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陌上颜如玉,釉下五彩瓷

 率我真 2017-07-12

《非遗笔记》

采访了这么多非遗人物,我常常在思考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

除了一点点真诚的文字,我似乎给不了那些非遗匠人太多的帮助。我也无法逆势而为,让非遗大众起来。

在采访她之前,我对自己的写作行为感到了些许困惑。

直到,我听到了那句话:“生命中真正的乐趣,是当你沉潜于某一事物,完全忘我的刹那。”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纠结于事件本身的结局和意义了,所以才会迷茫无措。

喜欢,就去书写啊,哪怕没有意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扬龙以及其女陈利)

<01> 生命有它的图案,我们唯有临摹

前几日,朋友从湖南醴陵回来,带来了一件釉下五彩瓷。

我一看,这瓷器与之前见过的那些都不太一样,清新脱俗、宁静恬淡,自有一番风味。

(陈扬龙作品 种瓜得瓜 )

欣赏之余,我决定采访这个釉下五彩瓷的创作者。

她叫陈利,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扬龙之女。

(陈利作品 山花烂漫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3年,陈扬龙先生去世之后,她一手担起了家族的责任,带领团队继续创作釉下五彩瓷。

由于出生于醴陵的一个陶瓷世家,陈利从小就是玩着泥巴长大的。

(陈利作品 万紫千红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现如今,她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传承人了。

成长路上,对她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她的父亲。

(陈扬龙作品 瀚墨遗香 )

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做釉下五彩瓷,18岁成为正式的学徒,跟其他学生一样,每天跟着父亲学习各种创作技艺。

釉下五彩瓷对绘画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常常一起去写生,观察生活中的一花一草。

(陈扬龙作品 柳叶蝉)

只要有人爱看世间的花花草草,

就能从花草中取得一种诗的感性和热情,

还可能将这种可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个人。

因而有人说,

禅在花草中,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陈扬龙作品 翠玉)

换言之,就是花草不能直接教育人,还需要通过艺术家的心和手来间接地陶冶人。

正是因为这种创作理念,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有一种不同的性情,自然的美。不纤巧、不做作,不过分修饰,一任自然,心手相印,表现得朴素而亲切。

(陈扬龙作品 芍药 )

02 抹一阙薄墨淡染,素一季来年时光

一件成功的釉下五彩瓷需要经历一百多道工序,最考验审美功底的一步就是手工绘图。

先用墨勾线,然后用桃红、海碧、金茶等几十种釉下颜料,采用“平混”、“接色”、“深浅”、“罩色”、“分水”等技法彩绘于胚上,罩釉高温烧成,烧后墨迹挥发,而呈现白线彩色花纹。

(陈扬龙作品 紫滕圆板)

从原料到绘制再到烧成,每一步都非常重要。

好的泥,好的胚,好的画面,缺一不可,一点小小的失误都会导致前期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陈扬龙作品 泡桐圆板)

采访中陈利告诉我:“画面就像一件衣服一样,是为陶瓷胚体服务的,不同的器形需要不同的画面,不能千篇一律。”

而好的画面,都来自于生活当中。

路边的野花、墙上的爬山虎、河边的垂柳……都是天生的美好画面。

(陈扬龙作品 绣球圆板 )

这么多年,陈利一直谨遵父亲的教诲,孜孜不倦地创作。

慢慢地,她继承了父亲“薄施淡染”的釉下绘制秘技。

(陈利作品 大富贵瓷板)

在传统釉下彩彩绘平填收水法表现画面明暗的基础上,

运用“薄施多层渲染”等方法,

丰富和增强了画面的主体感和层次感,

经历近1400℃高温烧制而成的陶瓷作品

色彩清丽、画面生动。

她设计制作的花瓶胎薄、色白,

彰显了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效果。

(陈扬龙作品 碗豆图)

<03> 造物忌巧,待人以诚

林肯有句话:“能力将你带上峰顶,德行将你永驻在那儿。”

陈利和她父亲一样,淡泊惯了,也真诚惯了。

她说:“匠人,就是平凡人,靠手艺谋生的人。”

我最喜欢两件事,一种是属“文”的,在清晨的露水中写生,在釉下五彩瓷上绘画,在傍晚的宣纸上写诗……

另外我还想到一种属于“武”的生活,广州恩宁路上,有些旧式的铜匠铺,常常有几个老大爷,抿着嘴巴,伸出瘦瘦的胳膊,蹲在门口捶打铜片。各处是混杂的声音,各处是火花。

我想,这些地方一定能作我灵魂的住宅。

我的文章,是羡慕这些平凡,为人生百事所动摇,为小到这类职业也非常的倾心,才写出的。

文字为文木原创,图片由陈利授权提供,请勿侵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