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风采】黄华明教授中国画焦墨写生作品欣赏

 风影墨客 2017-07-13
名家介绍


  黄华明,1963年生,福建人,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2010年9月结业于美国加州富乐敦州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研修班”。2004年-2015年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现为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工业大学第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98年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称号;10次获省级及国家级艺术教育科学类优秀论文奖;多幅作品入选省级以上美展;在《美术》、《美术观察》、《装饰》、《艺术百家》、《文艺理论与批评》、《美术学报》、《工业建筑》、《高等工程教育》等核心杂志上发表绘画、设计作品80多幅,发表论文90多篇;主持省、部、校级科研项目30多项;出版有《现代景观建筑设计》、《装饰图案》等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出版专著《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钢笔风景速写》、《水彩风景写生》等。

  作品赏析


  安徽宏村《焦墨风景写生之一》

  (中国画)尺寸:38x38cm


  安徽宏村《焦墨风景写生之二》

  (中国画)尺寸:38x34cm


  安徽宏村《焦墨风景写生之三》

  (中国画)尺寸:45x38cm


  安徽宏村《焦墨风景写生之四》

  (中国画)尺寸:38x34cm


  江西虹关《焦墨风景写生之一》

  (中国画)尺寸:45x38cm


  江西岭脚《焦墨风景写生之二》

  (中国画)尺寸:38x45cm


  江西岭脚《焦墨风景写生之三》

  (中国画)尺寸:45x38cm


  江西岭脚《焦墨风景写生之四》

  (中国画)尺寸:38x34cm


  江西岭脚《焦墨风景写生之五》

  (中国画)尺寸:38x34cm


  江西虹关《焦墨风景写生之六》

  (中国画)尺寸:38x34cm


  山东沂蒙山《焦墨风景写生之一》

  (中国画)尺寸:38x34cm


  山东沂蒙山《焦墨风景写生之二》

  (中国画)尺寸:45x38cm


  山东沂蒙山《焦墨风景写生之三》

  (中国画)尺寸:38x34cm


  山东沂蒙山《焦墨风景写生之四》

  (中国画)尺寸:45x38cm


  山东沂蒙山《焦墨风景写生之五》

  (中国画)尺寸:38x34cm


  山东沂蒙山《焦墨风景写生之六》

  (中国画)尺寸:38x34cm


  山东沂蒙山《焦墨风景写生之七》

  (中国画)尺寸:38x34cm


  山东沂蒙山《焦墨写生之八》

  (中国画)尺寸:38x34cm


  山东沂蒙山《焦墨风景写生之九》

  (中国画)尺寸:38x34cm


  山东沂蒙山《焦墨风景写生之十》

  (中国画)尺寸:38x34cm

  枯笔焦墨,力遒韵雅

  ----- 浅谈黄华明教授焦墨风景写生画

  焦墨画指的是墨不沾水,用焦墨、枯墨或纯墨作的画,是清代以程邃的焦墨画为代表发展起来的一种画种。但在此之前,焦墨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晋代,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黄宾虹曾说:“画有焦墨法,最为古朴”。焦墨山水画古人有程邃,今人有张仃。张仃先生注重传统笔法,用笔遒劲,风格朴拙而苍劲。

  黄华明教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有着扎实的中国国画功底。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建筑和环境设计的研究、实践及教育工作,对中国各个地域的建筑、民居和景观都十分热爱。他认为每一个地域的建筑、民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形制和特色,与民族、民俗紧密相关,景观又依地理环境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景致,与建筑、民居共融互生。用中国画的技法来表达是最完美的,而用中国画去画西方建筑总有些欠缺。事实上,西画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化问题,也无法完美的表达出中国建筑、民居和景观的韵味。所以黄教授坚持以毛笔作画,开始了焦墨风景画的写生与创作,近年来,他多次到河南、贵州、福建、广西、山东等地进行写生,创作出一批具有表现力的焦墨风景写生作品。

