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桐乡吕氏渊源概述

 梁园处士 2017-07-12
本帖最后由 lvxz8804 于 2012-7-13 09:51 编辑
桐乡吕氏渊源概述
    桐乡吕氏,为唐浙东道节度使吕延之的后裔,吕氏共尊吕延之为一世祖。至七世,分为三待郎院派,即“吕氏三院”。而桐乡的吕氏渊源,主要来自两派:一为河东长兴待郎院北府派,南宋时迁居桐乡。二为幽州天福待郎院新昌孝字派,约元末明初时由余姚迁居桐乡。
    “河东长兴待郎院北府派”迁桐乡吕氏世系:
      1世吕延之--2世吕渭--3世吕温--4世吕镇--5世吕顼--6世吕韬--7世吕梦奇(户部待郎,河东长兴待郎院派)--8世吕龟祥(河东长兴待郎院北府派)--9世吕蒙亨--10世吕夷简(宋相)--11世吕公著(宋相)--12世吕希哲--13世吕好问(居婺州)--14世吕本中--15世吕大猷--16世吕祖仁--17世吕元瑛(一名森年,迁上木阜)--18世吕惟清--19世吕继祖。吕继祖,原居河南,宋南渡时,为崇德尉。因战乱不得归,到了后世,迁至嘉兴府石门县,即今桐乡崇福镇。19世吕继祖……--27世吕淇--28世吕相--29世吕焕--30世吕元启--31世吕留良(吕元学五子,吕元启嗣子)。因清代的“文字狱”,雍正十二年,吕留良后人60余口,被发遣到北疆。吕留良后人到宁古塔后,拨给宁古塔将军都赉部下驻防旗人为奴。 “河东长兴待郎院北府派” 桐乡吕氏世系,详见2005年41世吕东太编撰的《吕氏宗谱新编》。
      “幽州天福待郎院新昌孝字派” 余姚迁桐乡吕氏世系:
      1世吕延之--2世吕渭--3世吕恭--4世吕爽--5世吕壽--6世吕兖--7世吕琦(兵部侍郎,幽州天福待郎院派。)--8世(吕餘慶,副相)吕端(宋相,谥正惠)--9世吕荀--10世吕誨(御史中丞)--11世吕由誠(知府,靖康與難盡忠,葬新昌,为新昌始祖。)--12世吕億(新昌一世祖)--13世吕集(紹曾)--14世吕蒙(新昌孝字派)--15世吕琰--16世吕宜之--17世吕暹(宋郡马)--18世吕鎌--19世吕璞(与石氏争墓地,石氏欲害公,为保身家性命,潜避余姚。吕璞,为“海石五支”之祖。)--20世吕思賢、吕思愼、吕思誠。
      20世吕思賢--21世吕克孝--22世吕秀山、吕秀泗、吕秀澤,俱为海宁始祖。这就是“幽州天福待郎院新昌孝字迁海宁派”。
      20世吕思愼(迁崇德)--21世吕克友--22世吕信(丘汇始祖)、吕任(后洋始祖)。这就是“幽州天福待郎院新昌孝字迁桐乡派”。
海宁三支加崇德二支,称为“海石五支”,即“海(宁)石(门)的(22世)五支”。
      石门(崇德)22信(丘汇始祖),至27世,又分为八支:
      27世吕希周,即丘滙長支。
      27世吕希蒙,即丘滙次支。
      27世吕希謙,即樓下長支。
      27世吕希儒,即樓下次支。
      27世吕希鸞,即高橋長支。
      27世吕希鳳,即高橋次支。
      27世吕希孟,即高橋三支,又迁大树下。
      27世吕希舜,即高橋四支,又迁樓下。
      石门(崇德)22吕任(后洋始祖),至27世,又分为五支:
      27世吕漮,遷大倫村。(大倫村,至30世,又分为四支:30世吕源,为大倫村长支;30世吕涇,为大倫村二支;30世吕漢,为大倫村三支;30世吕洛,为大倫村次支。)
      27世吕希鄒,即後洋大支。
      27世吕希質,即後洋次支。
      27世吕希濛,即後洋三支。
      27世吕希賢,即後洋四支。
      幽州天福待郎院新昌孝字派、20世吕思誠,登至順庚午進士,官至御史左丞、國子監祭酒。其孫22世吕熙,洪武二十七年進士,任禮、吏二部少傅、尚書,生子曰盛。23世吕盛,因建文出亡,不樂仕進,訪道虎林,館於崇德,卜宅於骑塘之北富兜。此原家谱中无记载,但吕希周所撰谱序中有此记载。加上22世吕熙,成了“海石六支”。以上都是19世吕璞的后裔。
      有关幽州天福待郎院新昌孝字派迁海宁、桐乡的世系,详见康熙32年三十一世鄔橋隆興港吕治平等纂修的《吕氏家谱》及嘉庆18年三十五世鄔橋隆興港吕立誠、盛家橋南支吕敬承、吕耕餘,三十六世桐乡大倫村长支吕士英、盛家橋北支吕綮庚等修纂的《吕氏宗谱》。
由于“河东长兴待郎院北府迁桐乡派”31世吕留良的后裔,因“文字狱”被流放到东北宁古塔,现在桐乡的吕氏,绝大部分是“幽州天福待郎院新昌孝字迁桐乡派”的后裔。
    海宁吕氏,在光绪二十年左右曾续修过宗谱,未付梓,仅为手抄本,文革中失传。也不知此谱中有无桐乡吕氏的记载?
      海宁、桐乡吕氏的历史,有自炎帝神农氏至吕氏得姓始祖伯夷、伯夷至齐太公吕尚、齐太公吕尚至唐浙东道节度使吕延之的世系记载。虽然各宗谱记载不一,年代久远,无法考证,但也有参考价值。自唐浙东道节度使吕延之以下至37世的世系,昭然可见,完全可信。自嘉庆18年共修宗谱至今已二百年,这二百年的家族史,尚无文字记载。有待吕氏同胞们共同努力,进行续辑,不使吾族的先祖英名被湮没。
      联系方式:QQ:627699868   
          E-mail:lvxz8804@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