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中岭 ,男,65年出生,大专学历,字:老镛,号:草堂屋主、斋号:雅撷斋等;原阳人士,“双栖”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
硬笔书法家网艺术指导
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南书法院特聘书法家
河南省长城书画院院士
原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原阳县政协委员。
书法始学褚遂良、赵孟頫正书楷帖;行涉二王、颜真卿、米芾;草入孙过庭;隶追汉碑。觅晋风之精髓,汲秦汉之古拙,猎聚古法、熔铸诸家,刻于学古而不泥古,已自成风格或个性。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先后在全国性重大赛展中获奖、发表于报纸、杂志书法作品及理论性文章百余篇、个(次)。作品被国内多家碑廊刻石,还被韩国、香港、台湾等海外友人收藏。
书法作品
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 2013年入展(中书协)
“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 2014年入展(中书协)
首届河南电视书法大赛 (佳作奖)
韩国直指书法大赛 (特选奖)
大观音寺首届《心经》手卷全国书法作品大赛(优秀奖)
硬笔书法作品
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 (创意奖)2006
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 (提名奖) 2009
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册页艺术大展 (入展) 2011
荣获文化部·中国硬协2009年年度“艺术创作优秀奖”
文化部·中国硬协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硬笔书法家” 2009
当代中国硬笔书法家作品展 (入展) 2008
孝感·首届汉字书写节暨第三回中硬大展 (优秀奖) 2008
艺术成就
《软·硬笔书法多体字帖》
《硬笔书法艺术台历》
《中岭硬笔书法艺术·隶书·草书篇》
名录于《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大辞典》
《中外硬笔书法家大辞典》












砚边丝语:
● 书法之最高境界宜为雅俗共赏,于大雅大俗中找对自我,否则,脱离艺术范畴,终被历史唾弃。
● 书法作品应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动处狼烟四起,静处安逸静谧。
● 有许多书法家认为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沃兴华先生则认为是点、线艺术;愚以为书法艺术应该是点、线、面有机结合的艺术。
● 学习书法,临习古人是根基,是走近书法的不二法门,但要想有所大成,还应具备文化、学养、胸怀、眼界、悟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支撑。
● 学习书法,必先临古人。应先求其形,亦即要像,但像不等于是;像斩可取、后不可为;当烂孰于胸,求其变,求其神,神乃书法之灵魂也。
——李中岭






后 记
岁月的年轮转至2015,不知不觉中,我已步入知天命之年。
回顾自己在学习书法道路上的坎坎坷坷、点点滴滴、感慨颇多。屈指算来,临池学习已有三十余年矣。多年来,我曾经徘徊于书法临界之点,犹豫在进退之处,也曾把玩于闭门造车,沉醉于孤芳自赏,但终无大进。
明末书法家王铎有云:“书不宗晋,终入野道”。我在不断学习了书法史、书法理论以及古今书法名人的书论、作品之后,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便追宗求源,对二王、颜真卿、孙过庭、米芾、王铎等诸家进行深入涉猎、研摹,集众长归于我。斯有所成。
胡传海先生曾言:“艺术要做‘小偷’,要不择手段”。我以为,对古代碑帖精华,不但要学会“偷”,而且还要会“盗”;偷之不够,盗能富有,以致于“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的疯狂,如饿虎扑食,似秋鹰博兔,心摹手追,临池不辍。
多年来,每当人们熟睡之时,我墨海泛舟,探究书艺;每于茶余饭后,闲暇之余,我读书悟道,修身怡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艺无止境,书海无涯。清风作伴,明月相随,与古为徒,与书为友,书法之路漫长,我追求书法真谛的脚步也将永远在路上。
学书感悟,不再赘述。出此集子,一则聊以自慰,二则与广大书道同仁交流。由于时间仓促,加之学识肤浅,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诸位方家、师友给予不吝赐教,批评斧正。
——李中岭于陋室
|