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 | 曹丕:人家才不是怨妇小公举

 卡图洛夫斯基 2017-07-12


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英雄的儿子当然理应是英雄。


可惜曹丕不是英雄。


他非但不是英雄,历史上的名声也薄得很。上头老子一压,曹操大名,谁没有听说过?底下兄弟都是人杰,才高八斗的曹植,借舟称象的曹冲,旁边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司马懿——除却七步诗要杀曹植的恶名,曹丕是谁?


曹丕是曹魏的开国皇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汉献帝行禅让之礼,改元黄初,自此便是曹家天下。


《三国演义》里总说三分天下,但真正意义上的曹魏,其实是从曹丕开始的;那个时候,也并非后人所想,蜀汉刘备乃是汉之正统,恰恰相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手上有个汉献帝,天下人大多属意他。


但属意曹操,可不代表服气曹丕。曹操才刚去世的时候,跟随他多年的青州兵竟然打算自行解散;州郡官员,也大多呈观望状态,真是焦头烂额!不过,曹丕好歹跟着曹操历练多年,晓得攘外安内的道理。贾诩、华歆这些亲信自不必说,其他相干不相干的人,但凡有些功劳,纷纷提拔上来,稳定好人心,再来就是出兵伐吴了。


当时曹魏战乱频频,经济衰退得厉害,虽然曹丕减了税赋,甚至解除皇家园林的禁令以利百姓,可经济恢复不是一天两天能行,现在的曹魏,不比黄初末年时候的仓廪实在。按理说,并非出兵的好时机。


只是曹丕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六月从邺城出发,一路上收了不少人才——蜀将孟达就是其中一个,又连续颁布了好些关怀百姓臣下的诏令,见朝中诸人不再对自己有所质疑,就开始准备禅让之礼了。


孙权?不来最好!


做了皇帝以后,曹丕仍然优待汉献帝,后者活得比他还长;直到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登基做了八年皇帝,汉献帝才去世。


很多人于此处总能窥见曹丕的柔软性情。他有时也的确温柔得不像一个杀伐决断,掌握天下大权的君主。


譬如他给吴质写信,“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我与你分别已经过了三年,只是书信往来,又怎么能纾解我对你的思念呢?实在不像一个皇帝写给臣下的信。


在这封信里,曹丕深切地怀念了因为疫病去世的文友们。他说,我有时总想起从前的岁月,好像大家就该这样长久地在一起似的,可如今却是阴阳两隔,生死陌路,实在令人伤心。我要为他们编一本册子作纪念——为后人所熟知的建安七子,王粲、陈琳、阮瑀等人,归在一起的名声由头,也在这里。


但曹丕的这份深情,总是掩藏在漫不经心的表象之下。就好像他在王粲的葬礼上说,王粲喜欢驴鸣,你们便人人学一声驴叫罢,权当为他送行了。这样一种近乎调笑的方式,岂止不像个君王,甚或还有人要怪他侮辱王粲了!



谁知道后来他编写册子的力气与功夫?


就好像曹操去世时,他曾写过一首《短歌行》。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涟涟。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这首《短歌行》写得好,好就好在一个哀而不伤。唐代元稹写诗,说“潘岳悼亡犹费词”,是说辞藻太过华丽,真正的哀思湮没其中。真正的痛苦,其实并不需要言语来填补,它自发而成,给予我们长久沉重的击打。曹丕这首《短歌行》言辞简约直白,然而哀思静约,令人肃容,可说句句发自肺腑。


他写下了这样伤心的诗文,却仍然纵酒放歌,行为到处许多都违背了礼法,因此后世有人说他凉薄,觉得这词虽写得哀,但也不过是他作样子讨同情而已。


这个说法,或对,或不对。


曹丕一生,写诗很多,其中有一首《善哉行》: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谿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雎,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人都是要死的,今我不乐,岁月如驰;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这恐怕才是他真正的人生观。


曹丕身在的那个时代,神州沉陆,战乱迭起,每天都有人在死去,死于病,死于兵,死于饥....也许此时与你在一个地方下榻的人,第二天早上就已经成为荒原白骨,死生之于他们,寻常得近乎麻木。因此也不免看透,月盈则冲,华不再繁,所有的盛事都会在时光中消散,最圆满的时候,其实就是最悲哀的时候,因为热烈之后,必然会迎来衰竭乃至消亡。


很多人心知肚明,因此或者颓丧,或者无节制地放纵,而曹丕不同于别人的妙处,就在于他的透而不徹。他知道人世的热闹都会结束,有时甚至猝然终结,但他要用尽力气,活在当下,生就快快活活地生,死就从从容容地死,生命里每一份微小的温存,都足以成为心动的理由。


所以即便是弹棋这样的小玩意儿,曹丕也能兴致勃勃地写一篇赋文来,更不必说玛瑙、迷迭香,柳树槐树这样本来就有足够话题的物件了。


他说起自己打架的经历,也有意思。


有一回曹丕与奋威将军邓展喝酒,喝到酣处,两人说要比剑。恰旁边有甘蔗,便各拿一根切磋往来,曹丕屡胜,自得得很,下笔却不动声色,仿佛只做平平记录,甚至还记下自己不足之处,看着谦虚得很,然而言语细致详尽,所有的得意都在纸上笔底。


你要去细细读他。


曹丕一生中,如这样叫人会心一笑的事有很多,种甘蔗,吃葡萄,再小的事,在他笔下都生了灵气,读来亲切十分,大抵也是因为他生了颗七巧玲珑心,能见天地万物独有的那份苍天许的好处。


然而这样的人,实在太过玲珑,不大适合长久呆在人间。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病重去世,时年四十。按他生前嘱咐的那样,不树不坟,实行薄葬,埋在了首阳山。在他还是魏世子的时候,便有人给他算过命,说大约活不过四十,后来果然没有活过四十。


但对曹丕来说,结局如此,大抵也只是笑笑而已——屡见雄图多春梦,半生冷淡半生癫,他曾这样热烈地活过,短寿而已,又有何妨呢?

 








好物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