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包虫病

 birdpaean 2017-07-12

       1、临床症状: 肝包虫病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就诊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初期症状不明显,可于偶然中发现上腹包块开始引起注意。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产生腹水。更常见的情况是肝包虫病病人因各种并发症而就诊。如因过敏反应而有皮肤搔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呕吐、腹痛。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症状。

  2、 预后:单纯的包虫囊肿经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不致造成死亡。国内外资料显示,肝包虫病手术死亡率为1.2%4%,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合并感染、囊肿破裂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等。手术后复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手术时不慎误将头节或子囊遗留在腹腔内或因术中囊肿破裂、穿刺时囊液外溢,使头节或子囊污染腹腔,引起继发性的囊肿形成。

  3、并发症: 肝包虫囊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继发感染和囊肿破裂,两者常互为因果。

(1)继发感染

10%30%的肝包虫囊肿会继发细菌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来自于胆管系统。一般认为约80%的肝包虫囊肿与肝内胆管存在显性或隐性交通瘘,致病菌随胆汁经瘘口入侵囊肿而发生感染。肝包虫囊肿继发感染后的典型三联征包括寒战高热、肝区持续胀痛和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

(2)囊肿破裂

肝包虫囊肿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的机会,文献报道为12.9%。囊肿可自发破裂,尤其是继发感染后,由于炎性刺激使得囊液急剧增加,囊内压升高,破裂机会更大。破入胆道是肝包虫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约5%10%,可破入肝外胆管和胆囊,但多数破入肝内胆管;位于肝表面的包虫囊肿易破入腹腔,引起突发性腹痛和过敏性休克;位于肝膈顶部的包虫囊肿破入胸腔,引起急性胸腔积液和过敏反应。

 4、 超声检查是诊断肝包虫病首选方法。超声能清晰显示包虫病灶大小和所在的部位,并可发现子囊。肝包虫囊肿具有多种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与肝组织分界清晰;囊壁一般较厚,常在3mm以上;囊后壁回声增强,部分囊壁发生钙化而表现为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声影;囊内透声好,可有多数点状强回声漂浮,并随体位改变而移位,系子囊或棘球砂所致。若母囊内充满较大的子囊则呈多房性,囊内有强回声带分隔成相应的小囊,分隔呈花瓣状。有些囊肿发生退化,囊液被吸收,其内容物转变成胶冻样物,此时表现为类实质性包块,内有不规则强回声斑块及少量液性暗区,但包块与肝组织分界清楚。当囊肿挤压胆管或破入胆管,可见肝内胆管扩张。囊肿压迫门静脉可见脾脏肿大,并可伴有腹水。囊肿继发感染则呈现肝脓肿的声像图特征。

   肝泡状棘球蚴病在声像图表现为类似于肝癌的片状不规则实性肿块,与肝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强弱不均,中间可有小的液性暗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