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味鸡

 GXF360 2017-07-13
美味鸡

美味鸡

周礼/文

在风靡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2》中,播放了一道让人难忘的美味——鸡。初听这名字,可能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不知其为何物,那么它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的吃货呢?下面就让我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第一次听说鸡,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谓鸡土从(鸡土从,即鸡,现在一般写作鸡枞),皆言其味似之也。”尔后又在《黔书》中见到了它的身影:“鸡,……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原来,所谓鸡就是一种野生菌,多生长于七月的浅草中,刚出土时形如斗笠,一两天后状如伞盖,再过些日子,又如同鸡的羽毛,加上出自土里,所以叫做鸡。

在不同的地方,鸡的称法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叫鸡棕,有的地方叫白蚁菰,还有的地方叫豆鸡菇,四川人干脆形象地称为伞把菇……无论哪种称法都跟其外形、颜色、生长环境等有关。按照颜色的不同,鸡还可以分为青鸡、白鸡、黄鸡三类,其中以形貌俊秀、肉质细嫩的青鸡为上品。

至于鸡的味道,清代大学问家赵翼说得最为详细:“老饕惊叹得未有,异哉此鸡是何族?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也非常喜欢鸡,他曾把鸡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其质地细腻,兼具脆、香、鲜、甜等风味特色,品尝一次,终生难忘。可见,在古时,鸡就已经被吃货们津津乐道了。

采摘鸡也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据说,寻找鸡不光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灵敏的嗅觉,还要知天时、明地利,因为什么时候、哪些地会出现鸡,都是有一定“下数”的。并且一旦发现了鸡,只可悄悄地采摘,切不可大声喧哗,否则会把“鸡娘娘”吓跑的。鸡一般出于六七月,以顶上伞盖未张时最为鲜嫩肥美,待其完全出土,伞盖一张,马上“纷披”,肉就老了。

在云南,鸡常被人们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尤以鸡油为代表。鸡油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小吃,它是把新鲜的鸡洗干净后,用手撕成小条,并加入花椒、干辣椒等作料,然后放到油锅里炸,待鸡里面的水分榨干后取出,食之干香而有嚼头。除此之外,鸡还可以炒、煮、炖,无论哪种烹饪手法,皆鲜香味美,极富特色。

当然,征服吃货们的,不仅仅是鸡的鲜嫩可口,还有它丰富的营养,据说,鸡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并且还有保健养生之功效,有补益肠胃、止血、益胃、清神、治痔等作用,是老、少、妇、弱的理想滋补食品,也是馈赠亲友,居家旅行的休闲食品。如果你也想体验一番舌尖上的诱惑,那就赶紧动手,做一道清香四溢的鸡慰劳自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