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雅娟:用大提琴演奏蒙古音乐,那宽厚的琴声中融入一脉苍凉

 金凤寨 2017-07-13




        倾听王雅娟的琴声,勿需去打一串儿粗线条的比喻,就是一个感觉,“直入内心”。那宽厚的琴声中融进了一脉苍凉,让闻者无言地感动、感慨。谁说西洋乐器不适宜演奏蒙古音乐呢?显然是“想当然”。其实只有不适宜的灵魂,没有不适宜的乐器。草原似乎与任何琴类乐器(比如马头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竖琴)都有缘,“草原的琴声”这个意象、意境总会令我们悠然神往、思接天涯。能把琴声演绎好,靠的不仅仅是技法,主要看“琴心”,如果再奢侈地加上“剑胆”就更具穿透力了,即用旋律穿透人生的悲欣、穿透时光、穿透俗尘。


        菅雪雁君评价王雅娟“用自己的灵魂,体验着音乐的灵魂……犹如那天上的风,用音乐带你去飞翔”,说得真是不错,不过仍稍显不到位。音乐的灵魂不会孤立而来,音乐家的灵魂就是其音乐艺术的灵魂了;王雅娟的琴声似乎不是“带你去飞翔”那种,而是带你回家(而且家里的母亲已经不在了)。不能让人忧伤和流泪的音乐,不能算是伟大的音乐。这个清晨,我静静地倾听王雅娟老师的琴声,听了很久很久……


                                     2017年4月25日,张阿泉手写。



        张阿泉,记者、纪录片导演、作家,毕业于四川大学,现就职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第二届“十大藏书家”之一,主张并践行“采气民间”、“阅读与田调并重”,主拍具有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价值的“硬绿型”纪录片,著有《躲在书籍的凉荫里》、《慢慢读,欣赏啊》、《书读长城外》、《碧绿与蔚蓝》、《把心放进一个嘎查》等十馀部非虚构类“草味”小书,习惯用“文”的语言表述“野”的内涵。


链接:

廷.巴特尔在草原上生活四十多年的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