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中国书法线条之气质美

 砚耕迂叟 2017-07-12
摘要:中国书法是具有生命意义的线条美的艺术,书法线条之气质美的构成主要表现在线条的方圆、粗细轻重、中侧藏露等方式来抒发情感,把具有生命的活体注入单纯的线条中,从而体现中国书法线条富有生命之气质美。
  关键词:中国书法 线条 气质美
  中国汉字起源之初是用来记事或表达某种感情的,而由于汉字发展变迁,其书写艺术便承载起书法在世界艺林中独放异彩之特点。中国汉字的笔画是由线条组成,而线条又能表达及富生命力的情感,千变万化,神采飞扬。
  一、艺术气质之生命意味
  艺术的气质和物象生命体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话题,这样的说法 昔人有研究,但在今天来研究它又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用人来做类比要形象而具体,线条的无穷变化与人的筋肉、骨气、血是有相类的,正如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云:“字有筋骨、血脉、皮肉、神韵、脂泽、气息、数者缺一不可。”康有为也曾在著作《广艺舟双楫》中有说“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这表明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其线条是要体现书家的生命力的,然正因为书家注入自己的生命,使原本简单的线条构成的汉字在笔与墨的驱使下具有啦筋血肉骨气,使汉字变为活体跃然纸上,无论对书写者还是观赏者都有较强的感染力,把人带入一个具有生命旋律的世界,从而使艺术得到升华,体现作品优柔赋有旋律的气质美。
  1.气质之骨美
  书法线条的气指的是线条本身的气韵,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提出六法论,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正因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成为后人评价书画高下的标准,气韵既是强调有韵律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活体。在作品中我们会说行气好,它体现在开合虚实,布白之安排;以图式而言,黑白相间,疏密得体等都体现书法气质之美,书法线条之骨,指的是笔过之处留下的墨痕刚劲有力,挺拔劲健,能让线条变得厚重、沉稳苍朴,乃线条之骨,也是字之骨也。有了骨作为基甸,线条就有了更为丰富的三维空间。用沈括对徐铉书法线条有:“映日照之,线条中心有一缕浓墨,日光不透”如此的评价。线条中心一缕浓墨即是说线条中的厚度、立体感、等即有骨感。清代朱履贞在其《书法捷要》中有云:“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由此看来骨在线条中的有其重要意义。从技法的层面来谈,既是在行笔的过程中,要逆锋起笔,缓慢涩行运笔,回锋收笔,提按连贯交互,则能体现出书法线条的骨之美。
  2.气质之肉美
  线条之肉指裹在字的筋骨外面的肌肉。正是有了肉,才使线条健硕丰满、焕发光彩。《翰林要诀·肉法》中有云:“捺满、提飞,字之肉,是也……捺满即肥,提飞则瘦。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2]由此可见,线条本身的肉质,是由用笔的轻重深浅变化及施墨的浓淡枯湿来决定。气、筋、骨、肉、血之间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唐代书法家徐浩有云:“学字“宜先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3]宋书法大家米芾有说:“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4]清书法家宋曹亦云:“用骨为体,以主其肉,而法取乎严肃;用肉为用,以彰其外,而法取乎轻健使骨肉停匀,气脉贯通。”[5]这都表明了这四者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正因为他们之间有啦这种关系,才让书法线条构成了有生命力活体。由气、筋、骨、血、肉构成书法线条的生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是在书家内在书写的过程中通过书法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来。
  二、多姿的形态气质之美
  书法线条可百态千姿,是书家用来表达其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载体,同时也是表现一个书法家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就正如那些千古之绝唱的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或是苏东坡的《寒食帖》,这些名帖都足以证明线条在其表达书家情感方面的艺术价值。然这些变化无穷的线条它并不是凭空而生,它需要书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各种书法技巧熟
  记于胸中,从而使手中的毛笔幻化出精妙神奇的灵动,才能让书家做到随心所欲地抒发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心声。
  1.藏露气质之美
