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阳县:规模工业“蓄势”发力 问题不容忽视

 昵称10731439 2017-07-1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邵阳县围绕建设工业强县目标,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力推进园区建设。今年以来,邵阳县规模工业经济给力发展,呈现出速度提升,效益看好的良好局面。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
  1、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二季度,邵阳县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6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3.95亿元,同比增长41.14%,主营业务收入24.04亿元,同比增长43.94%。完成工业增加值7.44亿元,同比增长19.4%。
  2、轻工业比重较同期有所上升,但重工业依然是邵阳县工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二季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中42家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9亿元,同比增长15.8%,20家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5.2%,重工业与轻工业完成增加值之比约为1.53:1 数量之比为2.1:1,这一数据表明我县传统产业如煤炭产业、冶炼企业比重正在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节能减排正在成为全县的共识,今年我县冶炼企业由于原材料或者节能减排原因的关闭有6家,比如宏利冶炼厂、聚鑫铁合金厂、金源冶炼厂等企业。
  3、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突出。二季度,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非公企业5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2.48亿元,同比增长46.03%,占全
  部地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8%,非公企业在数量上也占到88.7%。突显我县民营经济活跃,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力军。
  4、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8507万元,同比增长71.28%,其中利润总额8928万元,同比增长41%。
  5、从业人员平稳增长。1-6月,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232人,比去年同期净增加900人,同比增长8.7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 3.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总体平稳增长,表明该县大多数企业对今年招工难问题有所准备,采取的增加员工工资、提高福利待遇、改善生活环境、出台奖励政策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工业总量偏小。2011年上半年,全县实现GDP299927 万元,规模工业只占24.8%,规模工业实缴税6252万元,占全部税收的36.7%。
  2、行业结构不合理。我县企业以产品初加工企业为主,整体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较差,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占比例较大。在我县62家规模工业中,按行业分,采矿业占21家,制造业40家,电力供应行业1家。在制造中,均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其中,有色金属冶炼3家,黑色金属冶炼占6家,木材加工3家,农副产品加工4家,食品加工2家,纺织行业3家等,都属于科技含量不高,工艺落后的夕阳产业。2011年上半年,全县六大高能耗产业实现增加值2.4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3.1%,从以上看,突显我县规模工业行业结构急需改变。
  3、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比较薄弱,高新技术产业较少。邵阳县重点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科技创新也取得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较薄弱,多数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研究开发费用较低。科技研发费用投入的不足,势必严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邵阳县规模以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二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38万元,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9%。
  三、几点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培植工业经济增长点。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型、关联型项目,要把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产业作为重点,力争在重大央企、重大民企、重大外企上求突破,提升产业集群的支撑力。突出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通过领导挂点帮扶、协调推进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协调解决项目有关问题,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对列入2011年的县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的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尽快形成邵阳县工业新的增长点。
  2、鼓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帮助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引导企业积极申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等,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品牌,开展创品牌工程,走“品牌强企”之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要围绕我县“粮食、油茶、生猪、烤烟”四大产业,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积极做好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经营模式,下大力气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开创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品牌意识强、市场营销活的农工产品新路子,把这四大产业打造成我县的特色产业、品牌产业。
  4、加强企业帮扶服务,破解工业经济发展难题。继续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实施金融系统支持优势产业和企业的县财政奖励政策,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偿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大清理闲置土地力度,提高项目集约用地水平,破解项目用地难题;针对企业的各种用工需求,继续加大招工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用工培训力度,促进培训学校与用工单位的对接,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