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宗从档案里流出的照片

 昆仑冷月 2017-07-12

    1981年老区的学校是什么样子?那里的生活境况又是怎样的?由于当时的主流媒体几乎不报道所谓的“落后面”,致使公众无从知晓,相关的影像资料更是难以见到。

手头这部成于1981年的影集,拍摄地点是山西省兴县,它是(估计是该县的教育部门)为了向上级申请财政经费而随附的资料:每幅照片都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画面清晰,信息完整。该影集,后不知怎么从单位的档案中流出,前些年辗转为笔者所收藏。

兴县,曾经是晋绥根据地的首府,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八路军一二○师师部所在地,是晋绥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这本影像资料,如实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三十二年之后这里的教育及生活境况。为忠实原作,我尽量引用原始记录。

 图1

 

兴县中学是地、县重点学校之一。现有住校起伙学生七百余名。但因经费短缺,长期以来厨房窄小,破旧,难以更新。图为兴中现仍使用的学生厨房。(见图1)

 

全国在1980年基本都恢复了被“文革”中止的初、高中升学考试,各地也因此把最好的学校定为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而加以建设。兴县的重点中学尚且如此,那重点小学情况又如何呢?

 

校舍紧缺,没有活动场地,是兴县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城内东关小学是地、县重点学校之一,全校共有19个教学班,944名学生,41名教师,师生人均占室内外面积1.4平方米,图为东关小学的一孔窑洞作三用:走廊,正面小门内为饮水处,左面小门内为教导处。(见图2)

 

图2

       兴县的重点小学,仍在以窑洞为教室。图2所呈现的是教室的外观,那教室内又是什么样子呢?

 

图3

 

    图为东关小学三年级(44)班的不规格课桌凳,全校现有600名学生使用这种不规格和破烂的课桌凳。(见图3)

图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