  藏锋与露锋的气质美是最能表现书法线条力量感的美的重要技巧因素之一。这里所谓藏锋即是书写时笔锋藏于线条之内,使线条避去锋芒圭角,使线条变含蓄饱满。便应征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是也。所谓露锋即是书写时笔锋的运行方向与笔画的走向保持一致;一般在书写的过程中,通常藏与露是交互并用的。这样便能展现线条丰富的气质形态美,由此书写时不仅要在一个字中藏露交互并用,在一笔之中同样两种笔锋也常交互用之。古人有云:“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这里是为说明,藏锋其目的是使笔画气势不散乱,凝聚精神,包含着一种人工天公笔工合一体的力量,从而更显线条厚重沉着,健劲有力;露锋其目的是让笔画的精神外扬,更显笔画锋利挺拔,媚态千姿;通常字既有力量又有节奏感,大多两者并施也。姜夔在其《续书谱·用笔》中有云:“笔正则锋藏,笔偃
  则锋出……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6]这里充分表明了藏锋、露锋两种方式在书法线条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辩证关系。
  2.方圆气质之美
  所谓方圆;简而言之,方即是有圭角,园即是无圭角是也;古人有云:“圆笔之绞,提也,抽也,掣也,战也。方笔之翻,顿也,拓也,斫也,蹲也。圆笔如春蚕吐丝,绵延不绝;方笔如快马破阵,所向无敌。故圆笔之极,则超妙绝伦;方笔之极,则雄强无匹。苟能寓方于圆,或参圆于方,驯至渣滓汰尽,炉火纯青,人书具老之际,书之筋骨血肉,自然融化,雄浑神奇之姿,独有千秋。”[2]圆笔的书写要领主要是会运用提笔、抽笔,以墨裹笔,从而使笔锋聚拢一起。由此写出的字线条圆劲有力,具有圆转流畅的韵律美。方笔即是指线条的起止处或者转折处劲拔,棱角明显,骨力外扬。在书写时主要多用顿笔,拓笔,使笔毫铺开,以笔毫裹墨,亦行亦按,给人以方整、挺拔、凝重、沉着,硬朗的艺术效果。   3.中侧之气质美
  书之妙道在乎顺其自然是也,书法的优劣取决于笔法的丰富性,书法的妙处在于笔法上,而笔法的微妙与否又贵在用锋。笔锋有中侧锋两个概念。我们所谓的中锋即是书写时使笔锋裹在线条的中心线上。通常用中锋写出的字线条比较沉实、浑厚有力,有较强的立体感。所谓侧锋也就是书写时主毫并不是运行在点画线条中间,而是在一侧,辅毫落在另一侧。一般用侧锋较多的字,主毫在的那一侧的线条表现出锋利、浓重有力;副毫一侧则表现出清爽、飘逸,轻薄等。朱和羹在其《临池心解》中有云:“正锋取劲,侧锋取妍。”[2]中锋侧锋二者审美取向有别;两者作用也不同。中锋圆劲有力,线条饱满,书写出的线条厚实坚挺,立体感强,力量含蓄不张扬,有强烈的阳刚之美;而用侧锋写出的线条清秀灵动,有足够的阴柔之美。通常书家书写时中与侧交互并用,当然书家各自有自己艺术特征,可根据书家自身风格特点灵活运用是也。
  4.曲直气质之美
  线条的曲直气质形态,人们对这一概念已赋予各种特色的品格气质。通常我们用平行的线条来表现平稳、安静之感,用垂直的线条来表现对象的高贵、庄严的艺术情感,扭曲的线条通常是用来表现对象冲突、激动情感,而表现柔和、优美之态则用弯曲的线条来表现。如此的品格气质表象在书法艺术中的合理运用,造就书法不同品格的气质之美。古人有云:“竖不宜直,直则无力。”[2]这里所说的直在书法艺术领域中,纯的直线是几乎没有的或是极其少见的。通常在各书体中,大都是运用曲线来表现艺术情感。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在处理线条时并不是观其书写线条是否笔者直,而是在于书法家在处理线条时能把单一刻板的直线幻化成具有丰富姿态又具弹性的具附有生命意义的曲线来表达汉字的气质美,这一点在草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曲则为文之宗,有了曲才能称其为美也,这是诸多艺术门类的共同审美取向。绘画的线条就更为讲究线条本身的生动性即附有生命意义的线的活体,忌一味刻板无变化。古语有云:“山无曲折不致灵,水无波澜不致清。”[7]曲与直气质之美是相对而言的。曲直相生,无直亦无曲,无曲何来直。挺直的线条能给人以激励奋进,具有阳刚之气质美;劲曲如弓的线条,其势足力满,如待发之箭,具有阴柔之气质美。书法的线条气质美是每一位成功书法家必备并且也是竭毕生精力而求之的,然线条变化之丰富,又是每一位书法家都难以穷尽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书法空间.书论精粹[EB/OL].[2010-02-08].http://www.9610.com/.
  [2]中原书画艺术网.历代书法学习名言[EB/OL].(2008-12-20)[2010-01-10].http://idc2.41hy.com/
  [3]郑怀义.书法入门[EB/OL].(2006-07-30)[2010-02-06].http://www.800101.com/.
  [4]李笑来.海岳名言·翰墨志·宝真斋法书赞[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
  [5]李笑来.书法约言·书眼·书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
  [6]中国书法的博客.姜夔《续书谱》及释文、解读:(二)[EB/OL].(2010-01-21)[2010-02-10].http://blog.si-na.com.cn/
  [7]中国素材网.明清园林美学思想研究—园林景观论[EB/OL].(2007-06-24)[2010-02-03].http://www.sucai.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