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体心理学|合作与社会关系

 panpan研报社 2017-07-13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着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他建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富裕的粮食商家庭中。由于患有佝偻病,他身体矮小、驼背。五岁时他患了肺病,几乎丧命,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名医生。


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训练他做个鞋匠。阿德勒在心理学上的许多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的这些记忆中寻找某些蛛丝马迹

1902年,他被弗洛伊德邀请加入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一开始,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倍加赞誉,也非常信任,直至提议由他代替自己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并负责该会会刊的编务。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开始似乎就潜伏着会裂隙的危机。


墨菲指出,阿德勒显然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弗洛伊德的年轻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则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门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对他学说有任何怀疑和偏离。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这时弗洛伊德还认为阿德勒的观点为对精神分析学的一大贡献。但是,当阿德勒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


1911年,阿德勒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用了,不久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从那时起,阿德勒就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优越感来源于自卑,而消除自卑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优越感。以下是从《自卑与超越》中整理出来的几个包含其主要观点的书摘:

1

寻求优越


阿德勒认为只有一种动机推动着人们,就是寻求优越,其他的动机都可以归入其中。而阿德勒所说的寻求优越是始于自卑感的。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出生起就有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被认为源于虚弱和无助的儿童需要依赖更年长的成人才能生存。


在阿德勒看来,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来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克服自卑感。他认为,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弗洛伊德用“升华”来描述商人成功背后的动机,而阿德勒把商业成功看作是寻求优越感的表达。

但是,过度自卑的人会产生反效果。有些人有自卑情结,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得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不是趋势自己去建立优越感。过度自白的儿童和承认会拒绝或远离挑战而不是去战胜他们。

  

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也许因为自己的一些缺陷而有自卑感,但他们这种适当的自卑感会趋势他们往更好的方面发展,就像社会上出现的很多身残志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辉煌成绩的运动员,像那些在农村的长大的孩子通过比别人努力一百倍的付出来跻身大城市的高等院校等等,他们的自卑感是他们成功的推动力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人因为自己的缺陷自暴自弃,像有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的孩子长大会去做犯法的事,有的经历过大灾难的人会选择在日后的生活里逃避现实等。

  

阿德勒认为能很好的自我调节的人通过“社会兴趣”来表达对优越感的寻求。他认为,我们作为社会人生存在世界上,关心人性和集体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社会兴趣,人们就只会关注自身,我们所知道的社会也不会存在。

因此,成功的商人通过他们的成就来获得优越感和个人满足,但只有他们在达到目标的同时兼顾了他人的利益的时候,他们才能获得优越感。成功意味着以公平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将使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自我调节差的人是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的自私行为和追求个人名誉来寻求优越感的,通过获得政治地位来寻求个人利益和权利的政治家就反映出社会兴趣的缺乏。而那些愿意为社会的弃恶从善而承担责任的人,则表现出恰当的寻求优越的行为。

  

我们看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不良商家、黑心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民众的利益,胡乱添加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奶粉”“皮鞋老酸奶”“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等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在社会上。


那些黑心的商家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追求个人的利益,看上去他们赚取了不义之财,但根据阿德勒的观点,他们并不是成功的商人,他们缺乏一种社会兴趣,他们实质上并没有获得真正地优越感。真正的优越感并不是通过侵犯他人利益获得的,而是通过顾忌他人利益同时获得自己的利益获得。

2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与弗洛伊德一样,阿德勒也认为,出生后的头几年对人成年后的人格形成是绝对重要的。然而,阿德勒还强调父母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有两类父母行为肯定会导致儿童后来的人格问题。

  

第一种,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也就是溺爱。这种溺爱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例如,父母总是要保护孩子别跌倒,别被爱打人的孩子欺负,企图回避生活中的许多丑陋的现实。结果,孩子长大后,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小时候受到过分溺爱的孩子,长大之后不能自谋生路,不能自己做出决定,不能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种人在童年或许生活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无忧无虑。



但是在他们成年以后,将会因为自己不能独立做出决定,不能自己面对艰难的生活,而饱受挫折。所以,作为父母,应该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自己做一些决定,即使有时会出错,但这无疑对他们日后是有好处的。

  

第二种,父母很少关注孩子,即对孩子的忽视。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长大后,多本会变成冷酷的、怀疑他人的人。成年以后,他们不能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亲密关系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亲热或抚摸会让他们局促不安。

  

当然,很多父母因为知道第一种的行为对孩子不利,就很坚决的让孩子所有问题都自己决定,决心让他们从小就培养一种独立的能力。但凡事都能太过,当这种意识太强烈时,孩子很容易会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会觉得父母忽视了自己,在他们长大后会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同时,他们也会对别人比较冷漠,甚至有点避免和他们过于亲密,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

3

出生顺序

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家里的头生孩子在人格上不同于中间出生的孩子,中间的孩子又不同于末生的孩子。根据阿德勒的观点,头生的儿童一出生会受到父母的过度注意,因此会受到溺爱。因为是第一个孩子,父母没有经验,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向朋友和家人介绍家庭新成员的机会。


然而,这种溺爱的时间不会持续太长,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头生的孩子就被忽略了,他必须和新的家家庭成员分享父母的关爱。头生的孩子的自卑感大多比较强烈。阿德勒说“在头生儿童中,我们常常发现问题儿童,神经病患者、罪犯、酒鬼和性倒错者。”

  

另一方面,阿德勒对排在中间的儿童的看法更积极些,他本人就是中间出生的,对这些孩子,父母一般不过多的溺爱。即使他在他们的弟弟妹妹出生前,他们也总有与另一个哥哥或姐姐,几个孩子要分享父母的时间。阿德勒说,中间出生的儿童会形成强烈的寻求优越特性

对于中间出生的儿童来讲,总是不如个儿姐姐那么强壮,敏捷,聪明,总是落后于别人,诸如此类的感觉都会一直跟随中间出生的儿童进入成年。结果,他们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总是看着走在他们前面几步的人,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缩小跟他们之间的距离,所以中间出生的儿童将成为取得最高成就的人。

  

阿德勒发现:在难教的儿童中,头生儿童占的比例最大。但他认为,末生的儿童也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孩子在整个儿童期都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的溺爱。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是非常依赖他人的,他们缺乏个人的主动性。末生的孩子还有强烈的自卑感,因为他们周围的所有人都比他们年长,比他们强壮。

  

他集中研究了长子、次子、幼子和独子


发现长子常为弟妹的出生深感不安,他们大都轻视别人,犯罪者、精神病患者、酗酒者以头一胎较多。


次子大都雄心勃勃,有远大的抱负,不墨守成规,一般比较干练、果断。


幼子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往往缺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勇气。


独子常常是逗人喜爱的,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为了吸引别人而形成优雅的举止,但在缺乏良好教育方法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相反的后果。

本文是根据心理学著作《自卑与超越》所制作的书摘,如想为此书制作书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书入法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