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里的绿色精灵

 小烨紫 2017-07-13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儒家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而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与的一个定义除了是“石之美者”,还有“玉德”,

自古以来,儒人们便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一也”、“君子必佩玉”等传统观念。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仁、义、志、勇、洁!君子比德于玉,余俱为石矣!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玉给人带来恩泽,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是以,经常佩戴会给人一种翡翠平和的心态!

有人曾做过放射性鉴定,玉的放射值和人是同样的,所以说:佩戴玉的人自己感觉不到,但是就像是有个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的人时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者你,玉不离身,人不离玉。

——“理之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从外表看就能看到与的里面,是否有杂质,是玉的忠义。正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能做到理之外,可以知中,是多么的难得。

——“其声舒畅,专以远闻,志者方也”。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并且能传到很远的地方,是说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不屈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代表着玉具有超人的勇气。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当玉断裂的时候,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但是我们用手来触摸的时候并不会伤害到我们,这点与其他任何物质都不同,表明了玉洁身自好,就算是你把我摔碎了,我也不会伤害到你。

 
 

明朝末年,翡翠由一个远征缅甸的驮夫带入中国,它翠绿欲滴,晶莹润泽,外表娇美温润,本质却至刚至柔,与君子追求的道德境界正相吻合。人们把翡翠坚硬的质地、晶莹的光泽、温润的水头、变幻的颜色和可雕琢的特性同样与君子的仁、义、智、勇、洁五德结合起来。

清朝乾隆皇帝对翡翠更是喜爱极致,将翡翠称为“帝王玉”。从那时起,翡翠一度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成为蕴含着浓厚儒家文化的绿色精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