  古人历来讲究“墨分五色”,利用水和墨之间的浓淡、干枯来丰富画面层次感,增加画面的灵动性。但焦墨画却是以斋墨,枯墨为妙,如果像水墨画那样运笔的话,画面效果容易变得一团糟。想要焦墨画面丰富,有灵动性,线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线条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石涛的“一画论”就侧重地表达了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黄教授的画作中基本是以斗方为主,构图则借鉴花鸟画的截取法,结合山水画的“三远法”经营画面,活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造型,画面写实且富有写意性。如福建惠安写生系列六,这幅画主要分成两大块,近景是一堆堆凌乱的山石和郁郁葱葱的植被,黄教授以浓墨勾勒山石形状,用笔且提按有序,线条厚实而富有力度,支持出整个画面的张力。石身用枯笔轻轻皴擦,呈现出山石冷峻结实的力度,再加以点苔。近景植物则以传统的双钩画法,线条细柔流畅,错落有致。远景则用淡枯的笔法画出远处的山石、房屋和船只,更多地使用皴、擦、点的技法,产生了线断意不断的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使得远景若隐若现。也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感随之延伸开来。整个画面利用线条的粗细变化,长线与短线的结合来营造整个画面的疏密关系,充满了线条的韵律和节奏,“一点一拂,动笔皆奇”[1]。同时画面的黑白布置得宜,黑白灰的层次分明,达到“虚实相生,无笔墨处皆成妙境”[2]。整幅画用笔力遒韵雅,画面充满了线条的力度,但又不失灵动,意境简洁空灵,清雅安静,耐人寻味。顶端配以金石文落款,以点成线,完善构图,与画面风格相得益彰。

  又如太行山写生系列八,太行山的地貌异于惠安的风景地貌,所以在表现手法上又有所不同。相对来说长线条的使用减少,更多的是用皴擦点和短线来代替。作品描绘了太行山典型的断层山脉,近景里,采用双钩的技法勾勒出几棵虬枝盘曲的树木,树身加以侧峰轻轻皴擦。为了表现出太行山悬崖峭壁的险峻和树木的苍劲葱郁,作者运笔的线条更加刚劲有力。更多的通过点和皴擦将山石树木荒拙苍老的筋骨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此描绘出北方山水的雄厚苍茫的气势。在山坡上的植被则用干枯毛躁的笔触轻轻皴擦,层层叠加,较远的树木用重墨直接擦点出来,密密麻麻,和山石之间一黑一白,形成鲜明对比。从整个画面的布局到细节,每一笔的落定都是严谨的,画面满而不堵,黑而层次分明。

  艺术的表现来源于生活, 黄华明教授的作品基本都是现场写生,画的都是亲眼所见之景,直接创作而成。“直接写生得来的东西,即使粗糙、不成熟,但总是富有生气,清新而有活力!”[3] 现场写生作画,这相当考验画家的绘画的笔墨功力和画面的把控能力。魏晋时期谢赫在六法里提出“骨法用笔”,仅位于“气韵生动”之后。也就是说,好的艺术作品不仅要气韵生动,更讲究画家的用笔功力。如果一个画家对于用笔的功力弱,不讲究笔力的话,那作品自然缺少力度,难达气韵生动。潘天寿也曾说过“画者,画也。即以线为界,而成其画也。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能具此,活矣。”足已见之运笔的功力在国画中的重要性。画焦墨画有一定的难度,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训练,才可以达到随意下笔的境界。在写生过程中,黄教授十分注重对线条的表现力,把传统的“十八描”运用到日常作画中,同时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书画用笔同法,是中国绘画形式的客观规律。元代赵孟頫就曾提出书画用笔同法的观点。这是中国画区分于其它绘画形式的奇妙之处。黄教授把这些技法运用到了他的钢笔风景速写中去,在他的2008年河南太行山钢笔速写系列作品中,线条就结合中国画的白描用笔,以写入画,同时把中国画的构图和落款的形式充分的运用到速写画面。他近年来又积极探索把钢笔风景速写画中的精华反哺到了焦墨风景写生里,使得两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画家在创作过程所产生出来的情感表达,诗为心声,画为心迹。无论是黄华明教授的焦墨风景画,还是钢笔风景速写画,都反映出了他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事实上,画家通过只有不断的去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才能更好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然。“未能升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4]说的就是要深入生活与自然,认识自然的规律,才能找到自己绘画的法度,否则反之。传统的艺术固然经典,但要经典源远流长,就必须融入新的元素,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5]。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纪里,无论是中国艺术,还是外国艺术,都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也是艺术所特有的魅力所在。以上通过对黄华明教授焦墨风景写生画的分析和解读,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注释:

  [1] 谢赫评陆绥:“体韵遒举,风采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

  [2] 出自清代画论家笪重光《画筌》

  [3] 出自张仃《笔墨乾坤》第62页

  [4] 出自石涛《苦瓜和尚语录》

  [5] 出自苏轼《书吴道子画后》

  参考文献:

  [1] 张仃著,李兆忠编 .笔墨乾坤. [M] .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1.4.

  [2] 葛路.中国画论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3] 黄华明.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

  [4] 黄华明·钢笔风景画速写·[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8·

  作者:张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15级研究生(该文发表于2017年《美术界》第一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