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第一医疗设计公司HDR医疗规划师余海燕:中外建设标准和设施服务对比

 茂林之家 2017-07-13


结合美国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 尝试性地设计一些规模和尺度适中的医院,以形成“收放自如”的新型节能空间。

早期中国的医院设计沿袭了计划经济的路线,基于国家的相关建设指标,并根据医院的床位数进行建筑设计。随着外资医院和私营医院的兴起发展,大众对医疗环境和护理要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设计标准在实践中被不断被质疑。在使用者需求和过往既定设计标准的矛盾中, 设计决策受到阻碍。本期我希望通过对国内外医院病房、门诊、医技的设施和人员配比分析,解读当下医院建筑设计规划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推动医疗事业健康的发展。

病房单元需要更多空间

在中国传统的医院设计中,病房单元的面积一般在1500 ~ 1800 平方米,可容纳约50 个床位。包含了医护辅助和交通空间,每张床位在护理单元中的平均面积只有30 ~ 36 平方米。通常我们会看到,3 个住院患者挤在进深6 米的空间里,相邻病床间的距离仅有1.2 米。患者在仅有的2.2 米×3.8 米的个人空间里接受着治疗。可以见得,虽然国内医院拥有大量的床位,但实际上医院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仅有70 ~ 100 平方米。

而在国外,床均建筑面积设定在200 平方米以上,并与住院舒适度、护理等级、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等直接关联。循证设计研究表明,病房内设置双床可以有效增进患者间的沟通,有益于患者的精神鼓励和疾病康复。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患有呼吸疾病、癌症、白血病等容易遭受病菌感染的患者,应尽可能提供单人间。

我认为增加医院的床均建筑面积将是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疗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的关键。目前,深圳市出台了新的医院建设标准, 其中根据床位数量对床均建筑面积和医院的规模进行了调整,例如1500 床的医院床均建筑面积可达到130 平方米/床。依照此标准, 病房标准层的建筑面积可以适当增加。并且再结合新的建筑法规,每个住院标准单元可以达到3000 平方米一个防火分区。在相对经济的建筑布局下,能够基本实现半数以上的双人间和部分单人间的设计,以保证在病房内每位患者都能拥有约3 米×4 米的建筑空间。在设计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中,我们就按此标准进行了病房设计,并为患者提供了可以单独晾晒衣物的阳台和可以休息等候的绿化平台,真正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建筑, 把公共卫生服务推向了更高的台阶。

未来国内的病房一定会从3 人间逐步向两人间、单人间过渡。公立医院也将会突破阻碍与限制,完善医院建设的标准和规则,提高住院部分所占的面积比例。

全球第一医疗设计公司HDR医疗规划师余海燕:中外建设标准和设施服务对比

医护空间在变化

我国目前医院的医护人员数量与病床数量的比例是1:1.5 ~ 1.7, 不仅人员紧缺,同时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极易导致误差和医疗事故。而在国外,医院拥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和医学实习生能够为患者提供周到的优质服务。例如,美国洛杉矶超大型的医院Cedars Sinai Medical Center(希德斯- 西奈医疗中心) 拥有1200 多张床位,工作人员达到10000 余人,医生数量也有近2000 人;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 麻省总医院) 的床位数量有近1000 张,服务人员也达到14000 名。这是由于医院将医疗服务与医学院的科研教学紧密结合,获取了更多优质的服务人员。

其实,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医疗中心正在同医学院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医疗服务产业。而随着医疗中心引入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势必会增加必要的办公、科研、值班和后勤服务的空间,医院整体的床均建筑面积也需要进一步扩大,才能满足医护人员发展扩充的需求。

这也启发了医院建筑师们,在进行新建医院设计时,应一体化地考量所有医疗、医护、办公、后勤辅助空间的需求,以应对日渐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对于改建、扩建的医院项目,则应在首先满足医疗发展的需求下,合理利用周边资源和社会服务, 寻找解决医院空间和设施服务不足的问题。

重组门诊和医技空间

在未来的医院发展模式中,门诊走向基层是必然的趋势。门诊将逐步分散在居民区,以方便患者进行常见疾病的治疗、检查和康复服务。因此大型医疗中心内部的门诊空间占比也会随之减少。但是集中了大型治疗设备的医技部分,其建筑面积则会进一步增加。

在医疗走向基层的过程中,简单的门诊单元模式会被复合型的“门诊+ 医技”单元代替。即在建筑设计上, 将同一楼层设置挂号缴费室、检查化验室、药品分发室以及不同疾病的相应医技检查服务室,这种“一站式”的设计,使得患者在同一楼层即可完成主要的就医流程,最大程度上服务于患者。

同时,医院建设的标准一定会随着未来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调整。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行,大型医疗中心将承担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手术室、急救室等对于大型治疗设备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例如,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对手术室的建筑面积和辅助通道提出更高的要求。

医院建设的面积指标是决定医院品质的关键,需要结合时代的趋势以及大众对医疗的需求,进行动态的调整。否则将会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因为面积短缺而反复拆改,造成资源的不断浪费,延误了医疗事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期望建筑师们能够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运用“预留发展”和“向前看”的思维,解决设计实践过程中的各项难点,真正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作者介绍

全球第一医疗设计公司HDR医疗规划师余海燕:中外建设标准和设施服务对比

余海燕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公司副总建筑师

编辑:刘斌

来源:《医养环境设计》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