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悉财务会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吾道有涯 2017-07-12

作为一名做了十七八年会计的老财务人来讲,对于会计应该没有什么可纠结的。我们的孔老夫子讲“会计当而已矣”,如何理解“当”,是我们技术层面本身的当,还是我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披露的当。另一个方面就是财务会计作为一项目管理活动存在的前提,也就是我们的企业为什么要会计,请他们做什么?中国会计准则讲,会计的目的两项,一是反映管理者履职责任情况,二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本人觉得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第二项,为什么?因为,第一目的是基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而言的,老板自己经营呢,可能就不需要反映管理者的履职责任了。换一个角度,就算是需要反映,老板对这一信息的需求也是适用于会计信息使者的范畴。长久以来都基于这一问题在进行思考。有幸通过知行社的读书活动,读到了丁远教授的这本基于国际化视角,从信息使者角度解读财务与会计的《财务报告与分析》,读了以后非常有共鸣感,启发非常之大,更加坚定于对会计的理解和应用。


本书从三个角度出发,完成财务与会计的解读,第一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根据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进行对口、专项化的信息供给,大大的提升了信息使用的有效性;第二从国际准则实务角度发出,用实际商业案例和日常惯例来解读准则,大大方便于会计人对准则的理解与应用;第三从国际化视野的角度,以国际会计准则专业化的层面,对准则进行专业、全面解释,并最大程度的与各国准则进行对比,提炼准则间的趋同。

  全书从会计基础原理出发,以财务报表项目为切入点,先介绍了会计的产生、基本概念、会计循环、会计的主要分类与发展、会计的演变史,接着介绍了财务会计报表以及报表编制原则和报表项目数据的形成,最后按信息使用需求,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进行了讲解。这一脉络非常清晰,极易为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所理解。长久以来,许多财人员对报表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把凭证、账做好就行了,报表没有什么用,不愿花精力去编一份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报表,提供的是这也看不懂,那也不全的报告。殊不知,报表才是我们会计的根本,是为了要出报表,才设的科目,是为了分析报表,我们才设哪些明细账,科目上、分录、账都是为了报表而服务的。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里子,利润表是面子,现金流量表是底子,而后者都是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细化、分析、说明。

  全书的精华所在在于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责表分析,采取了趋势分析法、同比分析法和财务结构表、现金等式。特别是现金等式,从财务结构表中提炼成现金等式:净现金=营运资金-营运资金需求,这三项目都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进而可以形成6种组合,不同的组合反映企业不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收益。现金流量表分析中谈到了,从经营活动现金流来分析盈余质量,很多会计都没清楚,报表盈利与现金盈利的差别与共同点,这里进行了清晰的分析,基于权责发生制的盈利与基于现金制的盈利本质是相同的,但只是时间性差异。但在长时间的过程中,如果款没收回来,在减少现金的同时,也会反映到你的报表盈利中去,又走向了统一。对经营活动现金流进行分析,可看出盈利质量的蛛丝马迹,创造价值的能力怎么样。接着,具体讲解了财务比率分析法:回答“如何创造价值”?提到了一种比率(ROE&ROD)的解析,定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财务踪迹模型,透析一个企业的“高业模式”或者说“盈利模式”,分析出企业的盈利点,如何创造价值。最后丁教授总结出了分析的计分模型。通过计分模型,分析一个企业是否可持续经营,如果不能的话,谈再多的价值创造也是无意义的。

在这里再次感谢知行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给予我们这次机会,读到这样一本好书,还是那句话,在以后的日子里跟知行社的各位社员一起不忘初心:多读书、读好书、多分享。

(本文来源:知行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读书活动:读丁远教授《财务报告与分析》有感,图片转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